在全球經濟深度調整的大環境下,中國經濟正處在增速換擋期和結構轉型期,面臨多年未有的內外錯綜復雜局面。從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一系列文件可以看出,目前改革目標明確,關鍵在于如何在新的形勢下形成可實施的改革系列方案?以怎樣的改革思路選擇這一攻堅的路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改革研究課題組認為:“十二五”時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至關重要的窗口期,這期間,我國經濟仍可以較高速度增長;在“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潛在增長速度有可能明顯下降,為應對由此帶來的挑戰,必須加快改革攻堅步伐。
課題研究主要參加者之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說,課題組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要旗幟鮮明地亮出以建立‘規范、高效、公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根本目標,把理順政府與市場以及政府、企業、社會的關系為核心,強化市場基礎制度、完善市場監管制度、健全經濟調控制度、建立成果公平分享制度”等建議,這些建議值得詳細解讀。
直面深層次矛盾
《瞭望》:現階段,中國市場經濟體制面臨哪些深層次矛盾和挑戰?
侯永志:課題組調研發現,當前的經濟體制總體上既存在市場化不足、行政干預過度的問題,又存在政府責任不到位、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品領域過度市場化問題。具體說,有六大深層次矛盾:一是市場基礎制度不足以保障公平和充分競爭,包括產權界定不清、保護不力,市場主體發育還不成熟,價格扭曲現象依然存在;二是市場監管制度體系不順、有效性不足,包括市場準入限制較多,市場競爭秩序得不到有效維護,經濟性監管不到位,社會性監管不力;三是經濟調控制度科學性、權威性不夠,包括財稅制度不盡合理,金融調節體系有待完善,產業、區域與土地利用規劃的合理性、有效性不足;四是成果分享制度不夠公平,包括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不均;五是科教體制對創新發展的支撐不夠;六是社會管理制度不適應利益多元化格局提出的要求。
這些矛盾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未理順,影響了效率的提高和公平的增進。要化解風險,應對挑戰,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目前,我們面臨改革的良好機遇,但機遇稍縱即逝。30多年經濟高增長積累的社會財富為減少結構調整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奠定了比較雄厚的物質基礎,應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加快改革步伐。
《瞭望》:如何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處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關系?
侯永志: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處理五大關系是改革的方法論,應全面準確地把握。從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來看,解放思想就是改革不要從書本出發,也不要從別人的經驗出發,出發點應該是中國的國情;另一方面關于改革的設想還是要從實際出發,不可能建立一個純粹的市場經濟,主要要看目前改革建立在怎樣的發展基礎之上,其次是看改革的可操作性,所提的具體建議是否可行。關于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改革還是要有整體布局,有大概設想,一定要從理論上框架性地搞清楚改革所涉及各種因素的邏輯關系,這樣出臺的方案就不會相互抵觸;而另一方面,各體制要素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完全搞清楚它們之間的關系也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通過改革實踐發現它們之間的正確關系。
根本目標是什么
《瞭望》:課題組提到建立規范、高效、公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三者有怎樣的邏輯關系?
侯永志:深化改革,旗幟一定要鮮明,沒有鮮明的旗幟,改革的共識就難以形成。以建立規范、高效、公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根本目標,是針對市場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的。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有了,但還不規范,還有制約效率和公平增進的方面。政府對經濟運行該干預和不該干預的范圍還不十分清晰。
規范、高效、公平這三者相互依存,互為條件。規范、公平是高效的前提,高效、規范是公平的基礎。推進改革要明確改革的主要著力點。要針對經濟體制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科學合理設計改革方案,積極穩妥落實改革部署。市場經濟規范、高效運行靠市場基礎制度、市場監管制度和經濟調控制度支撐,市場經濟的合法性來自于機會均等、公平競爭和發展成果的公平分享。而起點公平、機會均等對于實現社會公平更具基礎性意義。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所以,規范、高效、公平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本質和內在屬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有更高的實質意義上的公平。
《瞭望》:經濟體制改革涉及領域廣泛,頭緒繁多。當前矛盾最突出、要求最緊迫、影響最廣的重點領域有哪些?
侯永志:課題組認為,當前應重點消除制約經濟發展方式實質性轉變的體制性因素,重在建立健全對規范市場經濟運行、增進市場經濟效率和公平性有決定性影響的體制機制。包括:一、建設透明、可問責的現代法治政府;二、建設科學、公平和約束有力的現代財稅制度;三、建立健全反映資源稀缺程度、供求關系和經濟活動外部性的價格機制;四、建立體現公平原則、促進共同富裕的分配制度;五、構建以法治為基礎、適應經濟社會結構新變化的社會管理體制;六、建立高效、穩健、安全的現代金融體制;七、建立國有資本管理和經營制度;八、建立公平公正、有效有力的現代監管體系;九、建設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城鄉發展新體制;十、形成支撐創新驅動發展的科教體制;十一、進一步完善商品房市場的制度和政策體系,健全住房保障體系;十二、構建有利于中國和平發展的對外開放體制。
把改革研究引向深入
《瞭望》:課題組對于重點領域的改革有哪些可操作性的建議?
侯永志:關于改革的研究可謂汗牛充棟,但總的感覺,關于改革的研究還需要深入。如:關于中央和地方的關系,討論其權責、財稅關系的比較多,但討論規范化這種關系的比較少。再如:研究市場作用的比較多,但研究規范市場競爭秩序的比較少。
改革要深入,改革研究應該先深入。現在的問題不是方向不明確,而是具體的每個環節怎么突破、具體的路徑怎樣選擇。例如,中央和地方的權責關系,要細化、具體化,要明確各級政府在不同的領域各起到什么樣的作用,發揮各自的作用要依靠哪些政策工具;不能僅僅粗線條地說,政府的作用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等,還需要討論到底怎樣才能有效地、正確地發揮政府的作用。
這項研究為五個領域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議:第一,優化和規范不同政府間的責權關系;第二,進一步規范市場競爭秩序;第三,推進國有資本管理制度改革;第四,加快居民收入差距的合理化調節;第五,推動宏觀審慎監管視角下的金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