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改革動態 > 本會新聞

趙艾、南儲鑫: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人工智能加快發展

時間:2025-04-24 08:59

  編者按:前不久印發的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主管、主辦的《理論動態》第2386期刊登了我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趙艾、副秘書長兼科研辦主任南儲鑫的文章《如何認識和把握人工智能發展》。現摘登部分如下:

  當前,人工智能正在快速發展,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演進,對世界格局、國與國關系、對一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的影響范圍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人工智能作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引擎,將革命性地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我國人工智能加快發展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

  一、堅持戰略引領,更好發揮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獨特優勢

  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不斷加強人工智能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迫切需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創新添薪續力。”(《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時強調加強領導做好規劃明確任務夯實基礎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人民日報》2018年11月1日)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基礎研究方面投入巨大,人工智能的發展基礎堅實。概括起來中國具有四大優勢:一是體制和政策優勢。人工智能已被列為國家優先發展事項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二是海量數據資源優勢。中國人口基數大,數據資源豐富,為人工智能模型訓練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三是應用場景優勢。中國幅員遼闊,為人工智能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場景。四是人才優勢,中國擁有龐大的教育體系和豐富的教育資源,能夠為人工智能領域培養大量專業人才。

  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推動我國人工智能快速發展關鍵是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具體來看,一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這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舉措。“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33頁)二是堅持系統觀念激發創新活力。圍繞“為誰創新、誰來創新、創新什么、如何創新”,從制度建設著眼,對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全鏈條整體部署,對政策、資金、項目、平臺、人才等關鍵創新資源系統布局,一體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形成企業為主體、產學研高效協同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三是聚焦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重大需求,加大企業創新支持力度。積極鼓勵、有效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創新,推動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和重大原創技術突破中發揮作用。四是加大薪酬分配制度改革。鼓勵和激發科教人才創新動能。建立起激發創新活力、知識價值導向、管理規范有效、保障激勵兼顧的薪酬制度,進一步激發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創新創造活力。

  三、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人工智能發展的市場環境

  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離不開高標準的市場體系和高水平的市場環境。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加快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制度基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圍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問題,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擺在突出位置,對經濟體制改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作出部署。具體而言,一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數據收集處理、開源平臺構建、應用場景拓展,都要盡可能的向市場要活力,要動能。二是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對于政府而言,要提供公平競爭的良好創新環境,特別是法治環境。平等競爭的法治環境勝于任何優惠政策,只有法治成為真正的法治,才能掃清束縛人工智能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打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人工智能產業。三是深化國際開放合作,穩步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的制度型開放,主動融入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努力搶占制高點、把握主動權,使人工智能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乃至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引擎。

  四、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持

  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其儲備數量、培養質量與發展潛能是支撐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突破、場景創新與產業發展的基礎。發展人工智能需要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激發人才的活力和動能。“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養機制,加快建設國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臺。”(《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第16—17頁)一是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著力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類人才素質。建設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完善人才有序流動機制,促進人才區域合理布局,深化東中西部人才協作。二是完善青年創新人才發現、選拔、培養機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員待遇。健全保障科研人員專心科研制度。三是強化人才激勵機制,堅持向用人主體授權、為人才松綁。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人才交流通道。四是完善海外引進人才支持保障機制,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探索建立高技術人才移民制度。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