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改革動態 > 本會新聞

彭森出席首屆大梅沙中國創新論壇并演講

時間:2021-07-24 01:10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基金會彭森出席首屆大梅沙中國創新論壇并演講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接受邀請來出席“深圳首屆大梅沙中國創新論壇”,首先我代表這次論壇的支持方——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向這次論壇表示熱烈的祝賀。同時,向關心中國改革,致力于中國改革創新事業,為推動中國改革發展做出貢獻的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本次論壇選擇了一個非常好的時機,再過兩天11月9號就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一周年,又適逢四中全會剛剛結束,論壇既是解放思想、匯聚各方專家共話中國改革創新的一個盛會,也是大家共同學習三中全會、四中全會的一個學習會、動員會。
    過去的一年是中國改革奮力前行的一年,去年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重新吹響了新的歷史時期改革的集結號,拉開了新一輪中國改革的大幕。這一輪改革目標明確、方向堅定,堅持頂層設計、強調改革舉措落地,具有鮮明的一些時代特征。
    一是中國直接部署,國家領導人親自掛帥,從中央到地方層層建立了改革的領導機構,改革力度空前。
    二是改革堅持頂層設計,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環境等各個領域,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改革的寬度、廣度空前。
    三是改革堅持文化導向,立足解決經濟發展中的重大體制障礙,關注改善民生,在全社會取得共識,重大改革舉措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四是重點領域改革步伐加快取得了一系列實質性的進展。
    但是新一輪的改革進程并不平坦還面臨許多的考驗和挑戰,中央關于新一輪改革市場化的方向和要求是堅定的,旗幟是鮮明的,但是社會上總是還有一些噪音,用封閉僵化教條主義的東西進行質疑和干擾。中央關于重點改革的理論突破充滿了創新和與時俱進的精神,但也確實在一些部門和地方或是求穩怕亂或是維護既得利益,對政策按照自己的解讀進行變通和縮水。中央關于改革的任務部署很全面、要求很嚴格,實踐中確實存在等待觀望、梗阻、改革難落地的現象。
    目前中央再次確定深化改革的決心,習近平先生強調今年是提出深化改革的元年,要真刀真槍推進改革,為今后幾年改革開好頭。借此機會我也想強調三個觀點:
    第一,堅持解放思想,發展無止境、改革無止境,思想的結果也永無止境,思想走多遠改革的路子才能走多遠。十八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新一輪思想解放的序幕,從理論上到政策上突破了很多傳統觀念的束縛,改革實踐中鼓勵創新必須堅持思想解放,首先一定要鼓勵改革理論和改革實踐的探索創新。小平同志過去講過允許改革犯錯誤,但是不允許不改革,改革者要敢想敢闖敢于探索,中央和各級政府應該注意保護改革者、保護創新者。
    思想解放一定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尊重實創造和創新,改革要接地氣,認真總結地方的改革經驗,只有做到了實事求是才能拓寬思想解放的道路。思想解放最重要的是靠倒逼機制,一帆風順時誰會想到下力氣改革呢?只有真正遇到危機和挑戰,需要闖關的時候,人們對實際才會有更深刻的認識,人們的思想材可能真正地解放,改革才可能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第二,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決定作用”,這是歷史性突破,也是思想解放的一個范例。長期以來中國實行的實際上是政府主導下的市場經濟,本屆政府抓住了行政管理體制作為當頭炮、先手旗,政府自我革命精神可嘉也取得了實效,這場改革表面上是簡政放權,實質是轉變政府的職能,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這樣的改革當中存在著部門化、碎片化的傾向,靠政府部門自己改自己壯士斷腕何其難。下一步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一是要轉換思路,由簡政放權轉為由規范確權的思路,對政府的行政許可進行合法性的審查,依法確定公布政府權利的清單,其余的一律放開。法無規定不可為。
    要把改革的著力點從政府自身開場的戲轉到市場體制、職場秩序、市場機制完善的正戲上來,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為重點,來帶動其他各個領域的改革。包括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盡快地推廣上海浦東制定負面清單的做法,企業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的領域,法無禁止即可為。進一步破除各種行政性的壟斷,治安壟斷行業要開放競爭環節的業務,壟斷的特許經營權要面向各種所有制的主體,地方保護主義和優惠財政政策要開放,要抓緊推進電力、石油、天然氣、醫藥等領域的價格改革,凡是競爭環節的改革能放開的要盡快放開。要抓緊定反不正當競爭法,全面取消預算資金對競爭性領域的補貼,對過度干預微觀活動的產業政策進行清理,代之以開放準入鼓勵競爭、鼓勵企業家精神、鼓勵生產要素平等自由流動,鼓勵創新、保護知識產權這樣競爭性的政策。
    第三,關于正確認識和處理改革與法制的關系,靠法制為改革護航是中國改革的基本經驗,以法制作為改革的壓倉石是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正確處理改革與法制的關系從表面上看二者是存在矛盾的,法制的特點是穩定性,改革的特點是變動的突破。實踐來看長期以來中國改革走的是一條試點探索總結規范立法全面推廣的路徑,實際上是一種立法跟進的模式。
    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一切改革要堅持法制的引領和指導,確保在法制軌道上推進改革。”這個要求非常重要,表面上看好像是對改革創新加強了制約,實際上開辟了改革的新形式和新天地,標志著中國的改革方式將會發揮重要的變化。即由過去的立法跟進為主轉向立法先行為主,法律不僅是改革的成果,不僅是順利推進改革的保障,可能還將是改革的主要手段。法制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應該是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改革的基本方式。其中包括堅持改革決策與立法決策相統一,堅持立法先行,看準的改革應先立法再推出,充分發揮立法的引導、推動、規范、保護作用。
    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對相關法律進行全面的立、改、廢、試的審查,需要修改的抓緊修改,需要廢止的堅決廢止。
    重大改革要依法有據,實踐條件還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試的改革可以采取立法機關授權試點的方式,為改革提供法律依據。三中全會《決定》發布一周年,中國的改革正未有窮息,這一次在大梅沙召開的中國創新論壇選擇了一個非常好的時機,鑒于中國目前三期疊加,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改革的理論也需要有新的突破和發展,我們期待各位專家在今明兩天論壇上發表真知灼見精彩的觀點,預祝此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