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全局改革

高尚全:中國的出路在于改革

時間:2021-07-24 01:16

高尚全 shot on HUAWEI Mate RS 丨保時捷設計

“改革是無止境的”

 

 

    早上八點多,高尚全像往常一樣來到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他的辦公室在二樓中部,沒有電梯。打開門,沙發、茶幾和辦公桌上堆滿了一摞摞的書報和文件,從改革內參到大部頭理論著作,使本來就不大的辦公室顯得有些擁擠和局促。

 

    “屋子太亂了,最近沒顧上收拾?!备呱腥缓靡馑嫉匦π?。

 

    他實在太忙了,按照中央的要求,要總結40年的改革經驗,目前已經完成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與改革同行》《親歷六次中央決議和改革建言的回顧》三部著作,正在清樣和編審階段,不久將付印出版。同時,媒體采訪也很多。此外,他還時常出差,出席一些會議和論壇,或給各地政府和高校講課。

 

    這樣的工作強度,即使年輕人也吃不消,但高尚全卻感覺很充實。已近九旬的他,每天朝九晚五到體改會“上班”,在鋪滿書和文件的辦公桌前開啟一天的工作。

 

    “人家都說我,你都那么大年紀了,享享清福不好嗎,那么忙干嗎?但我覺得有做不完的事,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有那么大的干勁,也許是因為搞好改革是我的責任吧!”高尚全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老祖宗沒說過的話”

 

    1982年,一直從事經濟政策研究工作的高尚全被調入剛成立的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從此,改革成為他研究的重大命題,也使他成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重要的見證者和推動者。

 

    這一年,中共十二大召開,明確提出要系統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這是中共文件第一次提到“市場”,第一次提出了指令性計劃和指導性計劃的劃分,從而撕開了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口子,為下一步突破奠定了基礎。

 

    那時候,一些地方開始探索商品經濟,迅速富了起來,理論界也注意到這一現象,進行了探討。

 

    1984年9月初,在北京西苑飯店,數十名來自改革最前沿的研究者聚集一堂,召開了一場研討會,會議的主要議題就是該不該搞商品經濟。

 

    發起并召集這次會議的,是當時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調研組組長兼中國經濟體制研究所所長高尚全,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童大林。此前,在參與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的過程中,高尚全極力主張將“商品經濟”寫到文件中,卻遭到阻力,有些人擔心把社會主義混同于資本主義,也有些人不同意寫“商品經濟”,只同意寫“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

 

    “那時候我人微言輕,反對的人官都比我大,沒有辦法,我就找到童大林,商量開個會共同探討一下?!备呱腥f。

 

    參加討論的有童大林、董輔甸、蔣一葦等知名學者,用高尚全的話說,大多思想比較解放,大家暢所欲言,討論的結果,認為商品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必經階段。

 

    這一結果以報告的形式上報給中央決策者,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最終,商品經濟的概念被吸收進中共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之中。

 

    1984年1020日,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正式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指出:“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實現我國經濟現代化的必要條件?!?/span>

 

    鄧小平對這個《決定》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說:“這次經濟體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釋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有些是我們老祖宗沒有說過的話,有些新話,我看清楚了。過去我們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件,寫出來也不容易通過,會被看作‘異端’。我們用自己的實踐回答了新情況下出現的一些新問題。”

 

    鄧小平所說的“老祖宗沒有說過的話”,就是《決定》里提出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

 

    然而,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關于計劃和市場的爭論并未停止,企業受指令性計劃調控,積極性難以發揮。1986年,時任國家體改委副主任的高尚全帶隊赴匈牙利和南斯拉夫考察,真切地感受到指令性計劃不但無法滿足社會化大生產需要,更會帶來巨大的資源浪費。

 

    1987年320日,高尚全在中央黨校作了題為《探索和創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報告,提出計劃與市場結合的目標模式應該是“國家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當年821日,中共十三大召開之前,高尚全在《國家體改委快報》撰文,就十三大報告(征求意見稿)中計劃與市場的關系提出三點意見,認為計劃調節和市場調節是一種手段和手法,并不是社會制度的屬性;用國家經濟合同逐步替代指令性計劃,是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是改革的必然趨勢;隨著經濟發展和改革的深入展開,計劃與市場結合的形式會發生變化。他指出,從實物性計劃向政策性計劃轉變是經濟發展和改革的需要。

 

    很快,這篇文章獲得高層批示,中共十三大報告采納了高尚全的建議,用經濟合同制逐步取代指令性計劃,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進程邁出了一大步。

 

    1992年,對于中國改革而言,無疑是個巨大的轉折點。當年118日至221日,鄧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沿途發表重要講話,對中國90年代的經濟改革與社會進步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開,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從理論上實現了計劃和市場的統一。

 

    鄧小平“南巡講話”和中共十四大終結了長期以來的計劃與市場之爭,引發了新一輪思想解放,將改革開放推向了新的階段。

 

    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召開在即,高尚全再次參與了會議文件的起草工作,和鄭新立、張卓元一組,主要負責市場體系部分。在對“勞動力市場”的表述上,一部分人建議提“勞動就業市場”,認為勞動力進入市場就會影響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但高尚全堅持提“勞動力市場”。

 

    為了使自己的建議能得到高層的支持,高尚全寫了一個報告,提出了五點意見,分別征求薄一波和李嵐清兩位中央領導的意見。薄一波于1993年1014日作出批示,“我同意你的五點論述,但我覺得目前不必多爭論,多看幾年自然而然(或順理成章)地解決?!崩顛骨鍎t于1015日作出批示,“我原則上贊成這個意見。但勞動力一般理解為體力勞動,勞動力市場應為廣義的概念,應包括腦力勞動,因此提法上還值得推敲?!?/span>

 

    得到兩位領導的正面評價,高尚全有了底氣,誰知后來的送審稿依然寫著“勞動就業市場”,高尚全有些著急,擔心這么長時間的努力都白費了。正好中央政治局常委專門開會討論《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高尚全作為起草小組的市場體系分小組負責人列席會議。

 

    本來在這個會議上,高尚全無權發言,但對他而言,這是最后的機會,于是鼓足勇氣,舉手發言,并一口氣講了五條理由:第一,勞動力的價值只能通過交換才能體現出來。第二,確立勞動力市場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第三,我們現在就業壓力那么大,不開放勞動力市場,就業壓力解決不了。第四,我們現實生活當中已經有了勞動力市場。第五,我們提出“勞動力市場”不會影響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

 

    高尚全侃侃而談,有理論依據也有實踐支撐,整個過程中沒有人打斷他的發言。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聽完后,問:“提勞動力市場,社會上能不能接受?”

 

    這個問題,讓高尚全看到了希望,顯然,他的建議已經引起了中央最高層的重視,直到此刻,他才恍然意識到自己“越級”了?!澳菚r候最擔心的是領導不接受我的建議,都沒有顧忌其他?!备呱腥缃窕貞浀馈?/span>

 

    第二天,高尚全找到起草小組組長溫家寶,向他解釋了自己沖動之下“越級”發言的原因:“如果我不發言,‘勞動力市場’的概念就出不來,‘勞動就業市場’就動不了。”溫家寶并沒有責怪他的越級,而是說,“我贊成你提勞動力市場的建議,但能不能上到中央文件,我也沒把握?!?/span>

 

    后來,溫家寶在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匯報時,專門就高尚全關于勞動力市場的建議詢問中央決策,最終,“勞動力市場”這個概念得以寫進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改革開放以來,高尚全參與了六次中央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包括十五大報告,兩次中央關于五年計劃的建議,十二、十四、十六三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按照中國改革的步驟,十年一次大的綜合改革,到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前,他又兩次就改革的核心議題向中央提出建議,并得到采納。

 

    以問題為導向

 

    高尚全和改革結緣始于1956年,當時,還在第一機械工業部工作的高尚全注意到部里招待所長期人滿為患的現象,分析背后的源頭是企業缺乏自主權,只能“跑部錢進”,于是以個人名義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企業要有一定的自主權》,引起企業界和各有關部門的關注。

 

    高尚全清楚地記得,當時他正陪同一機部副部長汪道涵在沈陽出差,一天早上散步時,汪道涵說:“小高,剛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了你的文章!”語氣里似有贊賞之意。

 

    然而,給企業自主權的說法,顯然是不容于當時的政治環境,以至于后來在反右中高尚全差點被定為右派,“幸好機械部是個大部,每個單位5%的右派名額輪不到我,躲過一劫?!?

 

    此后,高尚全對經濟體制改革更加關注,也開始思考當時中國經濟的問題,特別是在實踐中看到了計劃經濟的弊端,為他以后極力主張市場化改革奠定了基礎。

 

    高尚全經常講的一個例子是在第一機械工業部工作時,他發現沈陽有兩個相鄰的工廠,一個變壓器廠,一個冶煉廠,都是政府行政主導的企業,變壓器廠需要大量的銅,由主管的一機部從云南等地調到沈陽。而冶煉廠生產的銅則由冶金部從沈陽調往全國各地?!艾F在聽起來挺可笑,但當時就是那樣。一墻之隔的兩個廠由于行政主導,沒有市場,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备呱腥f。

 

    后來,高尚全進入國家體改委,經常到各地調研,看到了一些經驗,也看到很多的問題,這些都成為他思考的源泉。

 

    1994年,高尚全應山東省委省政府之邀,給省領導和廳級干部作一次關于國企改革的報告。講完后,現場有人提問,山東諸城的改革鬧得滿城風雨,到底是姓資還是姓社。

 

    諸城是山東省的一個縣城,在大躍進時期建立了一批國有小企業,1992年4月,諸城通過對150家市屬獨立核算企業進行審計,發現有103家企業虧損,新上任的市長陳光決心進行改革。

 

    1992年10月,諸城市首先在五家企業開展改革試點,試點企業涵蓋了國有工業企業、小型國有商業企業、小型集體企業和鄉鎮企業四種類型,當時采取的是股份合作制的辦法,將這些企業原有的國有或集體資產賣給企業內部職工。這一做法遭到很多人反對,甚至給陳光扣上“陳賣光”的帽子,說他是走資本主義道路。

 

    面對這個在當時爭議極大的問題,高尚全用鄧小平“三個有利于”理論當場予以回答。從內心深處,高尚全是贊成諸城改革的,因為在改革前,諸城曾做過一個問卷調查,問假如有人偷國家工廠的東西,你怎么辦?結果參加答卷的300個諸城青年職工中,大部分人選擇裝作看不見,甚至還有近1/5的人選擇“你偷我也偷”。

 

    “這說明什么?說明這種公有制的財產組織形式跟職工沒有關系,工人自然就沒有積極性,因此必須進行改革。”高尚全說。

 

    在爭議中,諸城改革艱難前行,直到1996年3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镕基親自帶隊到諸城調研,諸城模式才正式得到中央的肯定。

 

    2016年,高尚全再赴諸城調研國企改制的效果,已是山東省政協副主席的陳光陪同調研。這次,高尚全是帶著兩個問題去的,一是國有資產流動是否等于流失,二是在國企改革中如何正確、完整地理解加強黨的領導。

 

    在調研過程中,高尚全去了大量企業,看到諸城國企改制20年的巨大變化,也解答了縈繞在心中多年的疑問。一是國有資產流動不等于流失,而且只有在流動中才能使企業保值增值,做強做優做大,也只有在流動中才能瘦身健體,提質增效;二是只有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才能加強黨的領導。他還就加強完善黨的領導提出了7個建議。

 

    “中央歷來重視經濟學家的作用,但經濟學家有個通病,熟悉國內外各種模型和理論,但在實踐上往往是一個短板。在這種情況下,提出的一些建議未必符合實際。”高尚全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習慣以問題為導向,通過調研進行論證,已經成為了高尚全多年的習慣。他笑稱,這一思維習慣得益于從小在上海圣約翰中學和圣約翰大學學習的經歷,“這是教會學校,都是全英文教學,特別注重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在世界銀行、聯合國發展政策委員會等國際機構任職的經歷,又讓他看到更多的國外經驗,這些來源于實踐的經驗,成為他思考的動力和源泉,也為他在改革中建言獻策提供了具有說服力的依據。

 

    改革仍在路上

 

    “中國的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也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結果?!备呱腥J為,回顧中國40年改革的經驗,其中最核心的一條,就是要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罢且驗閳猿质袌龌母母锓较颍嗣袢罕姷膭趧臃e極性才得以最大的發揮?!?/span>

 

    他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例,改革之前,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幾乎所有的生活物資都要憑票供應,推廣家庭聯產承包制后,短短幾年農村就實現了大豐收,并倒逼城市經濟體制進行改革,市場化帶來的勞動積極性、人民群眾創造財富的積極性不可估量。

 

    作為一名經濟學家和改革派官員,高尚全對改革的貢獻更多是建言獻策,通過中央文件和領導批示成為決策,自上而下地推進。但在他看來,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諸城國企改制、股權分配這些基于實踐需求而自發開展的改革,在中國的改革史上也是光輝的一筆。

 

    “老百姓有需求,基層最敏感,而我們的改革沒有現成經驗,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备呱腥硎?,體改委成立后,專門將幾個城市定為“試點市”,比如湖北的武漢、沙市,江蘇的常州,四川的成都等,在改革的初期,都是在這些地方先行先試,試點成功后向全國推廣。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自下而上的基層創造和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已經實現強有力的結合,最終作用于改革實踐。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就是浙江首先提出的創新,這項被稱為“刀刃向內”、面向政府自身的自我革命,經由浙江試點,對行政法規進行清理,該修改的修改,該廢除的廢除,同時打破各部門“信息孤島”,創造部門協同效率,最終倒逼政府改革,促使政府成為服務型政府。

 

    “改革最終是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要與人民分享?!痹诟呱腥磥?,中國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搞好了,老百姓就能夠真正富裕起來,國家才能強盛,所謂民富才能國強。

 

    在高尚全看來,如今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剩下的都是硬骨頭,比如如何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句話落到實處,如何為企業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包括平等占有生產資料、平等展開競爭、平等受到法律保護等,以及如何實現產權的保護,如何發揮企業家的精神等。此外,還要掌握核心技術,在這一過程中,動力、活力、創新力、執行力和競爭力,五力并舉。“這些都涉及一系列繁重的任務,還要沖破既得利益者的阻力,不是光喊幾句口號就能成功的?!?/span>

 

    “改革是無止境的,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改革永遠在路上,因此,解放思想也無止境,還需要不斷推進思想創新和理論創新?!备呱腥f。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