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嘉賓、各位朋友,晚上好!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新常態下的全面深化改革。
我想講三個問題,一個是對新常態的理解,第二是中央的應對,第三是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幾個重要問題。
先講第一個問題,怎么理解新常態,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的時候指出,我國發展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國際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衡心態,從戰術上要高度重視和防范各種風險,早做預謀,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盡可能減少后面的影響。
7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外人士的座談會上又提到,要正確認識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點,進一步增強信心,適應新常態,總書記兩次引用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這個概念迅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同時也表明中央對當前整個經濟形勢的判斷和應對,新常態,必然對未來可預見的時間內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乃至政治發展走向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必須對經濟新常態要有準確的把握和理解,在我看來,新常態的主要含義可以歸納為兩點:
第一,經濟發展形勢進入了新常態,從短期看,按照我國正進入到經濟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沉重期,前期刺激消化期,在這“三期疊加”的階段,各種矛盾和問題互相交織,從長遠看,雖然經濟增長換擋回落,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但是,仍處在戰略機遇期,仍具備保持持續中高速發展的潛力,可以深入挖掘。
第二,要通過改革適應經濟的新常態,必須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才能實現向平穩的經濟持續增長轉型,所以要通過改革來釋放改革的紅利。
第二個問題,中央的改革應對,總書記對“新常態”的兩次提及,以及各種應對政策的出臺,充分表明中央對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有充分的認識和準備,這些認識和準備集中體現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這個決定宣布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這就體現了中央的重視。
黨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對于新常態下推進改革的新階段,突出的貢獻在于設立了強力的改革領導中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1月20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除了通過領導小組、專項小組的組成和內部的工作規則細致以外,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有關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重要舉措的方案,將十八屆三中全會規定的改革任務分解為36項重要舉措,逐漸調整了協調單位、牽頭單位和參加單位,為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奠定了基礎。
2月28日,中央全面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第二次會議,會議部署了領導小組2014年的工作要點,對第一次會議的分工方案進一步進行了梳理,進一步強化了責任,明確分工,指令了2014年的工作要點,排除今年要完成的80條重要改革,呼吁重點督辦,并且要按時檢查結果,會議審議關于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提出了立法工作要求和任務的研究意見,為經濟體制改革和生態文明改革專項小組,重大改革的匯報,深化文化體制實施方案,為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意見和貫徹實施方案,習近平在這次會議當中強調,凡是重大改革,都要于法、于理、于據,這次會議要求,深化司法改革和社會體制改革要注意改革舉措的配套銜接,注意分類推進,強化強化任務的落實,會議還要求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促進社會公正。
6月6號,中央全面改革領導小組召開了第三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對改革的方案做了具體說明,他特別指出,改革要堅持從具體問題出發,著力提高改革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從問題導向出發,著眼于解決發展中存在的特殊問題和矛盾,把有利于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惠民生的改革舉措往前排,聚焦落實,做到緊之又緊、細之又細、實之又實,推動財稅和戶籍制度改革大力推進,審議通過了財政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包括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建議根據會議討論的情況進一步修改完善,按程序報批實施,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和若干問題的框架,上海市司法改革試點方案和關于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方案,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正、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安排,在治國安邦當中發揮了基礎性、制度性、保障性的作用,而且財稅體制改革牽涉了整個經濟體制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司法體制改革啟動了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完善司法責任制,健全司法人員這一保證,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才的統一管理,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等等,這些改革為鞏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制基礎提供了契機。
8月18號,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對國企改革進行了部署,審議了中央管理企業主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關于合理確定并嚴格規范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行待遇,業務支持的意見,并且要求根據會議討論情況進一步修改、完善按程序報批實施,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進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就是2014年到2020年,關于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進展情況,并運用互聯網打造新型主流媒體給予了厚望,對未來的改革實施工作作出了具體安排,提出了各項改革措施的改革路徑、成果形式、實踐進度,是指導今后一個時期改革的總施工圖。
習近平總書記最后再次強調,改革一定要抓落實,一定要抓到位,除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上布置的一系列改革方案之外,今年以來,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還通過了關于改進完善院士制度的方案,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方案,為全面推進公務員用車制度的改革指導意見,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員用車制度改革的方案,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等等一系列改革的方案,在文化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信訪制度、用人制度、醫療衛生制度、紀律檢查制度等等各方面同時啟動了重大改革,并要求務實地落實。
與此同時,國務院在全面改革的過程當中以行政體制改革和政府制度改革,以簡政放權為要務,下放了七批,一共是632項現行的審批制度,修改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將需要報批國務院部門核準事項減少60%左右,減少整合了三分之一的財政專項制度,減少行政性收費,每年減輕企業和個人負債100億,此外還啟動推進了銀改稅,注冊資本登記制度,鐵路融資制度,利率市場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提升了經濟實力,激發了市場的活力。
黨中央和國務院一系列改革措施來看,改革決心之大,力度之強,涉及面之廣是空前未有的,中央對中國經濟新常態實際上已經做了全方位的應對,正以改革的姿態進入了新常態。
第三個問題,全面深化改革的幾個重大問題:
第一,加快財稅體制改革,促進財政資源的有效配置,今年8月31號全國人大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的決定,這是《預算法》實施20年來的首次大修,李克強總理在日前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要提高公共制度的效率,把那些躺在帳上不動的錢真正用在有利于調結構、惠民生等重要領域,公共資金之數量巨大,政府型基金2013年達到了5.23萬億,其中包括土地出讓金四萬多億,今天我跟鳳凰衛視在會議上也討論了這個問題,所謂政府型基金是指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為支持每項公共事業發展向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無償征收的非稅財政資金,這些巨大的公共資金被各部門視為“私房錢”,有的長期沉睡,躺在帳上打呼嚕,有的被挪用,甚至投到部門利益的項目上去,如何根據《預算法》,如何根據深化改革來提高“沉睡資金”的使用效率呢?我這里提四條意見:一是堅持預算公開,充分保證公共的知情權和監督權,《預算法》強調沒有按照規定公開而且作出說明的,將要追究行政責任;其次,修改舊有的行政法規,以適應新常態下的改革發展需要;第三,對積累、挪用、濫用的行為要嚴肅處理;第四,重要的要通過市場化配置財稅資金的方法,使資金的使用效率自由化,比如現在各級政府、各級財政都有大量的錢,但是這個錢往往沒有用在刀刃上,沒有市場化,我記得廣東為了支持新興產業,五年“十二五”期間要拿出一百億,每年20億來支持新興產業,財政當然很高興了,錢給我,怎么用呢?就是看嗓門,凡是嗓門大的、關系好的,就給你。這樣的結果,這個錢有去無回,沒有效果,而且容易產生腐敗。
當時我給汪洋書記寫了建議,我說,怎么市場化來配置財政資源,政府財政廳不要“撒胡椒面”,而是設立一個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這個基金,大家一看,政府有引導資金,大家放心了,民間資本也跟上了,所以后來汪洋同志批示,省長落實意見。所以,現在在廣東,第一家采取股權投資基金,財政拿出五億,結果五億以后,民間資本跟上了,所以一下子變成了85億,這個資金由專業團隊運作,所以它的效果好,不是有去無回,它去投了新的項目,一般是好幾倍的回報,在這個時候,它就退出來,退出來,資本壯大了,壯大以后,再去投入新的新興產業,這樣良性循環,真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后來國務院專門開會總結這方面的經驗,要建立股權投資基金來引導社會資本,不是過去老的財政資金“撒胡椒面”的辦法。
第二點,要積極穩妥的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關于混合所有制經濟,現在成了一個熱門的話題,混合所有制不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是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來的,當時我參加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文件起草,也提了意見,因為原來的體制,民營的和國營的在兩股道上運行,政策規定也不一樣,所以當時把它混合起來,共同為現代化建設服務,就組成了混合經濟?,F在大家很熱鬧,國有經濟有國有經濟的想法,民營經濟有民營經濟的想法,往往想不到一起。
所以我想,我們應當理解為什么十八屆三中全會要強調混合所有制經濟,我覺得,發展混合所有制的主要經濟形式,應當通過資本市場,吸引社會資本,改革一股獨大,這是一個重要目的;第二個目的,怎么改善公司治理,過去國有經濟的董事會只有一個聲音,董事長說了算,現在民間資本進去了,多個資本都參加到董事會,有不同的聲音,避免董事會決策的失誤,或者減少失誤,所以應當從這兩個方面下工夫,另外混合所有制要避免國有資產的流失,大家不要一哄而上,要弄清楚。
第三個問題,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促進城鄉要素方向流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部署戶籍制度改革,將為下一個階段改革的重點,與此同時,新型城鎮化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舉措,對于城鎮化,我們過去強調單向,資源流到城市,但我想,我們還有現代化的任務,要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的任務,要解決城鄉經濟平衡發展,要解決我們2020年建成小康社會,如果單向流動,將來城鎮現代化了,農村還是比較落后,那實現不了小康社會,城鄉經濟也不能平衡發展。所以我最近給中央財政社會領導小組辦公室一個建議,城鄉資源要雙向流動,一方面農民進城,實現農民變成居民,城鎮化什么意思呢?農民變居民,但這個強調單一的不夠,應當還要強調城鎮的要素流到農村,現在有這個條件,第一,城市內的空氣不好,城市居民要呼吸新鮮空氣,第二,現在互聯網時代有這個條件,不一定要開超市、商店,可以通過網絡創業,我有個秘書,他的同學在延慶當村干,他因為懂得互聯網,在互聯網設了一個賣婚紗的商店,一上網,喲,訂貨的不少,連日本、韓國的也來定訂貨,所以他解決了農村的就業問題,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我覺得這是一個實例。
另外,最近夏天我在長白山下有一個小鎮做了一些調研,這個小鎮在延邊自治區,叫二道白河(音)小鎮,二道白河小鎮,我住的旁邊,有一個1992年從山東來的年輕人,到二道白河開了一個小店,賣長白山的土特產,叫“土特產商行”,來了之后他馬上和當地的婦女結婚,賺了錢,賺錢之后資金怎么出路呢?后來他到農村去買了兩套住的地方,這是長白山下的林場,這個林場不景氣,林場的職工,他的孩子在二道白河,他也想到二道白河,他有了錢,到農村去創業,他去以后投資40萬,后來又投資40萬,買了另外兩套房子,第一,開酒店,第二,搞超市,第三,搞飯館,生意好得很,因為他有技術,他通過互聯網上網,人家前仆後繼,都到他那兒定住,住下來以后要吃、要買東西,所以發財,真是機會來了。他跟我說了,有一天吃了七個小雞,為什么?因為東北菜,小雞燉蘑菇,生意特別好,一天吃了七只小雞。
資本流到農村去了,技術流到農村去了,促進了農村的就業,促進了農村的服務業,所以農村經濟發展了,我覺得我們應當雙向流動,而不是單向的、片面的,光是流到城市里。
第四,重大改革都要有法有據,前面推薦依法治國,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重要內容,中央全面深入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第三次會議都將法制納入到重點改革的項目,我們知道中央在10月份要開四中全會,討論依法治國的問題,所以依法治國就成為了我們國家一個重要的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說了,在法治的框架內要用法治的思想和法治的方式有效地推進改革的要求,使重大改革都要有法有據,必須在三個方面有所加強,第一,要盡量的在現有法律框架內作出改革的決策,當前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還不健全,需要改革的地方許多都是沒有認真落實現有法律制度的結果,只有充分尊重和落實現有的法律資源,才能夠(……卡)
當然,立法本身要科學,不能只求速度,十八屆三中全會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為此創造了有利條件;三是要真正突破調整現有的法律框架,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和司法機關在改革當中的調試作用,哪些現有的法律規章制度阻礙經濟的發展,阻礙了創新和進步,市場主體了解的最多、最具體,體現得最深刻,掌握得最全面,只有通過市場主體,主動讓司法提出《行政訴訟法》的重新審議,廢止現有不適應“新常態”的法律法規。雖然突破了現有的法律體系,但仍然可以是有法有據的改革,前提是《行政訴訟法》應該擴大市場主體對抽象行政行為的訴訟,將部分不適宜的法律法規都集中到中央來清理是不現實的,首先,在部門利益的格局下寄希望于各地方、各部門自務清理存在的訴訟,第二,中央面面俱到地處理各項法律,能否合時宜,難以滿足改革迫切需要,只有呼吁廣大市場主體對《行政法》法規的抽象行為進行訴訟,使市場主體可以通過司法途徑以訴訟的方式匯至各種出現“玻璃門”的行為,這樣才能確保法制在改革之路上繼續前進,使市場主體發揮出最大的活力,創造出最大的紅利。
我講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