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全局改革

遲福林:“十三五”應盡快建立統一的國家反壟斷機制

時間:2021-07-24 01:19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9日指出,“十三五”市場監管轉型當務之急是建立統一的國家反壟斷機制。

 

    遲福林在??趨⒓?/span>2017危機管理與風險治理國際學術交流會議上作“以監管變革為重點,應對經濟金融風險挑戰”的主題演講。他指出,如何妥善應對經濟金融風險的挑戰,穩定良好的經濟預期,已成為經濟轉型與結構性改革的重大任務。

 

    他分析,中國經濟運行中經濟金融風險的形成和積聚與經濟轉型滯后直接相關。

 

    遲福林表示,“誰審批誰監管”的體制不可避免形成以審批取代監管、重審批輕監管的問題,還成為證券發行審批領域機制性尋租腐敗的因素之一。

 

    此外,在現行監管體制下,代表社會力量的行業協會和商會行政化傾向相當嚴重,嚴重缺乏公信力,行業自律缺失,難以有效發揮作用。

 

    遲福林呼吁,要實現行政審批與市場監管嚴格分開,“不僅職能要分開,機構也要分開,由此才能實現市場監管機構的獨立性、專業性、權威性?!?/span>

 

    遲福林說,“十三五”中國監管制度變革需要適應經濟社會轉型的大趨勢加快推進,應調整優化監管權力結構,建立綜合性金融監管體制框架,實現由分業監管向混業監管的轉型;強化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監管體制,建立從上到下統一的食品藥品監管機構;要盡快出臺反行政壟斷和市場壟斷的具體辦法,盡快重組統一的國家反壟斷機構,推進市場監管制度化、法治化。

 

    他說,中國應形成政府監管與社會參與監管的合力,加快推動現有商會、行業協會“政會分開”、去行政化;逐步實現機構信用體系全覆蓋,實現失信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推行法人承諾制,建立以企業信用、企業自律為基礎的事后監管新格局。

 

    他建議,可運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監管大數據平臺,全面實施大數據監管,保障監管數據的客觀性、及時性和準確性。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