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改革創新實踐案例研究”課題成果正式出版,可喜可賀。應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之邀,希望我做個序言,盛情難卻,我就寫幾句話。
1978年以來,以農村改革為起點,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已經走過四十年的征程。新世紀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改革再出發,已經形成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全面深化改革新格局。四十年來,尤其全面深化改革以來的五年,我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歷史成就世所罕見。
中國改革的一條基本經驗,是堅持走漸進式改革的發展道路。中國作為一個具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各項改革必須從自己的國情出發,而絕不可能照搬任何外來的模式。改革初期,小平同志提出“摸著石頭過河”,重大改革要先行試點,總結經驗,逐步推開,這種漸進式改革之路也成為中國改革的最為人稱道的基本經驗。漸進式改革的關鍵在于重視調動地方、企業和群眾的積極性,尊重和保護改革的首創精神。新時代的改革強調頂層設計,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但是地方改革特別是基層創新實踐,仍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有著突出的地位與作用。因此,及時總結地方探索實踐的經驗,正視地方改革推進中遇到的阻力和難題,更需要針對當前改革落實中存在的問題,遵循改革的規律,探索建立一套使各項改革措施落地生根的改革落實機制,從體制機制上激發地方改革的內在動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程。源此,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2017年立項“地方改革創新實踐案例研究”課題項目。作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為了順利推進研究項目,我親自擔任課題組組長,指導課題研究具體實施。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是“研究改革、宣傳改革、推動改革”的國家級刊社,近年來注重加強與地方改革部門、創新實踐單位的互動。為了更好發揮雜志社對地方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動作用,提高雜志社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研究能力,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確定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作為課題的具體實施單位。
根據課題項目規劃及2017年課題研究實施,“地方改革創新實踐案例研究”具有幾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案例遴選上,注重案例的廣泛代表性。廣泛代表性包括幾個層面的內涵。首先所選案例基本上由各省(市、自治區)改革辦、發改委等改革部門推薦。推薦案例改革創新實踐在所在省(市、自治區),有的甚至在全國影響巨大。其次所選案例選擇堅持圍繞國家及所在省(市、自治區)重點改革試點任務、改革事項標準展開。比如,2017年“地方改革創新實踐案例研究”選擇了河北威縣綜合體制改革、陜西安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四川內江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廣西百色脫貧攻堅、山東淄博全面深化改革推進落實體系建設研究等案例。五個領域的改革實踐既代表了2017年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突破領域,也代表了2017年我國地方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歷程的階段特征。同時對影響全局的重大領域改革,及早關注,提前研究,通過課題研究開展具體支持地方全面深化改革推進。
第二,課題研究上,堅持開題會、調研、專題研討會等多種形式推進。同時,組織專業性強的課題組研究隊伍。比如,針對河北威縣綜合體制改革,先后兩次調研,并在2017年召開了“縣級綜合體制改革及威縣實踐高層研討會”。針對山東淄博全面深化改革推進落實體系建設,深度調研后召開了“全面深化改革推進落實體系建設及淄博實踐高層研討會”。這種將調研、課題研究、高層研討會結合的形式一方面使課題研究專業、深入,一方面利于改革案例單位創新實踐經驗在更大范圍內復制、推廣。同時也對案例單位改革創新實踐的深入推進給予大力支持。
第三,成果應用上形式靈活,渠道多元。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作為服務中央改革決策的智庫部門,“地方改革創新實踐案例研究”成果能夠盡快向有關領導,中央深改辦、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呈送,為中央及有關部門決策及時提供決策依據。不僅如此,我還要求課題組將“地方改革創新實踐案例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通過《改革內參》刊發,在改革領域盡快產生影響。
“地方改革創新實踐案例研究”報告即將正式出版,書中部分案例研究較深入,成果豐碩,對當下的地方改革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部分案例研究由于基層單位同志們專業理論背景以及投入精力等原因,還存在研究不夠深入,改革創新實踐成績總結特色不鮮明,問題剖析不夠深入,政策建議過于籠統等問題。但瑕不掩瑜,“地方改革創新實踐案例研究”總體上達到了凝聚改革共識,推動地方改革實踐,服務改革決策的目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會已經決定,將“地方改革創新實踐案例研究”作為未來一定時期內的常態課題項目予以安排,以期對未來全面深化改革進程的推動再盡綿薄之力。
為更好實施“地方改革創新實踐案例研究”,我對課題組也提出幾點要求,或者是建議。
第一,參與課題實施的有關負責同志要提高對參與“地方改革創新實踐案例研究”項目使命感的認知高度,加強研究能力的學習與培養,以更加專業、更加負責的態度推動案例研究再上一層樓。
第二,下一步未來“地方改革創新實踐案例研究”案例的選擇需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鼓勵各地堅持從實際出發,積極開展差別化探索。習總書記說,“中央通過的改革方案落地生根,必須鼓勵和允許不同地方進行差別化探索。全面深化改革任務越重,越要重視基層探索實踐。要把鼓勵基層改革創新、大膽探索作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好改革方案同實際相結合的問題、利益調整中的阻力問題、推動改革落實的責任擔當問題,把改革落準落細落實,使改革更加精準地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更好造福群眾?!边@就要求未來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務的布置、具體改革事項的推進、對改革的監督與考核,必須鼓勵和允許不同地方解放思想,大膽進行差別化探索。因此,未來“地方改革創新實踐案例研究”對自發性、原創性改革案例的選擇應予以傾斜,通過課題研究開展,激發地方改革的原生動力,避免“上面布置作業、全國一道題”的現象,避免用教條主義、經驗主義指導改革的現象發生。
二是鼓勵各地堅持目標導向和市場化導向的改革探索。未來地方改革亟需圍繞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對政府行政體制、政府機構組成進行改革。重點是圍繞服務型政府的定位,深化放管服改革,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源此,需要根據各地地域差別、經濟發展階段等不同情況,差異化設計、推進政府與領導干部考核指標與形式,穩妥而堅實地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等對全局、對社會影響巨大的改革,回應社會熱點關切,防止改革勢頭受阻或“回潮”。因此,“地方改革創新實踐案例研究”要重點關注此類改革創新案例。
三是鼓勵各地堅持新時代的改革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宗旨。根據問題導向的要求,奔著解決發展中的問題而去研究改革方案和思路,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大的獲得感。未來的改革,要弄清楚發展中的問題在哪里,改革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做到有的放矢。目前,與人民息息相關的醫療、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社會民生領域公共優勢資源還相當短缺,不同地區之間、地區內部之間還存在很大差距。鑒于此,要總結以往改革的成敗得失,以人民的滿意度為評判標準,深入推進相關領域的改革。比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的放“虛”(權)不放“實”(權)問題、社會中介改革中的部門利益問題、醫改中的民眾負擔反彈問題、房價對實體經濟沖擊的問題、農村綜合體制改革的城鄉要素流動市場化的問題等。這些領域的問題都有待實踐中通過改革來解決。因此,未來的“地方改革創新實踐案例研究”要傾斜于那些看似“小改革”,但是意義重大的改革案例。又如,目前各地正在開展的“村級微權力清單改革”、“農民一塊地改革”,這樣的改革看似“小”,但是改革的覆蓋面大,與億萬人民群眾密切相關,同時對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意義重大。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要在新起點上實現新跨越。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地方改革創新實踐案例研究”。未來的改革重在落實,重在針對現實中的問題提出建設性、實用性建議。課題組要從專業化的角度,為地方改革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政策建議與方式方法。(作者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