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家溝模式”有兩個特點:一是富裕。村集體固定資產7億元,工業總產值9億元,人均納稅達6.3萬元。這個水準不僅夠得上“上黨第一村”,放在全國60多萬個行政村也是寥若晨星;二是民主。村支書霍松勤倡導并實行“民考官”制度,創新了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從而實現了富?;A上的和諧和民主。據說,霍家溝的這一做法還在這個長治郊區得到推廣和提升,即“雙議雙考”的鄉村民主管理制度(“雙議”,就是指農村重大村政事務決策須經“中共黨員議事會”和“村民代表議事會”醞釀討論,達成共識;“雙考”,即鄉鎮中共黨委、政府和農村民眾分別對農村“兩委”干部定期進行上下結合的全面考核)。
在晉中南一帶,要說富裕村,可能還有很多。畢竟這里有得天獨厚的煤炭資源。所不同的是,當年26歲的霍松勤特別能闖,“發展天天講,項目年年上”,最后又經過改制,變集體為股份,變村民為股民,基本實現了共同富裕。這樣的財富故事值得宣傳,但并不十分離奇。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在富?;A上對民主的創新和追求。我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所規定的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包括四個環節: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我個人感覺,這些年的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中最難落實的就是“民主監督”問題,也就是“民選官”和“民考官”的結合問題。有的地方選舉搞得不錯,也很認真,但選完后,新上任的當家人并不像當初所許諾的那樣,“民主選出的村官一點也不民主”,村民們無可奈何。如何把村民的監督權落到實處?全國范圍內,成功的經驗并不多見。如今出現的霍家溝村“民考官”制度是一項創新,值得肯定,值得推廣。
霍家溝村的“民考官”最初始于1996年的“村考核組”,迄今已有10年時間了。這10年時間里,他們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其組織形式由最初的15人考核小組,到現在由村民大會民主選舉產生的20人 ,其考核內容由經濟工作延伸到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其考核權力從有權評議監督黨員干部,一致到可以建議罷免干部。這樣的監督貼得近,動真格,力度大。大家知道,今年1月1日我國將要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大常委會監督法》,在這部法里,對全國、省、縣和鄉的人大賦予實實在在的監督權,但在村一級如何落實村民的監督權,并未涉及,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所規定的村民監督權又比較籠統?,F在,全國各地在村一級的民主監督問題上也在探索,如河北青縣做實“村代會”的模式、溫州農村推行的“懇談會”模式等等,在行使村民民主監督權力的方式方法上都有創新,但我覺得山西霍家溝村的“民考官”模式更實在,監督更到位。
巍巍太行英雄山,上黨從來天下脊。山西長治是一個出英雄、出典型的地方。這里有解放區第一個農民合作社,有農民小說家趙樹理,有著名勞模李順達,全國首枚白求恩獎章獲得者趙雪芳,有一至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還有前幾年率先在全市范圍內大力推動輿論監督的改革家呂日周,也是在長治市委書記的任上被國人所熟識。今天,在建設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背景下,能把“富?!焙汀懊裰鳌庇袡C結合起來的霍家溝村黨總支書記霍松勤,難道不是一位新時期的太行英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