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
10月27-28日,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德國國際合作機構主辦的“改革開放的中國與世界——第84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在??谡匍_,以此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作了題為《沒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沒有新時代改革的大突破》的演講,現摘錄觀點如下。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非常高興受邀參加第84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這次論壇就是在用實際行動來隆重地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年。中改院作為一個民間智庫,長期以來堅持改革,矢志不渝,一直走在改革理論研究的前列。這一次它又以舉辦改革論壇率先拉開了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序幕。在此,我謹代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對本次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40年的改革開放,有很多成功經驗,包括我們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生產力作為檢驗改革成敗的標準;堅持漸進式改革探索的道路;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等等。
在今年4月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主席提出,40年來,中國人民“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解放思想與改革開放相互激蕩,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充分顯示了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沒有思想的大解放,也就沒有新時代改革的大突破”。所以借此機會,我想就解放思想問題,簡單講三個觀點:
第一,解放思想是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理論前提和思想引領。解放思想是改革開放的前提條件,思想如果不解放,像過去那樣教條主義橫行、經驗主義橫行,談何改革、談何開放、談何創新?從社會變革的意義上說,任何一次巨大的社會變革,總是以理論思維為先導,而理論的變革,總是以思想觀念的解放為前提。實際上,我們今天在這里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是以1978年12月18日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的。我們為什么要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因為這次會議最重要的是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思想上撥亂反正,糾正文革錯誤,把黨的中心工作轉到現代化建設上來。是解放思想運動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我們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首先是紀念思想解放40周年。改革以思想解放為先導,沒有思想解放,任何改革的突破都是難以想象的。同時,沒有實踐的需要和呼喚,沒有危機的壓力、沒有問題的導向,也不會產生思想解放的動力和突破??梢哉f,思想解放開辟了改革之路、發展之路。發展無止境,改革也無止境,思想解放也是永恒的命題和任務。
第二,解放思想必須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說易行難,關鍵是能不能做到實事求是。很多時候,做到實事求是是非常難的,我們發現問題、認識規律、認識真理本身就很難;但是往往堅持真理、堅持自己的信念、堅持批判的思維,敢說真話、實事求是、不說假話、不說套話就更難,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解放思想。
40年來中國改革的核心問題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問題。這個問題一直爭議很大。改革的目標模式從開始的計劃經濟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思想解放的一個過程,也是實踐檢驗真理的過程。但是思想解放問題還遠遠沒有解決,在每一個關鍵的社會發展時點上,都面臨很多進一步解放思想的問題。比如,在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階段,我們是堅持市場主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新舊動能的轉換,還是繼續依靠政府主導的產業政策來引領呢?我不是說產業政策沒有必要,但是現實中確實有很多大而不當的產業政策使我們吃盡了苦頭。又如,在面臨傳統的三大需求低迷不振、經濟下行壓力逐年加大的情況下,是相信市場的力量,依靠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來激勵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民營經濟的活力、競爭力、創造力,還是用長期以來習慣的一些行政性手段,包括大水漫灌的刺激性政策呢? 在國際風云變幻,逆全球化浪潮抬頭,特別是有的國家搞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甚至經濟霸凌主義來挑戰我們時,我們如何靠主動開放,倒逼改革,進一步通過深化改革開放來增強我們的國際競爭力?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市場是配置資源最有效率的形式。我們堅持市場化的方向,就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傊?,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實事求是,而堅持實事求是,必須首先解放思想。
第三,解放思想也是在改革開放40年的基礎上,繼續進行這場偉大革命,開啟新征程、改革再出發的現實要求。解放思想不是務虛,而是務實。改革創新要求我們堅持唯物主義,但是現在某些領域,一些唯心主義、形而上學、教條主義仍在大行其道。改革創新需要廣大干部敢闖敢試、敢為人先,不斷提升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但是隨著改革動力、改革路徑的不斷變化,一些地方改革變成了單純的行政性工作,一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阻礙了改革的深化,而過多的考評、問責抑制了群眾推進改革的創造力。當前,中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亟須改革為進一步發展開辟道路。但是在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等方面,還總是面臨著來自一些方面的干擾。比如最近社會上出現了民營經濟離場論、消滅私有制必要論等等論調。這是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確立的黨的基本路線的公然挑戰,是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十九大精神格格不入的。這些問題的出現也說明,未來中國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十九大提出,新時代的改革要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推進國企國資、壟斷行業、產權保護、財政金融、社會保障等基礎性、關鍵性領域的改革取得新突破。改革再出發,每一項改革的深化、每一步改革的新突破,都需要在解放思想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機遇與挑戰并存,動力與壓力同在。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我們怎么辦?關鍵還是要保持定力,立足國內,把中國自己的事情辦好。國際上的競爭根本上還是體制、制度上的競爭。我們必須抓住時機,全面深化改革,統籌好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的改革任務,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上取得決定性的進展,向改革要動力、要效益,充分發揮我國特有的市場優勢和制度優勢,才能在激烈嚴酷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再次預祝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ㄎ唇洷救藢忛啠?/span>
?。▉碓矗褐袊母镎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