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全局改革

樊綱:中國經濟增長與互聯網消費金融

時間:2021-07-24 01:17

本文為現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3月30日在深圳的演講《中國經濟增長與互聯網消費金融》速記整理而成(未經樊綱院長審閱)。

 

    我想講這么幾個意思,第一,講講中國近來的經濟,講講消費在經濟當中占的作用;第二,講講互聯網,互聯網為什么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為什么使我們各行各業出現新業態、新產業;第三,講一講消費金融的發展對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意義。

 

    中國經濟增長在第一季度大家看到一個比較好的消息,甚至有人對此很樂觀。我個人沒那么樂觀,過去也沒有那么悲觀。(很多人說中國要崩盤,要另找路子,要衰退的時候,我從來也沒有那么悲觀。)但現在說已經要見底回升了,也不見得。我們過去走了一個逐步見底的過程,去年大概是見了底。但今后不會是V型的走勢,而是L形的,因為還要在底部盤整,要幾年還不知道。過剩產能、債務、庫存等等還在清理的過程當中。

 

    但是也沒有那么悲觀,過去因為經濟過熱產生了很多問題,大家在這兒要明確一點,過熱最后是有后遺癥的,包括一個產業如果做的過大,過猛,脫離了實際的需要,最后是會出問題的。過去過熱導致了現在的過剩,導致各種問題還壓在那里喘不過氣,包括投資很難等等。

 

    上個世紀90年代整個過程,從過熱到盤整,過熱三年,盤整用了八年的時間,這一輪走過了六年,但是這次的問題比上次嚴重,兩次過熱,經過六年的下滑,當然還得經過幾年的盤整。經過這樣的盤整,中國經濟還會進入新一輪的增長,但愿不是過熱增長,而是一個正常的7%8%左右的增長,應該說中國的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沒有結束的重要原因是中國的消費才剛剛開始。

 

    過去幾年一直到現在,維系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的消費一直持續增長,而且消費增長的速度比過去還要快?,F在消費占GDP的比重從過去的52%左右到現在是62%左右(數據待確認)。這當中,居民消費、個人消費從過去的35%大概上升到45%左右(數據待確認),還是不少的上升,但仍然很低,發達國家都是70%-80%。我們現在高一點的才到45%,潛力巨大。

 

    服務業有了比較大的發展,服務業包括金融服務,現代服務業已經占了GDP的51%,已經超過了第二產業,甚至超過一半以上的GDP。結構調整還是實現了初步的調整,盡管這個調整的原因是因為投資比較低迷,因為產能過剩,各行各業的實體經濟投資比較低,因此結構調整比較快一點,這邊少了,那邊在增加。

 

    無論如何,中國消費的增長剛剛開始,不是說中國的消費剛剛開始,比較大的消費,消費占了經濟活動的更大比重,這個時代剛剛開始。這在經濟學上都是有案例的,這是規律。一開始都是生產,節儉、儲蓄、投資,然后進入消費,再進入高品質消費社會。羅斯托分析各個國家歷史上走過的階段,中國人一樣。中國人不是天生不消費,是還沒到那個階段?,F在隨著中產階級的收入提高,隨著整體人均GDP水平的提高,基本到這個水平之后,各種消費開始。

 

    消費行為還是具有很多初期階段的特點,但確實跟以前也不一樣。為什么說初期消費特點呢?中國人現在物質消費還是占很大的比重,甚至是決定性的,或者是壓倒其他的消費還是物質消費,享受服務型消費的階段目前還沒到,盡管服務型消費已經開始,包括大家已經開始旅游、健身,開始下館子、去咖啡廳,但物質消費還是占比較高,“買買買”的過程還是沒有結束。

 

    現在有信用卡的數據分析各國旅行者的消費行為,發達國家的人是住著最好的酒店,享受最好的美食,晚上去看秀,不買東西。中國的人是住著最便宜的酒店,吃著方便面,晚上繼續逛商店。

 

    這個消費階段遠遠還沒有結束,這就是為什么說中國的制造業發展遠遠還沒有結束,我們現在還是“買買買”的階段,快遞車里裝的都是中國制造的產品。把電商和金融結合起來,主要針對的對象還是這些年輕人的物質消費,當然現在也有了越來越多的服務型消費。

 

    中國消費增長有兩大動力,兩大人群,第一大人群就是諸位年輕人,老一輩的人一生省吃儉用,他沒有高消費的習慣。年輕人對未來充滿信心,同時對很多有一種急迫的心態去加大消費力度。我記得我小時候也是要借錢消費的,現在年輕人消費的體量更大一點,各種原因,加上家庭支持原因,因為我們這一代較多獨生子女。

 

    那天在日本,有一個教授問我,你們中國的房價那么高,我在日本是一個資深教授也買不起你們的房。我心里說,你也不見得買得起東京高檔的房子。他說你們都是什么人在買房子?別的不說了,煤老板都在北京買了房子,上市公司老總高管們都有錢,也買了房子。

 

    中國有一個特殊的現象,獨生子女一代,六個錢包給一個孫子買房子,老一輩省吃儉用,但是給新一代花錢。最新的一代,別看他現在上學沒錢,但是他后顧之憂比較少,對老一輩的撫養還是很久以前的事情,老一輩還存著很多積蓄。盡管現在大學生就業難,但總的來講,大家對未來還是充滿著一種期待,因此他敢借錢,敢花錢。

 

    中國還形成了另一種消費群體,正在花錢的群體是一代有錢的人正在開始退休了。過去說中國的養老,說中國很多產業不發達,包括說小城鎮不發達,很大程度是因為有錢的一代還沒有退休,三亞別墅區都黑著燈,房子都滿的,就等著消費,但是這些房主們都沒有時間消費,新的一代一旦退休了不但有錢還有閑,而且新的一代是帶著社保退休,自己還有積蓄。他會開車,能夠享受候鳥生活,他會旅游。這一代人正在形成,這是中國下一階段消費的新的群體。

 

    外國人問我中國老齡化的問題什么時候出現?老齡化的問題是花錢的人比掙錢的多,過去的老齡化一輩子沒有怎么掙錢,也沒有花錢的習慣,省吃儉用。而新一代又不一樣了。

 

    一個老、一個少,這兩個群體都在加大消費,中間的不是不消費,中間的消費還是蠻大的,將來要生兩個孩子,孩子的教育、學區房等等。這兩個群體加大消費了,中國的消費會有更大的增長,下一輪中國經濟增長將更大的依靠消費,而不是投資。

 

    互聯網是我們這一代人所經歷的最重大的科技革命,它的作用不是創造了一個新的工業供大家享受,而是給各行各業提供了降低成本的工具,降低信息成本,收集、整理、分析、傳遞信息的工具,是給各行各業提供的。因此,它在各行各業創造了新的想象空間和新的產業發展的動力。

 

    說到消費金融,大家可能還不知道,我也是最近剛知道。以前我們一直說中國的信貸多數都是給企業的,中國的家庭居民信貸消費少,新的數據是,家庭個人消費信貸已經是在全部分類當中比重最高的,其他分類是細分的,服務業、制造業,還有其他的行業。制造業也就百分之二十幾,而個人消費信貸更高一點,百分之二十多當中,3/4是按揭貸款買房,1/4是做的消費貸款,已經不少了。

 

    過去我們一直在發愁中國金融不發達的問題,過去國外買個電話都可以分期付款,到處寫著零利率、零首付。中國的金融不發達,我們的信用不好,法律不健全,我們怎么發展金融?現在有了互聯網,互聯網把很多東西,信用、風險,收集數據等等各個環節打通,就有了現在消費金融的發展,沒有互聯網,消費金融不知道什么時候發展。包括一批的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得消費金融得以發展。

 

    從這個角度來講,互聯網不僅推動了中國消費發展,還推動了消費金融的發展。隨著大浪淘沙,我們找到了特殊核心競爭力,找到一些專業的領域,專門做一些環節,整個消費和金融之間的各個環節得到蓬勃發展,改善了整個金融的業態。

 

    我們應該都有信心,中國有后發優勢。我們過去老在想著用傳統的辦法發展消費形態,這真不知道什么時候可以實現?,F在我們趕上了互聯網時代,我們用不著用過去那一套,我們用新的這一套?,F在是監管部門、主管部門怎么適應新技術發展、新時代。原來傳統的金融行業如何適應新的時代?

 

    我個人一直是鼓吹要“產業+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產業”,更多的是需要原來各行各業的企業“+互聯網”,用互聯網工具降低成本,可以改變過去的金融方式,提高效率。監管部門也要適應新的時代發展,新的技術發展,使我們的產業能夠更加健康而持久的發展。

 

    作為我們業內的人,我們也要保持一種穩健的心態,要大發展,但是要平衡發展,要持續發展,有的時候頭腦一熱最后都會出問題,不如持續持久的發展。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