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全局改革

黨領導改革四十年 —— 訪著名經濟學家高尚全

時間:2021-07-24 01:16

    編者按: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黨是怎樣領導改革的,取得了多么巨大的成就,創造了多少成功的經驗?本刊從本期開始,陸續刊登有關專訪和文章,回顧改革的光輝歷程,謳歌改革的豐功偉績,展望改革的美好前景。

 

    高尚全同志是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改革理論家,1985年至1993年擔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從1999年起,先后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名譽會長,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等職。他曾多次參與中央重大決策和報告的起草,其改革理論多次受到中央高層和理論界的高度關注。日前,本刊記者對高尚全進行了獨家專訪。在訪談中,高尚全從企業改革的角度暢談改革開放40年的巨大變化,對黨領導改革的寶貴經驗和十八大以來改革取得的重大突破進行了梳理,并對中國未來的改革給予了許多期許。

 

    從企業自主權的變化看改革

 

    記者:企業改革是經濟改革的中心環節。您長期從事經濟研究,關注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企業改革,請您以企業改革為引線,談談改革開放40年的巨大變化。

 

    高尚全:1956年,我在一機部工作時,有兩件事情引起了我的關注。一件事情發生在沈陽,有個變壓器廠,屬于一機部管轄;還有一個冶煉廠,屬于冶金部管轄。兩個廠一墻之隔,近在咫尺,但卻不相往來,原因是他們的業務都要經過部里調配。變壓器廠需要銅,不能直接去冶煉廠買,而是要向兩個部打報告,審批之后才能購進?,F在看來是多么滑稽的事情,但在當時這種情況并不少見。另外一件事情發生在上海。1956年夏天,上海異常炎熱,一家企業為了防暑降溫,向上級部門打報告申請購買電風扇,報告通過11個部門的漫長審批,終于獲得批準,但這時夏天已經過去了。

 

    這兩件事很有代表性,把企業體制弊端暴露無疑,對我的觸動也很大。經過深入調研,我寫了一個調研報告《企業要有一定的自主權》。在報告中我直陳企業自主權過小,由于中央主管機關管得太多、太細,企業的許多事情都要請示中央有關部門,即使是很小的事情,如蓋一個廁所或買一臺打字機也不例外。1956年126日的《人民日報》發表了這個報告,還專門配了一幅漫畫:一個企業為了買打字機,坐火車到北京來請示,部里的領導辦公桌上的文件厚厚的一摞。可見,體制弊端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當時由于特殊的環境,我差點因為這篇文章被劃為右派。現在看來,當時說企業要有一定的自主權,還是有點保守,企業應該擁有完全的自主權。

 

    改革開放40年來,企業的自主權發生了怎么樣的變化?下面我做一個梳理: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總要求,提出增強企業活力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國有企業改革指明了方向。1997年黨的十五大明確地提出調整所有制結構,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必須長期堅持下去。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重要實現形式。由此可見,混合所有制2003年就已經提出。提出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建立歸屬清晰、職權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當時不僅提出現代產權制度,而且提出要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的之路,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使我們有了明確的投向,國有資本集中關系到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領域。國有經濟有進有退,而不是說只進不退,而且明確提出來要加快推進和完善壟斷企業的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各種所有制企業都要平等競爭,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平等地占有生產資料,公平地開展競爭,依法受到法律的保護。十九大提出從管企業為主向管資本為主。實行市場機制有效、微觀經濟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仡欉^去是為了更好地繼續前進,這對于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大有益處。

 

    黨領導改革的寶貴經驗

 

    記者: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一個重要啟示就是,改革每前進一步都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請您談談40年來,黨領導改革的基本經驗是什么?

 

    高尚全: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我們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痹趫猿稚鐣髁x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立足基本國情,遵循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借鑒有益經驗,不斷對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進行調整和完善,不斷探索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和方式,我們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改革道路。在40年的改革進程中,我們黨領導改革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不斷解放思想和推進理論創新。科學的理論是改革順利推進的思想保證。改革的進程就是思想解放的過程、理論創新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將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思想創新和體制創新,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及其政策體系。突出的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黨的十四大和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在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理順收入分配關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進一步做出創造性的理論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把改革理論推進到新的廣度和深度。

 

    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不動搖。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也是市場作為資源配置手段的地位不斷提升的歷程。改革經驗最核心的一條,就是要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正是因為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人民群眾的勞動積極性才得以最大的發揮。改革前,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幾乎所有的生活物資都要憑票供應。推廣家庭聯產承包制后,短短幾年就解決了溫飽,并倒逼城市經濟體制進行改革。正是因為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帶來了不可估量的人民群眾的勞動積極性、創造財富的積極性,煥發了國家的創新創業的活力,使得中國的經濟體量迅速增加,尤其是民營企業從無到有,為國家貢獻了一半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GDP)。

 

    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有效的體制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保證。從長遠來看,改革是確保社會發展穩定的根本保障。與此同時,發展和穩定也是深化改革的良好環境和基本條件。實踐證明:要正確處理好改革與發展、穩定的關系,必須適時有序推進改革開放,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的承受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推進改革和發展,通過改革和發展促進社會穩定。

 

    改革的目的是增進人民福祉

 

    記者: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忘初心,堅持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改革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您對此有何看法?

 

    高尚全:改革的目標是增進人民福祉。習近平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辈皇菫楦母锒母?,更不是為了權力的鞏固而改革。改革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強大動力,是社會和諧體制機制的構建和完善過程。維護好、實現好和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有效的體制機制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社會和諧的根本保證。

 

    在改革的初始動機上,鄧小平同志首先考慮到的是人民的福祉,而后延伸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本質問題。1978年9月,鄧小平在東北三省視察期間說:“外國人議論中國人究竟能夠忍耐多久,我們要注意這個話。我們要想一想,我們給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們太窮了,太落后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社會主義要表現出它的優越性,哪能像現在這樣,搞了20多年還這么窮,那要社會主義干什么?”這一連串的“問號”,實際上是中央為了改善人民的福祉而推進改革的強有力的信號。

 

    在改革措施的出臺和推進過程中,要堅持以民為本,民生為重,注重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通過提高效率來促進發展,同時注重從解決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入手,努力兼顧好各方面的利益,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公平。通過妥善處理好改革過程中的各種利益關系,使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達到以制度建設促進社會和諧、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標。事實證明,以人民福祉為目標的改革能夠充分發揮群眾的首創精神,能夠調動各方面參與和推動改革的積極性。改革既要依靠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堅強領導,又要充分擴大社會參與度。同時也表明,一系列影響重大的改革措施的推出,都是以基層單位的人民群眾創造的具體改革經驗和做法為基礎和依據的。我們的改革始終注重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不斷擴大社會公眾的參與度,調動和發揮人民群眾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把政府合理引導、積極推動與充分發揮群眾改革創新的自主性、能動性有機結合起來。

 

    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突破

 

    記者: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以大無畏的精神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后,新時代的全面深化改革更是大步向前。您怎么看十八大以來的全面深化改革?

 

    高尚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和突破,進入了新的階段。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不僅有效應對了復雜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風云變幻,更在相當不利的條件下取得了經濟的中高速平穩增長。十八屆三中全會所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問題的決議》制定了新的發展階段全面推進改革開放事業的宏偉藍圖,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主要任務、重大舉措。按照這份《決議》的部署,中國改革事業在戰略布局、改革難點以及市場的地位上都獲得了一些重大的進展乃至突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地位取得重大突破。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是從計劃作為配置資源的主要手段逐漸變革成為市場成為配置資源的主要方式、市場經濟逐步確立并不斷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進程中,市場的力量從無到有、從弱小到壯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旗幟鮮明地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這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歷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市場規律的認識在不斷提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有了重大突破。從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是一個不斷深化認識和完善改革的過程:十五大提出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十七大提出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廣泛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黨的十四大以來的20多年間,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建立。對政府和市場關系,我們一直在根據實踐拓展和認識深化尋找新的科學定位??梢钥闯?,我們對政府和市場關系的認識在不斷深化。中央認為這個問題從理論上做出新的表述,條件已經成熟,進而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修改為“決定性作用”。

 

    國家政治體制頂層設計更加適應新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痹陂L期以經濟體制改革為核心的制度背景下,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勢必要對過去領導改革的行政部門本身進行改革,這對改革領導者的決策效能和執行力提出了重大考驗。為了推進改革,中央先是設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有力提升了改革的決策效能,使過去總是被回避的改革議題,比如戶籍問題、農村土地制度問題等,能夠集中力量擺脫各種利益羈絆獲得正面突破。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高還體現在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進步上。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實現持續發展繁榮的根本保證,而人民當家作主,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之源。全面深化改革對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提出了通過各項制度建設,豐富民主形式,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的總目標。

 

    反腐倡廉和依法治國效果顯著并持續推進。進一步推進改革創建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需要廉潔奉公高效的黨員和公務員隊伍。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腐敗行為的堅決查處,破除了過去一段時間黨紀國法松懈滋生的各種潛規則,橫掃了貪腐猖獗的不良風氣,黨紀國法為之肅然而振!中央對于濫權瀆職的腐敗分子,上至中央常委,下至鄉村干部,不管是部隊將軍,還是地方大員,但凡觸犯黨紀國法,均依法予以嚴懲。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形成了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這樣大規模的反腐浪潮,激濁揚清,民心得以振奮,黨風得以清正,使全體黨員干部受到深刻的教育,掌握權力行使權力的全體黨員干部自覺地規范行使權力、自覺避免濫權瀆職行為,這為規范政府權力的行使、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確立依法治國方略,從根本上保障了國家長治久安。2014年10月底召開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專門研究法治建設的中央全會。黨把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成為全國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規范,實現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有機統一。依法治國的莊嚴承諾和有效推進,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已經從一個革命黨真正成長成為一個執政黨。

 

    必須以更大勇氣把改革進行到底

 

    記者: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作主旨演講時說,“雖然我們已走過萬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斷跋山涉水”。并強調要“將改革進行到底”?!爸袊_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您對接下來的改革開放有何期待?

 

    高尚全: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在改革40周年之際,中國的改革事業仍然需要在諸多議題上深入推進。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勇氣和決心才能推進改革。

 

    一方面,國有企業改革仍有待突破。國有企業改革從放權讓利到利改稅再到承包制,最終到股份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歷經長時間的摸索。但是改革不能就事論事,必須同整個改革密切聯系起來。因此,以下幾點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各種所有制經濟的積極作用。黨的十九大重申了“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實踐中探索和創造的重要經驗。二是堅持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方向。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努力探索的重大課題?!爱a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企業改革方向不能動搖。要在國有企業的制度性改革上下功夫,實行“三大”轉變:要從企業法調節向公司法調節轉變,從管企業轉向管資本為主,從行政隸屬關系轉向為股權關系。切實做到政企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走出“一管就死,一死就叫,一叫就放,一放就亂”的怪圈。三是堅持和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這是搞好國有企業的重要保證。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首先要正確全面理解和執行加強黨的領導,要把大事、方向性的問題抓住不放,并不是企業事無巨細都要管。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要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股東會、董事會、職工代表大會和經管班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只有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了,產品質量提高了,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提高了,才能真正體現黨的領導的成果。

 

    另一方面,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這是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重要條件。經過改革開放40年來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社會財富迅速增長,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我們即將達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些市場經濟中摸爬滾打出來的精英和弄潮兒已經提前達到富裕水平。無論是先富起來的群體,還是生活小康的群眾,在衣食無憂之后最先考慮的無非是兩點:一是自己的財產能否得到保障,良好的物質生活條件能否延續;二是更加關注精神方面的需求,首先是人格尊嚴得到保障。這兩個需求實際是一體兩面的,如果一個社會不能夠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人格尊嚴,那么良好的物質生活條件隨時也會被剝奪,老百姓就變成了圈養動物。這與我們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是格格不入的。同時,資本從收益低的地方向收益高的地方流動,財產也從產權保護水平低的地區向產權保護水平高的地區流動。過去幾十年來一些侵害企業家產權的負面案例表明,侵害企業家的財產權,從來就是與侵害人民群眾的人身權、人格權聯系在一起。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保護得不到位,自然就導致了企業家和社會精英階層的移民傾向,造成人才和財產的雙重流失。為杜絕這些現象,必須夯實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基石。中央先是在十八屆四中全會出臺《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而后又專門出臺《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黨中央對這些問題不可謂不重視。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明確提出了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可見決策層面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期,各級公權力部門務必要把中央的這些政策方針落實到位,依法保護好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才能夠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堅持“四個不動搖”和“五個增強”

 

    記者:讓人振奮的是,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全面啟動并且立竿見影,充分體現了黨的堅強領導。在改革開放40年的重大節點上,改革越來越進入攻堅階段,您認為下一步應該如何深化改革?

 

    高尚全: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率先推進,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充分體現了黨的全面領導、堅強領導。機構改革涉及部門利益和既得利益,為了打破部門利益和既得利益,必須采取果斷措施。如果商量來商量去,改革就無法進行?,F在機構合并了,下一步關鍵是職能轉變,不能讓舊的體制機制在新機構里生根發芽。要精兵簡政,減少“吃皇糧”的人。這樣的黨政機關才更有執行力和戰斗力。具體來說,深化改革關鍵要解放思想、排除干擾,努力做到“四個不動搖”和“五個增強”。

 

    “四個不動搖”:第一,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基本路線是長期的,不是短期的,絕不能動搖。第二,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窘洕贫染褪枪兄茷橹黧w,多種經濟共同發展。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經濟制度。前提是初級階段,初級階段不是短期的,也是長期的。初級階段要靠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的長期努力,我們一定不要把初級階段短期化,認為共產主義很快就要實現了。第三,堅持現代企業制度不動搖。重點堅持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第四,堅持產權保護、弘揚企業家精神不動搖。

 

    “五個增強”就是增強活力、增強動力、增強創新力、增強執行力、增強競爭力。動力、活力是基礎,創新力、執行力是關鍵,競爭力是最后表現。只有實現“四個不動搖”“五個增強”,做到“五力并發”,我們才能打造新時代的新領導力,以更強的更大的力量領導和引領改革。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