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全局改革

遲福林: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突破口是“擴中”

時間:2021-07-24 01:22

中國經濟進入增速換擋期,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將向改革和結構調整要動力,向改善民生要動力。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本,當前形勢下如何實現2020年收入倍增的目標?促進消費與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有何內在聯系?收入分配改革如何推進》?對此,半月談記者專訪了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中等收入群體是發展和穩定的基石

 

  半月談:在當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環境下,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在哪里?

 

  遲福林: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是我國最大的戰略機遇。未來幾年,中國必須牢牢抓住拉動消費、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不放松。

 

  隨著我國的發展,城鄉居民的物質文化需求內涵、結構與規模都在發生深刻變化,消費結構正在由生存型需求向發展型需求、由物質性消費為主向服務性消費為主轉變。在這個特定背景下,我國未來5—8年消費升級潛力與提升空間巨大。

 

  初步研究表明,到2020年,城鄉居民名義消費總量規模有望達到45萬億元左右。消費增速每提高1個百分點,經濟將增長0.76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如果潛在的消費需求能夠比較充分釋放,就有條件支撐未來107%~8%的增長。

 

  半月談:在目前的發展階段,釋放消費潛力、擴大內需的基礎是什么?

 

  遲福林:我認為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是重要基礎。國務院批轉的《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見的通知》就把“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橄欖型’分配結構逐步形成”作為改革目標之一。形成“橄欖型”社會的關鍵是促進中等收入群體的發展,這既是我國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需要,也是實現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和改革發展目的之所在。

 

  半月談:中等收入群體的劃分目前還沒有一個權威的標準,您認為該如何界定?我國中等收入群體現狀如何?

 

  遲福林:中等收入群體首先應該具有比較穩定的工作,其收入水平應高于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的兩倍左右,并擁有部分不動產。

 

  當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偏低,不僅抑制潛在消費需求的有效釋放,還導致社會結構失衡、貧富差距過大、利益矛盾增多。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等收入群體的比例大概仍在23%左右。

 

  2020年我國全面實現小康,屆時中等收入群體的比重可能還不到30%,無論從經濟還是社會發展來看,這都將是一個突出的問題。與此同時,我國中等收入群體的結構還很不穩定,容易受到影響和沖擊。不過這也說明了這一群體未來的擴容空間還很大。

 

  農民應該成為“擴中”生力軍

 

  半月談:我國解決收入分配問題的思路是“提低、擴中、調高”,但為何您一直更主張“擴中”?

 

  遲福林:“提低、擴中、調高”是解決收入分配問題的整體路徑,但應該突出重點。目前,收入分配改革成效不明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重點不明確,目標不夠清晰,不知道抓手在哪里。“擴中”其實就是突破口。

 

  十八大提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要求,實際上也是開始以“擴中”為重點來推進收入分配改革,調整利益結構。但目前在擴大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的社會結構和利益結構的調整上,相關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還不到位。

 

  半月談:那該如何實現“擴中”?

       遲福林: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一方面時間空間約束不斷增強,另一方面現實條件總體具備,關鍵是要盡快制定可操作的綜合性行動計劃。我建議在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基礎上,盡快出臺中等收入群體倍增國家規劃??傮w目標是在目前中等收入群體占比大約23%的基礎上,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到2020年努力達到40%以上,以此使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從3億擴大到6億人左右。

在具體的實施上,首先改革制約“擴中”的稅制結構,對城鄉居民實施全面的結構性減稅,使國民財富更多地向居民傾斜;其次加強居民財產權利保護,尤其是保障廣大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益;再次是以保障基本公共服務為重點,加快推進農民工市民化。此外,加大教育投資,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重點是以提升人力資本為目標,擴大與就業結構相適應的教育投資等。

 

  半月談:農民的平均收入水平還不高,怎樣才能加快推進其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遲福林:目前農業收入確實還不足以支撐其成為中等收入群體的一員。但未來能否探索落實農民財產權,尤其是落實農民土地財產權是關鍵。只要解決了這一問題,農民就可以將土地抵押、入股、流轉。由此帶來的財產性收入,將使部分農民進入中等收入群體。他們將成為農村穩定和發展的基礎力量,只有這樣,中國的農村才大有希望。

 

  改革應在前進中找平衡

 

  半月談:收入分配改革是最大的社會期待之一,你認為該如何深化改革?

 

  遲福林:雖然國務院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已出臺,但目前還無相關細則出臺。當前要設計一個全面細化、照顧各方利益的大方案可能還很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可通過“擴中”來推動結構性的改革。

 

  同時,從社會反映的突出問題著手,下決心盡快拿出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如壟斷行業的高收入問題、國企高管收入過高等。收入分配改革可以成熟一項進行一項,這比等待出臺全面的改革方案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改革應該是在前進的過程中找平衡,而不是尚未起步就開始找平衡。

 

  半月談:當前經濟增長仍面臨下行壓力,在此背景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是否是好時機?

 

  遲福林:的確,現在實體經濟面臨一些困難,這個時候如果要企業漲工資會加大企業的經營負擔。當前“擴中”并不是單純指提高工資水平,而是要把“擴中”與加快服務業發展結合起來,加快服務業主導的經濟轉型。

 

  如果消費主導的經濟轉型明顯加快,未來10年,服務業比重有望達到60%左右,服務業就業占比有望達到50%以上。按照這個預測,到2020年全國勞動就業人口大約為9.3億,其中在服務業就業的人口將不少于4.5億。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就業人口規模的擴大,將明顯拉動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提高。這樣的結合才是有機的結合,既能實現調結構的目標,又能惠及民生。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