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歷史的表象:中國改革20年回顧、反思與展望
作者:中國改革與發展報告專家組
出版社:上海遠東出版社
市場價:22.00元
本書以中國20年來經濟體制變遷的歷史進程作為考察的對象,力求透過歷史的表象,追尋和把握期間暗含的一些帶有規律性的線索。本研究報告是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資助的研究項目,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楊啟先教授主持。
目錄
序/楊啟先
回顧篇
第一章 我國微觀基礎的重要變化
一、我國農村經營制度的根本變革
改革前中國農村經濟體制的形成及其運行
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歷程
農村改革的巨大成就
二、改革開放以來非國有經濟的高速成長
……
片斷
加入WTO對我國外經貿發展的影響
第一,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首先,有利于擴大出口創匯。加入WTO后,因普惠制待遇面的擴大和穩定有利于擴大出口創匯。普惠制是發達國家在聯合國貿發會議的敦促下,對發展中國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給予普遍的、非歧視性的、非互惠的減免關稅的優惠關稅制度,是國際貿易中的最低的關稅。根據普惠制制度,我國可以享受減免關稅的好處,從而大大促進出口創匯。其次,有利于出口競爭和市場多元化。由于出口結構不合理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占主導地位,目前,一些國家對我國出口根據所在地法律提出反傾銷、反補貼的案件日益增多,使我國出口受到很大損失,鞋類、服裝、部分機電產品等優勢出口均不同程度受阻。加入WTO)后,反傾銷案件的裁決要納入到WTO有關法律規定的框架下,可以爭取較為公平的解決,從而避免發生或至少減輕受損失的程度。另外,在貿易自由化方面重點涉及到編制品、水產品、礦產品和有色金屬等。這些產品都是我國的主要出口商品,貿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市場多元化戰略的實施,擴大出口。其三,對進口的影響。目前,我國進口的原材料和設備,主要品種有糧食、原油、成品油、乙烯類原料、木材、膠合板、木漿、羊毛、鋼材、銅、鋁、化工原料、技改設備、單機及零部件以及汽車、彩電、錄象機、化妝品等一些消耗品。我國這些產品進口的優惠稅率大部分并不比世界各國最惠國進口關稅高多少,有些關稅稅率較高的產品在實際進口中往往可以享受減免稅的優惠。因而,目前實際上征收的進口關稅并不比加入WTO后的關稅高多少,只不過目前高名義關稅背后的關稅減免政策將被今后明確的低關稅政策替代而已。因而,就目前這種進口結構而言,加入WTO對進口影響不大。但是,問題在于進口政策將日益放開以及某些消費品的高關稅將大大降低,從而使大量外國高檔消費品如客用汽車、彩電、空調等大量進口,使進口規模急劇擴大,甚至沖擊原材料與技改用匯的落實。另外,目前,化工原料的國際市場價格普遍低于國內市場價格,因而,進口數量限制放開后,可能造成化工原料的大量進口,使國內原料積壓滯銷。但從另一方面看,關稅調整后,這類質高價低產品的進口,將有助于促進國內汽車、家電和化工等產業的結構調整與資產重組,推進產業技術升級換代,從根本上淘汰那些生產質次價高產品的行業,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
第二,對外貿體制及外貿經營機制的挑戰。目前,我國對外進出口仍享受著一些帶補貼性質、壟斷性質的政策。主要有:其一,對外經營權的限制。雖然目前放寬了對大中型生產企業自營進出口權的審批,但進出口經營權仍掌握在少數企業手里。其二,隱蔽性經營范圍的限制。根據規定,省級外貿公司僅承辦其經營范圍內的進出口業務,對外廣告、咨詢服務、展覽、技術交流等業務僅限于從事這類業務的專業公司經營,其他外貿公司不得經營。其三,出口商品仍實行分類管理,第一類商品由指定的專業總公司統一經營;第二類出口商品由各專業外貿公司經營,按專業分工審批經營商品目錄;第三類出口商品由各類企業按專業分工或產品類別分工經營。其四,商品目錄的限制。對實行計劃列名的商品,包括第一、二類出口商品和第三類計劃列名出口商品,外經貿部按具體商品品名審定。對一些地方名優特出口商品,當地政府還指定專業公司經營。其五,一些壟斷性、補貼性政策。如進出口許可證制度、配額管理、比國際慣例優惠的出口退稅制度、外匯管理的某些規定及出口優惠貸款利率廠‘等。以上種種優惠政策對各級各類專業外貿公司擴大出口創匯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外貿企業一直日子好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上述的壟斷經營權和國家的扶持。但是,加入WTO后,所有這些政策均要在很大程度上調整甚至取消。對此,只要宏觀調控有效,市場機制正常發揮作用,全社會的出口應不會受到大的影響,甚至出口總量仍將快速增長。但就目前的專業外貿公司而言,可能面臨嚴重的挑戰。主要的影響可能有:其一,國內市場的不斷開放,有進出口經營權的公司、生產企業(集團)大量增加,爭客戶、爭市場的競爭將趨為激烈;其二,經營范圍。出口商品經營分工、商品目錄等的放寬,實行進出口許可證商品。配額管理的商品縮小,相互交叉經營的商品大量增加,現有各級各類外貿公司之間的競爭加??;其三,專業公司經營專業商品的優勢會有所削弱;其四,一些公司專營商品、指定經營的名特優商品將逐步放開,失去許多高利潤的商品;其五,外貿利潤平均化,目前專業外貿公司靠國家扶持或壟斷經營而獲得的壟斷利潤勢必減少,與全社會利潤平均化,影響外貿公司的經濟效益,但卻增加了全社會的福利水平;其六,對專業外貿公司的經營機制提出強有力的挑戰。從歷史淵源來看,專業外貿公司體制及其經營機制本身是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條件下形成的,因而,目前普遍存在外貿公司專業性過強,生產出口基地、生產實體過少,基礎薄弱的“先天不足”現狀。一旦大中型生產企業紛紛自營出口,專業外貿公司將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在整個經濟體制正向市場經濟轉變,向國際規范靠攏的今天,這種外貿經營機制已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