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舉辦的"2014’新興經濟體智庫經濟政策"論壇在??谂e行。論壇主題為"走向新常態的新興經濟體"。搜狐財經為論壇協辦機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曹文煉發表了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主持人,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我準備講四個問題,一是新興經濟體貨幣金融合作日趨緊密;二是合作的環境和機制面臨內外挑戰;三是中國發揮的作用和未來合作的展望。
一、新興經濟體貨幣金融合作日趨緊密
剛才孟加拉的專家講到我們不光要講與新興經濟體的金融合作,關于這方面我理解的是,現在新興經濟體的金融合作不僅是面向新興經濟體國家之間的,也是包括重點面向發展中國家的。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美國家復蘇緩慢,新興經濟體異軍突起,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對世界經濟和全球貿易的貢獻度越來越大。根據IMF的數據,2014年新興經濟體的GDP平均增速將達到4.4%,高于3.3%的世界增速和1.8%的發達經濟體增速。隨著新興經濟體國家之間經貿往來的不斷深化,金融已成為彼此合作的重要領域,建立了多層次的金融合作機制和合作機構。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現有的貨幣金融體系一方面形成了競爭,另一方面也形成了補充,與世界現有的貨幣金融體系形成了良好的互補,對維護全球金融穩定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下面舉幾個具體的例子。
第一,新興經濟體金融合作的背景,是國際社會普遍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建立金融結構的批評和質疑。比如說,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質疑,具有代表性的是信貸發放融資的苛刻性,以及治理效益。因為IMF跟美國的利益是捆綁在一起的,更多的是考慮美元發行國,更多的是受美國政府的影響。在G20峰會特別是金磚國家的推動下,2010年通過了IMF和世界銀行治理改革的方案。簡單的說,包括未來大規模的增加融資,擴大SDR的分配,擴大SDR的使用,提升新興市場國家投票權等實質改革。但是很遺憾,由于個別國家,主要是美國未完成審批,所以方案至今沒有通過。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興市場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也在看好創新全球的貨幣金融合作治理,包括最早在泰國建立的亞洲版的IMF,旨在提升本區域防范風險和應對挑戰的能力。2000年5月東盟與中日韓簽署了《清邁倡議》以后,《倡議》的范圍與條款得到不斷的擴大與完善。今年的7月17日,《清邁倡議》通過修訂,也已經正式生效。
第二,2013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的會議上達成共識,今年7月份在巴西金五國峰會上簽署了成立金磚銀行的協議,金磚銀行正式成立。會議期間經過7輪談判,通過了相關決定,即銀行核定資本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500億美元,創始成員為五個金磚國家,銀行總部在中國上海,首個區域辦公室設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行長在金磚國家中輪流產生,第一任行長由印度派人出任。
第三,關于新興經濟體貨幣金融合作的主要成就。比如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協定,進展很快;再比如,金磚銀行是2013年提議的,2014年就成立了。2003年10月份,中國正式提議,要籌建設立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間經過多輪的談判,在今年的10月24日,包括中國在內21個國家正是在北京簽署了備忘錄,宣布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達成了基本共識,包括出資,包括所在地將設在北京。有望在不久的APCE會議上正式推出。
二、合作的環境和機制面臨的內外挑戰
歐元區當前在資產負債平衡表中遇到的困難,這對全球的金融穩定桎梏不小。金磚國家也好,新興經濟體國家也好,發展中國家也好,有必要主動的參與國際金融的治理和國際金融的改革。我覺得中國的金融體系,必須有65%中國自己的特色,剩余的兩個20%美國、歐洲各占一半。
三、中國的作用和合作的未來展望
一是要保持合理的信貸貨幣增長,當前中國業面臨著經濟下行的壓力,所以要通過深化金融改革,優化金融資源的配置支持金融體系的發展。二是加快"走出去",實現多層次的貨幣特色,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三是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管理等政策協調。四是推動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金融治理的改革。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