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改革論壇”于2019年12月7日在北京舉辦。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出席并演講。
日前,世界銀行公布了《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我國的營商環境排名全球第31位,較去年提升15位。但白重恩指出,不能因為在該排名有了大幅度提升就沾沾自喜,我國的營商環境還有很多需要改善的方面。
2014年時,中國的營商環境排名在96位,但仍取得了較大的經濟增長,如何解釋這種情況?白重恩分析稱“特惠模式”或是答案之一。
所謂“特惠模式”是說指,盡管企業面臨的普遍營商環境并不理想,但在某些情況下,比如企業被某一級政府的主要領導看重,認為該企業對當地經濟發展很重要,或者在其他方面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或者是對該領導的升遷帶來很大的正面影響,那么這個領導可能就會想方設法幫助這個企業。但這個領導沒有能力幫助所有的企業,因為每幫助一個企業都很困難,要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來幫助這個企業獲得他所需要的生產要素,克服監管上的障礙等等。所以,盡管普惠的制度化的營商環境在過去40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并不完善,但是地方政府有能力和動力來幫助某一些企業。
白重恩指出,在過去40年的發展中,有相當一段長的時間內,“特惠模式”幫助部分企業解決了很多問題,也帶來了經濟的增長。“我們認為,營商環境在沒有達到理想狀態的情況下,特惠模式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白重恩也強調了“特惠模式”的缺陷,比如會帶來不公平的問題、治理問題、效率問題等各種各樣的問題。
他還認為,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增長,特惠模式的局限性就越來越大了?!爱斕鼗菽J骄窒扌源罅耍覀兙筒荒芤蕾囁鼇硗苿咏洕鲩L,我們就需要改善普惠的營商環境,普惠的營商環境就變得越來越重要”。
“在特惠模式下,資源配置不完全是市場配置的,有時候是市長配置的。但是,因為我們現在特惠模式局限性越來越大了,所以我們需要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就有個前提條件,就必須有個良好的、普惠的營商環境”,他解釋說。
對于監管機制,白重恩認為,當前政策疊加問題、相互不協調的問題變得更加嚴重。“有的企業同時受幾個部門的監管,每個部門都有一套監管措施,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很多企業都會去被巡查,被檢查,每一個檢查的隊伍都給他提一套整改的措施,他們之間也不一定有很好的協調,最后有些企業就發現,說如果我聽了所有整改措施,我什么事也做不成了,我干脆不做了”。
白重恩指出,高質量發展對監管提出了更高的、多方位、多維度的要求,為改善營商環境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如何來應對這樣的問題呢?白重恩表示,要想在經濟的各個方面把“文件打架”的問題全部一夜之間解決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應該找一些重點行業進行突破。梳理營商環境,解決掉重點問題。“這樣做,首先不大會做錯,因為并不是說給這些行業中的企業多少錢、多少地,而是幫他解決制度打架的問題,對誰都沒有壞處。你給他錢、給他地,他用了這些錢、這些地,其他企業就用不了了,那時候會出現資源配置扭曲的問題,而解決制度打架問題,不會造成資源扭曲的問題”。
對此,白重恩建議,選定一些特殊行業,并設立一個專門負責解決營商環境的政府部門,進行一站式的服務。
另外,白重恩強調,市場主體最清楚營商環境的好壞,而不是制定文件的人。所以,政策制定者應多聽市場主體的意見,尤其是市場主體的主觀感受,讓市場主體的主觀感受能夠在評價營商環境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占更大的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