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8年10月13日,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主辦,中共唐山市委、唐山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暨深改五周年——經濟體制改革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層研討會”在河北省唐山市舉行。本文是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彭森的演講內容。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 彭森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正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當前,中國人民在黨中央領導下,正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大步邁進,但同時我們也遇到了新的挑戰。在7月31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中央重申了穩中求進方針,并提出穩中有變的新判斷。因為外部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當前,我國經濟主要指標是穩定的,消費、投資和外貿都基本穩定。昨天國家統計局發布了前三季度外貿數字,總體增長9.9%,進口增長14.1%,出口增長了16.5%,順差還有0.4萬億元,順差增長收窄了,但比我們想象的好一些,外匯儲備保持在三萬億美元以上。
第一個大問題是穩,但穩中有變。國內外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特朗普上臺以后,采取一系列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和經濟霸權主義。6月份開始首先對中國500億美元出口商品加稅。9月份又提出了新的2000億美元中國對美出口商品征稅清單,威脅到明年的1月1日關稅增加到25%。同時,9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講,對中國剩余2670億美元的對美出口商品,隨時可以出臺加征關稅的措施,對我國發出威脅。10月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發表了對中國的一篇言論,完全是新冷戰思維。
國際環境大的變化是需要高度重視,因為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可能比我們想象和目前感受到的還要大一些。一些部門和研究機構測算,對我國2500億美元輸美產品加征關稅,會影響我國700萬人以上的就業。目前,一些對外貿易依存度比較高的地區,已經出現規模以上工業增收明顯下降,對外出口下降的趨勢。
國內還是結構性問題影響了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增長。最大的問題是三大需求下降,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增大。
首先是投資。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只有6.0%,1-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3%。預計四季度投資增速會進一步下降。大家知道投資歷來是“三架馬車”中最重要的。1999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我國投資增速下降到5.1%,但是馬上反彈了。本世紀前15年投資增速都在18%以上,超過GDP一倍,最高一年達到30%。今年基本建設項目投資大幅下降,增速只有4.2%,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個現象。
其次是消費。消費也是增長乏力,1到8月同比增速下降了1.1%,只有9.3%。
最后是出口。因為受國際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出口總體上也還是放緩的,9.9%的增速和去年比是下降了?!叭荞R車”同時下滑,使我們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第二個大問題是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困難進一步加劇。一方面是原材料、勞動力和環境治理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是企業盈利能力下降。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息支出4.2%,同比提高了6.3個百分點,企業虧損率18.5%,同比上升4個百分點,中小企業普遍反應反映融資利率在10%左右,特別是過橋貸款利率,通過民間金融機構拆借利率在20%以上,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
第三個大問題是地區經濟發展分化、不平衡問題更加突出。今年前七個月,全國31個省市區,有11個投資是負增長,除了海南省以外,其他10個都是東北和西部地區。北方地區經濟總量占比進一步下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負增長,財政收入負增長,天津市負增長18%。
第四個大問題是重點領域的風險。今年中央部署了三大戰役,第一是防風險,第二是脫貧攻堅,第三是環境治理。防風險中央專門開會部署了,但地方的融資債務風險、流動性風險、房地產風險問題依然還沒有很好地解決。特別是金融風險,金融市場的問題隱患還是比較多的。截至9月25日,全國61個城市P2P融資平臺,最高的時候將近三千個,現在死掉一批,還有一千多家。今年六、七、八三個月,有360多家停業或跑路,很可能引起大面積的風險或者恐慌性擠兌。
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操作性風險也是值得高度關注的。每一個政策都是對的,但全部政策累加起來,就可能帶來問題。比如這幾年推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稅收優惠政策清理、地方融資平臺整頓、生態環境治理、房地產調控等。人代會上我曾講是“五箭齊發”,這么多的政策同時出臺,一方面是正面效應,另外一方面會形成政策疊加效應,對經濟造成一些影響。這個問題引起了中央重視,專門提出防范化解風險。我認為,要把握好政策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出臺的時機,加強統籌協調,形成政策合力。
回顧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中國改革的路徑主要是倒逼機制、問題導向、直面挑戰、化解危機,我們基本上是按這個路子走下來的。當前,我們要認清形勢,增加定力,首先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我國很多問題是可以在發展中解決的。改革又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因此,應該通過改革促發展,應對國際的挑戰。我們應該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把中國發展好。所以,今年中央分析國內外形勢后,提出要立足國內,充分發揮我國特有的市場優勢和制度優勢,著力辦好自己的事,盡最大的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抓住發展重要戰略和機遇期。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保持經濟健康平穩發展,財政政策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重大作用,把好貨幣總閘門,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今年以來四次降準,每次降準一個百分點,三萬億新的流動性,重點扶持那些最需要資金的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創新型經濟。
中央也提出要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因為改革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我們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轉換發展動能的攻堅期,推動中國經濟向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有秩序的發展邁進。
今年的改革任務很多,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正確處理好改革的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關系。一方面針對當前出現的重大挑戰和矛盾,我們把一些阻礙發展的重大矛盾解決好,促進我們的發展。另一方面還要看到按照目標導向改革要求,進一步加強市場對資源的配置,建立更好的營商環境和更好的市場體系,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貫徹落實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這樣才能保證我們有一個好的市場環境支持新舊動能轉換。
?。▉碓矗褐袊母锞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