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7日,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指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主辦,中共江陰市委、江陰市人民政府承辦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改革(2018)年會暨改革開放40年地方改革創新40案例高層研討會”在江蘇省江陰市召開。
全國政協副主席邵鴻向大會發來賀信。
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等機構的領導和專家學者,地方改革部門代表,“改革開放40年地方改革創新40案例”單位代表,人民日報、新華社、經濟日報、中新社等國內主流媒體,無錫市、江陰市有關領導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研討會分上午“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研討會”與下午“改革開放40年地方改革創新40案例專題研討會”。主題研討會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浩主持;專題研討會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社長、地方改革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潘治宏,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調研部主任、地方改革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賈存斗主持。
潘治宏代表主辦單位致辭,并揭曉發布“改革開放40年地方改革創新40案例”名單。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范恒山,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原司長孔涇源,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徐善長為案例單位頒發證書。
中共無錫市委副書記徐劼代表承辦單位致辭,并介紹江陰市集成改革的總體情況。
著名經濟學家、原國家體改委副主任高尚全,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范恒山,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徐善長,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安康市委書記郭青先后就上午主題研討會相關議題進行演講。
全國政協副主席邵鴻在賀信中指出,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明確提出了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的目標要求,為未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提供了強大動力,也是我們做好各項改革工作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邵鴻指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作為資深改革媒體,在新時期積極探討和推動改革開放,所主辦的中國改革年會已經成為推動改革探索和創新有影響力的平臺。此次高層研討會是貫徹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實際行動和具體體現,恰逢其時,很有意義。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社長、地方改革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潘治宏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社長、地方改革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潘治宏在致詞中指出,中央深改委第五次會議強調,“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要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在抓改革落實上下更大氣力”。此次中國改革年會以“改革開放40年地方改革創新40案例”為主題,從地方改革創新的角度呈現和反映改革開放40年偉大成就,征集、挖掘、整理40年來地方改革創新優秀案例,努力在“激活基層經驗”、“弘揚改革開放精神”、促進創新和落實等方面產生積極作用,正是對中央有關精神的貫徹體現。
潘治宏指出,江陰是“中國制造業第一縣”,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偉大成就,書寫下地方改革創新傳奇。40年來,江陰一直把改革創新當作快速發展的根本動力。中國改革2018年會地點放在江陰,對于更加準確、現實、深入理解和傳承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和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中共無錫市委副書記 徐劼
中共無錫市委副書記徐劼代表承辦單位致辭時介紹,得益于改革的先行先試,江陰被黨中央確定為改革開放30年全國18個典型地區之一,改革開放40年“百城百縣百企”重大典型之一,被譽為“集成改革第一縣”;得益于改革走在前列,江陰成功實現了全國縣域經濟發展“十六連冠”、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范縣市“十一連冠”,蟬聯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第一。站在改革開放新起點上,無錫、江陰將努力在打造世界級地標產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區域性中心城市等方面邁進新步伐,在“再出發”的新征途上再創新業、再建新功。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 彭森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彭森作了《總結地方創新實踐經驗,為改革再出發提供生動樣本》的主旨演講。彭森指出,這次會議以40年改革開放活生生的案例來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各地發展改革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也再一次證明,正是40年的改革開放讓中國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跨越。一年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立項支持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開展地方改革創新實踐案例研究這樣一個重大課題,他親自擔任課題組組長。一年多來,課題組先后深入到河北威縣、唐山市,陜西安康、渭南,浙江衢州、麗水、四川內江等很多省市縣進行調研,總結、宣傳、推廣調研成果,并向中央部門做了匯報,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肯定。
針對地方改革探索工作,彭森提出了三條建議:第一,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和試點探索重點突破的關系。一方面要加強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做一些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科技創新,另一方面在民生、社會治理、公平正義等方面取得新進展。特別是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地區,要同時把追求公平正義作為今后努力的方向;第二,處理好改革的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關系。產權、國企改革、土地制度、財政金融、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問題最后沉淀下來,將成為今后改革的硬骨頭;第三,處理好依法治國和先行先試的關系。全面依法治國為下一步改革開辟了新路徑。
著名經濟學家、原國家體改委副主任 高尚全
著名經濟學家、原國家體改委副主任高尚全表示,改革開放精神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促使國家從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封閉轉向全面全方位的開放;從人治轉向法治;從溫飽不足轉向全面小康。
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名譽總編輯 吳敬璉
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名譽總編輯吳敬璉在演講中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改革未有窮期,要加緊努力推進改革。現在還面臨非常艱巨的任務,需要努力去更好的完成。
吳敬璉指出,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各項改革任務,現在做了一部分,完成了一部分,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但是把原來設定的目標和現在達到的程度做一個比較,就會發現遺留的任務還非常大。比如說十八屆三中全會對于改革的重點、經濟改革的要求就是要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使得市場能夠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這個任務完成的怎么樣?應該說跟黨中央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距離。比如說統一市場,市場的統一性仍然受到地方保護,行業保護等等分割的影響,使得市場還是一定程度上保持著碎片化的狀態。
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 范恒山
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范恒山指出,推動改革不斷走向縱深,要從三個方面發力。第一,要在構建保障全體社會成員平等發展機會制度上下功夫:進一步改革干部任用制度,完善其中不能夠體現公正、能力水平的一些做法;改革不合理的城鄉分割戶籍制度和賠償制度;推進不同地區人群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地區、城鄉間資源要素的自由平等交換;建立重要農產品、礦產資源等區域利益平衡和合理補償機制。第二,要在構建維護市場規范有序運轉制度上下功夫。關鍵需要兩個重要支撐:一是比較完備的法治經濟;二是較高的信用水平。第三,要在構建形成有力有為治理制度上下功夫。一是把正常環節與特殊環節區別開來。二是要變粗放管理為精準施策。三是切實加強協調聯動。
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司長 徐善長
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司長徐善長認為,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第一,加快推進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推進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想要做強做大做優國有資本,實現國有經濟的戰略性挑戰,就需要改組一批國有主體投資公司,組建一批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第二,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企業改革必須通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來實現,第三,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一是落實已出臺的政策措施,主要是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二是落實法律制度保障;三是落實中央新要求,包括減輕稅費負擔,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等。
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 李北光
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認為改革的主體是制造業,經濟主體、創新主力也是制造業。從長期看,美國只要想保持它先進制造業的領導者地位,貿易保護主義的手段就不會停止。高質量制造業發展的重心是制造業的創新性,是競爭前的關鍵共性技術,是關鍵共性技術的檢測方法,支撐關鍵共性技術的是我們的基礎科學,支撐基礎科學是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所以現代化的治理體系就是下一步的重點任務。未來我們管理能力現代化,重點要分類管理。各個部門、各個地方要把文件、政策分解、落實在操作層面。落實的好與不好要有測量的標準。下一步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老老實實的打好基礎,尤其是工業基礎。
在下午的“改革開放40周年地方改革創新40案例研討會”上,中共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陳金虎,衢州市委副書記周偉江,肇慶市副市長錢言考,長沙市委改革辦常務副主任吳德峰就“國家治理現代化:地方治理體系建設探索與創新”專題進行創新實踐經驗介紹、交流互動。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原司長孔涇源,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原副會長汪玉凱進行了專家點評。
唐山市副市長張偉,麗水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亮,宜春市副市長漆海云,濱州市濱城區委書記張寶亮就“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與新舊動能轉換探索與創新”專題進行創新實踐經驗介紹、交流互動,國家發改委產業所所長黃漢權進行了專家點評。
濮陽市委副書記邵景良,亳州蒙城縣委副書記懷穎,石家莊靈壽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趙麗蓉,江陰市周莊鎮山泉村黨支部書記李全興就“農業農村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鄉村振興戰略探索與創新”專題進行了創新實踐經驗介紹、交流互動,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守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進行了專家點評。
會議最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總編輯史克毅代表會議主辦方做小結,并向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致敬。
史克毅指出,本次年會特點鮮明。年會主題緊扣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高尚全、吳敬璉、彭森等改革領導與權威專家,對改革重大命題進行了深刻闡釋,三任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司長對改革政策進行了權威解讀。年會以地方改革創新案例為重要內容,注重地方改革創新方法、路徑和經驗交流,實現了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的有效對接。
《改革內參》記者賈存斗 蔡文武 李鑫 趙琳 孫錚江蘇江陰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