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六舉行的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16北京年會上,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表示,經濟困難時期,降低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和撥備的要求,是逆周期調節的題中之義,沒有銀行放貸的動力和能力,經濟發展走不出困境,再健康的金融市場也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她說,“如果在經濟困難的時期,銀行沒有動力、沒有能力去發放貸款,而且在發放貸款的時候過多考量利潤,我想對實體經濟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因此,當經濟條件好的時候,應該讓銀行和金融機構有更多的資本的補充。當實體經濟困難的時候,應該適度的降低對他們的要求?!?/span>
吳曉靈介紹,自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全球進入了完全的“信用貨幣時代”。因此,失去控制的國際貿易促成了各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引起了世界經濟結構的調整和不平衡。2008年金融危機源于失衡的經濟結構、不當的財政貨幣政策和監管的缺失,但是金融危機以來,除了完善監管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一再寬松之外,各國并沒有在結構調整中做出實質的努力。寬松的貨幣政策、超低的市場利率、乏力的市場需求成為許多國家金融市場共同的特征。
她表示,近幾年危機后的實踐證明,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并未解決經濟增長乏力的問題,而過多的流動性反而促成了金融資本以套利為動力的無序現象,不斷沖擊著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她認為,結構改革是走出金融自我服務怪圈的正確選擇,這需要政治家有改革的勇氣,獲得社會的支持。金融要回歸本源服務業,服務于商品交易、服務于物質文化生產、服務于科技創新。
而對于去杠桿,全國社?;鸶崩硎麻L王忠民則表示,總體來說,中國的杠桿率很高且預計風險已經達到了邊界狀態。對于去杠桿的方法,王忠民稱,目前有兩種邏輯相對來講速度快、效益高。
第一個邏輯是“置換”。近幾年,地方政府去杠桿的主要邏輯就是新發地方政府債券以置換舊地方政府債券,從而以比較低的利率水平降低負債成本,還可以在較大程度上延緩杠桿風險。
另外一種方法就是“替代”,即讓居民多加一些杠桿,讓杠桿從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轉移。去年股市興旺的時候,很多股民在股票市場加杠桿。今年買房的人多了,就讓大家在三四線城市有錢的趕快去買房子。
不過,王忠民認為,這兩種方式并沒有真正讓杠桿的風險釋放掉,只是在原有承擔杠桿主體的收益者和責任人之間做了簡單的延續和置換,沒有在釋放風險之后重新整合和資源重構,因而問題并沒有得到百分百的解決,甚至可能會進一步延展,在未來某一時點爆發。
而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表示,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發展,使得規?;?、低成本、面向普羅大眾的私人定制成為可能,中低端的大眾理財成為財富管理行業的新發展。
李東榮認為,當前,我國經濟的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全社會的財富總量不斷積累,居民資產多元化、多層次的配置需求日益強烈。但從財富管理和供給端來看,我國財富管理總體還處于初級階段,從業機構的服務能力良莠不齊,產品同質化的現象較為普遍,行業的標準和規則有待健全。特別是專業化的財富管理人才較少,要消除財富管理需求和供給之間的巨大缺口,應該通過進一步推動金融創新來實現。
不過,他也同時指出,財富管理產品往往具有跨行業、跨市場的特點,風險關聯性、傳染性和外溢性較強,財富管理業務高速增長容易積累一些問題和風險隱患,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他舉例說,比如部分動機不純的從業機構利用互聯網的虛擬性和跨地域等特點,打著互聯網理財的幌子從事非法集資、詐騙活動,給投資者造成巨大的損失,給行業帶來極大的沖擊,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行業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