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學者觀點 > 本會研究員專欄 > 樊綱

樊綱教授獲第七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

時間:2021-07-24 01:09

 

       近日,第七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在北京揭曉。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教授樊綱作為過渡經濟學理論主要貢獻人,與林毅夫研究組(林毅夫、蔡昉、李周組成),張軍共同獲得第七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組委會負責人陳東升、關敬如已拜訪樊綱教授,并正式送交獲獎通知書。

     樊綱教授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士、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學、制度經濟學暨“過渡經濟學”。他曾于1991年和2005年兩次獲孫冶方經濟學優秀論文獎,孫冶方經濟學獎是中國經濟學界的最高獎項。此外,他還有著豐富的政策咨詢經驗,除了參與中央政府及各部委經濟政策制定外,還被世界銀行、OECD等國際組織邀請擔任政策顧問。2008年,樊綱教授正式加盟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擔任學院全職教授和博士生導師。過去幾年間,他為研究生以及MBA、EMBA學生開設過宏觀經濟學、中國經濟專題、轉軌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課程。

     樊綱教授的學術生涯始于上世紀八〇年代末,當時中國正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1988年,他從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畢業的時候,已經能夠嫻熟使用現代經濟學理論與工具分析中國問題。此前,他就發表了一篇文章論述公有制經濟中個人、企業、地方和國家之間的利益沖突和行為扭曲,以及由此帶來必然的福利損失。他同時指出,分析經濟問題時若不能依據人們的利益目標和相應的必然經濟行為,便不能說明經濟現象為什么必然發生,經濟學也就總也不能成為嚴格的分析科學 。

      真正為樊綱在中國經濟學界贏得巨大聲譽的,是1988年第8期《經濟研究》發表的《灰市場理論》。在這篇文章中,樊綱分析中國轉型中的一種商品交易關系,它既不遵循排隊、配給等計劃經濟手段,也不符合競爭的市場原則,而是靠“關系”和 “后門”進行的商品交易關系。他將此稱作“灰市場”或“灰市關系”,并賦予其特定的理論含義。提到當時普遍盛行的短缺以及混亂配給時,他寫道:如果我們認為灰市場應該取消的話,那么就要從根本上取消牌價本身——不僅僅是取消一種價格或一種價差,而是革除這種價格所體現的一整套經濟機制 。三年后,這篇文章獲得孫冶方經濟學優秀論文獎。

      通過早期的論文與《現代三大經濟理論體系的比較與綜合》、《公有制宏觀經濟理論大綱》等著作厘清了舊制度與傳統理論的屬性之后,樊綱開始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等雜志發表研究體制轉軌的理論論文。在《論改革過程》、《兩種改革成本與兩種改革方式》、《公共選擇與改革過程――不同改革道路實現原因的一種比較研究》、《中華文化、理性化制度與經濟發展》等一系列文章中,樊綱最先對體制轉變中的非帕累托最優過程進行了深入分析。他從理論上說明,體制改革總是有阻力的,而且阻力源于舊體制下的既得利益,改革的過程就是如何克服這種阻力而使新體制得以成長的過程。

      樊綱在1996年出版的專著《中國漸進改革的政治經濟學》是國內最早專門研究體制轉軌的理論專著,初步建立起了轉軌經濟學的理論框架。2000年開始,樊綱陸續發表了《論體制轉軌的動態過程—非國有部門的成長與國有部門的改革》等轉軌經濟學學術論文,從理論上說明了發展新體制是體制轉軌的最重要的內容,體制轉軌過程中各種制度要素之間變動中的平衡關系的重要性,以及任何一種具體制度的改革如何受到其他制度的約束同時對其他制度的變革產生影響。

      當改革和轉軌行進一段時間后,人們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正在產生,它既不是計劃經濟所遺留的,也不是市場經濟帶來?!绑w制看起來四不象,既不是傳統的,又不是理想狀態的,會產生很多的問題。”樊綱的最新研究涉及這類改革中的衍生問題。第一篇理論文章是《改革的動態理論》,該文分析了利益沖突是如何導致改革的復雜性加劇,甚至發生根本性逆轉的。接著他又跟胡永泰教授合作發表了《“循序漸進”還是“平行推進”——論體制轉軌最優路徑的理論與政策》,主要研究各種體制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兼容和不兼容以及不兼容導致的代價。在《“過渡性雜種”:中國鄉鎮企業的發展及制度轉型》一文中,他闡明了改革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由于各種條件的制約,過渡期的所有體制都可能是由缺陷的。這些文章揭示了“改革是如何從一個‘雜種’接一個‘雜種’的演變過程中逐步完成的”。

     理論研究的同時,樊綱還將制度變量從眾多經濟因素中分離出來,并予以量化研究。近年來,樊綱領導的中國經濟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每年會發布《中國市場化指數報告》。該報告從不同方面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市場化進程進行全面比較;使用基本相同的指標體系對各地區的市場化進程進行持續的測度,從而提供了一個反映市場化變革的穩定觀測框架。連續多年的市場化指數正在形成以某一年基期的時間序列數據,研究者正在使用這些數據作進一步的研究,試圖深化對體制改革進程的動態分析。

     樊綱教授是運用標準現代經濟學工具和方法研究分析中國經濟問題的布道者,但他同時強調要把經濟分析的工具和目的區分開來。他在分析中國的轉型問題時,許多理論和概念均源于中國的獨特現實,這些概念和理論包括“灰市場”、“均衡局部”、“短缺集聚”、“蘇聯范式”、“摩擦性通貨膨脹”、“基層推動型通貨膨脹”、“國家綜合負債率”、 “非帕累托改變”、“改革成本”、“改革阻力”、“經濟的‘體制結構’”、“額外綜合賦稅”、“平行推進”和“不協調成本”等。

     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始于2008年,從2013年開始兩年評選一次。主要獎勵已經接受實踐檢驗的關于中國經濟的重大原始創新性經濟理論。本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 評比的研究成果是在2006年1月1日前發表的經濟研究成果,經過兩輪投票,過渡經濟學理論最終獲得132張贊成票,獲得本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其中,林毅夫研究組獲得94票,張軍、樊剛均獲得86票。

     此外,據該獎組委會消息,2015年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頒獎典禮將于11月13日在深圳大梅沙舉行。屆時,樊綱教授及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其他人員將受邀參加頒獎典禮。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