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6日,中國改革(2014)年會暨建設服務型政府高層研討會在江蘇海門市召開。
研討會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主辦,江蘇省海門市人民政府協辦。全國人大、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中國紀檢監察學院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學者,浙江、湖北、山東、安徽、湖南等國內建設服務型政府成效顯著的省、市、區代表,新華社、中新社等國內主流權威媒體,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有關部門負責人等共270余人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研討會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浩主持。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馬克代表主辦單位致辭。
中共海門市委書記姜龍代表承辦單位致辭。
著名經濟學家、原國家體改委副主任高尚全,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盧中原,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孔涇源,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副局長白津夫,海門市市長楊曹明,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中央黨校教授、黨建部主任王長江,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所長銀溫泉,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副院長李永忠等在研討會上作了主題演講,浙江省發改委、山東省汶上縣、安徽省廣德縣、長沙市岳麓區基層單位介紹了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實踐探索經驗。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馬克代表主辦單位致辭時指出,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主辦的一年一度的中國改革年會旨在圍繞當前改革的重點、焦點、難點問題,分析與觀察年度改革與發展的宏觀形勢,剖析地方改革實踐案例,以求改革的政策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結合。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深入探討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所取得的成績與存在的問題,對未來中國社會發展意義重大。習近平同志在最近召開的中央深改組第七次會議上強調,“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無不來自人民群眾的實踐和智慧,鼓勵地方、基層、群眾解放思想,積極探索,鼓勵不同地區進行差別化試點。善于從群眾關注的焦點、百姓生活的難點尋找改革切入點。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
海門市市委書記姜龍在致辭中表示,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問題。近年來海門市按照建設強市場、好政府的導向,大力推動政府職能的轉變,以政府職能的減法獲得市場福利的加法。政府推動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著名經濟學家、原國家體改委副主任高尚全指出,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講到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要建立這個行政體制,就必須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建設法治政府,第一要搞好兩個服務,政府要為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服務,為人的生產和發展搞好服務。第二讓企業堅持非禁即入的理念,凡是法律不禁止的都可以干。第三堅持依法行政的理念,政府必須按照法律確定的范圍做事。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改革具有標志性的歷史事件,重新吹響了新的歷史時期的改革集結號,拉開了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新一輪改革由黨中央直接部署,中央領導同志親自掛帥,改革力度是空前的。同時,2014年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標志的一年,國內經濟運行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我國經濟發展目前處于增長速度晃蕩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疊加是基本特征,跨越三期疊加階段的根本出路是改革創新。但是,我國通過改革建立的改革創新驅動,新的增長模式的內生動力還沒有起來。因此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還是繼續改革。
彭森指出,2014年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一個重頭戲,表面上看主要的任務是簡政放權,實質的任務是轉變政府職能。中國政府在經濟調控方面,更多的是越位,公共服務方面更多的是缺位,社會管理方面更多的是錯位。建立服務型政府根本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從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來看,下一步應該可以轉換思路,探索由過去清理放權式的工作方式,轉變為規范確權的方式。要明確服務型的政府應該做什么,對有效的行政許可做全面的合法性審查。按照行政許可法和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明確哪些許可是政府應該真正保留的,依法確定權力清單以后其他的一概放開。服務型政府不是政府主導,更好的發揮政府作用也不是強化政府作用,而是通過改革和政府轉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把公權力真正關在籠子里運行。
彭森指出,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落實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從改革的重點任務來看,應該高度關注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從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來看,著力點和重點應該從政府自身改革的開場戲逐步轉移到市場體制、市場秩序、市場競爭機制的正戲上來,正戲就是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彭森指出,2015年有幾項重要的改革應加快推進。一是盡快推出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當前各級政府陸續的清理和公布政府的權力清單,對企業和市場來說,更重要的是政府公布和制定的負面清單。
二是進一步破除各種形式的行政壟斷。自然壟斷的領域按三中全會確立的政企分開、特許經營、加強監管的原則加快改革,特別是加快水、石油、電力、天然氣、電信等壟斷行業競爭性環節的業務。網絡性自然壟斷環節的特許經營應該面向各種所有制的主體來開放,對長期以來民營經濟難以進入的領域加大改革的力度。
三是抓緊推進電力、石油、天然氣、醫藥等領域的改革。凡是涉及到競爭領域的價格,政府管的越少越好,能放開的應該盡量放開。特別是要還原能源的商品屬性,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的能源價格的機制。
四是全面清理和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體系。
五是抓緊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盧中原指出,要繼續在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的改革。他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有一句話大家關注的可能不太夠,就是在廣度和深度上繼續深化市場化改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現在認識到這點是重大的突破和思想解放。另外,政府在重大公共事項決策當中,應貫徹程序正義。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孔涇源認為,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過六關:一是市場主體瓶頸關。首先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政府的權力加以明確的界定。另外,要讓市場主體中獲得公平公正的機會;二是公共資源使用關;三是城鎮要素交換的公平化關;四是如何實現社會成本平等分擔;五是如何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平等性。六是社會層面形成保護,比如說食品、藥物、水的問題,和其他相關安全事件問題。
中央政研室經濟局副局長白津夫表示,應從四方面認識政府和市場關系:一、要從多維度認識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從多維度把握和認識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就是從政府、市場和社會這三者的關系來認知和把握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二、關于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問題。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現階段既不是完全的市場決定,也不是完全的政府決定;三、關于政府與市場的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了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一方面要通過大幅度的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使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真正落到實處,這是至關重要的。另一方面通過四個轉變使我們的政府作用更加積極有為;四、依法規范政府與市場的行為。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無論怎么講,最后要上升到法律的層面。
海門市市長楊曹明從兩個方面介紹了海門服務型政府建設情況:一方面突出簡政放權,在改革行政審批制度上下工夫;第二方面突出職能優化,在改進政府管理方式上下工夫,切實做到了兩個到位。一是把監管職能履行到位,把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作為政府工作的重要方面,當好警察、路燈,管好紅綠燈。二是把公共服務的職能切實履行到位,按照保證基本、補上短板,兜好底線的原則,加強基本公共服務。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以《習近平的執政使命與中國的轉型發展》發表演講。他指出,習近平的治國風格和治國理念,隱藏的是宏大的治國使命。這種治國使命可以概括成五個重建:第一決心重塑中共的執政形象;第二決心重構中國的官場;第三重構中國的秩序;第四重構中國的價值;第五重構中國的發展方式。習近平的執政策略是,第一把治黨、治軍、反貪、治理并重,第二把法治和德治并行,第三現代和傳統融合到一起。習近平這樣的執政理念、執政方式,都是基于中國現實的。
中央黨校黨建部主任王長江以《關注依法治國下的創新困境》為題進行了演講。王長江認為,現實當中存在依法治國下的創新困境現象。一方面是急迫的呼吁改革,尤其是今天改革進入了深水區,深水區的改革,兇險莫測,各種問題都聯系在一起,不但要求我們大力推進改革,而且要求我們下很大的決心,拿出更大的勇氣。但另外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好多地方處在等待觀望的狀態當中,希望中央趕快出臺政策方案,之后才好行動,否則一動就越過邊界了。
王長江指出,我們國家的改革是有自己的路徑的,最基本的動力還是來自于地方和基層。好的政策應該是上下互動,良性互動的結果。一方面要鼓勵地方的探索和創新,另外一方面又要制定政策、規矩,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依法治國。但是良性互動的狀態,它是一種理想狀態。實踐當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第一法律法規的制定者,一是人大,二是部門。人大制定法律,本來是一個立法機關,但我們人大的代表更多的是領導干部。實際上就是從這些部門里來的,那么這樣的人大究竟會不會提前為改革提供一個足夠的空間?部門立法就更不要說了。政府是執行機構,中國所謂的改革很重要的就是要改部門。你能設想部門制定一個法律,這個法律就是改他自己嗎?
第二,我們現行的體制也使得這個問題顯得比較突出。我們現行的體制還是蘇聯給我們留下的一套高度集中的模式。
第三,在深水區進行改革,本身就帶有綜合性、系統性、整體性,必須上下齊動。
王長江建議:一、應該確定改革與法有據的層級,不能只要上級的一個說法就納入到法中;二、對人大代表和黨代表的構成進行改革,加大人民代表專職代表的比例,加大黨代表專職代表的比例,減少領導干部在人大代表當中的人數;三、改革決策方式。在立法決策中,盡量減少部門的參與;四、建立立法訴求平臺和機制??梢栽O立一種訴求平臺。比如你覺得這個地方,這件事情,這個方面應該改革,就可以提議。利益相關部門必須及時做出應答,不能置之不理。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演講的題目是《政府行政審批的第三方評估》。他指出,通過簡政放權激發市場和企業的活力,是比較有成效的。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推動下,有一些部委、地方政府積極跟進,采取了其他方面的改革措施。既有規定動作的改革,也有自選動作的改革,應該說對進一步完善政府職能,推動政府職能轉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有不少的問題要進一步完善。首先在行政審批權下放的數量上,還有進一步下放的空間。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所長銀溫泉表示,改革開放幾十年當中,政府管理體制歷經了多次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之所以存在這么多問題,一方面跟我們國家處在體制轉型階段和發展階段有關系,更重要的是政府管理體制的目標不清晰,落實機制不健全,行政的理念、行政方式落后。公務員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很多有一些欠缺的地方。目前我們提出來服務型政府,包括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盡管提出來好多年了,但是主要強調的是服務,人民滿意的標準沒有凸顯出來。服務效果很難監督考核評價,形式問題比較嚴重。因此改革目標必須要有新界定,改革必須有新的內涵,實踐也必須有新的行動。
銀溫泉認為中國的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目標是這樣的:圍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合理界定政府職能作用邊界為主線,以建立健全政府責任體系和權力運行清單為重點,以政府的職能行使市場化和建立制度為突破口,全面突進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優化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共透明廉潔高效法制保障人民滿意型政府。和當下提法的服務型政府相比,人民滿意型的內涵應該更豐富,服務型政府雖然包括責任、法制、廉潔等等,但是主要強調服務。政府要讓人滿意要履行基本的職責,承擔法律賦予的責任,餞行政府對人民的承諾。應該在強化服務的時候,更加強調法制和責任的重要性。
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副院長李永忠認為,反腐敗既表現能否贏得空間上,更表現在能否贏得時間上。只有改革才能改善和加強黨的領導,否則適得其反,再不改革黨的領導我們很有可能輸。
浙江發改委體改處處長王京軍、山東省汶上縣縣委書記趙東升、安徽省廣德縣副縣長錢會、長沙市岳麓區區委辦主任蔡峰分別介紹了浙江省、汶上縣、廣德縣、長沙市岳麓區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創新實踐情況。
本次年會揭曉了2014年中國改革年度案例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