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數字經濟

李東榮:我國數字要素市場發展仍處于初期?

時間:2024-12-20 10:22 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劉穎

  12月18日下午,在“2024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數字金融與科技金融大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原副局長、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原主任委員、籌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并擔任首任會長的李東榮表示,發展數字金融、科技金融,要為數字經濟服務、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需求。

  他提到,金融業已經經歷了從金融電子化到金融信息化再到金融數字化的階段,目前正朝著數字化、智能化的更高階段不斷邁進。近十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不斷應用,我國金融服務的覆蓋面、效率和便捷性大幅度提升,數字化、智能化正在深刻地改變金融服務的方式和邏輯,也在不斷改變著金融的業態。

  針對數字賦能金融風險防控方面,李東榮表示,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應用于金融風控領域,通過數字化方式重塑了公共模式,可以更加精準地刻畫客戶的風險特征,有效提升風險的智能判別、精準檢測和敏捷處置,提高了金融機構應對復雜風險的能力。同時對于監管機構而言,數字技術為金融監測預警分析研判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撐,實現了金融風險的關口前移。

  關于量子計算的沖擊,李東榮認為,這對于當前的金融業來說是一種考驗,如果量子計算能夠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原有的密碼算法有可能會被擊破,因而在如何抗量子的層面上,需要提前做好部署。金融業務運用數字技術廣泛,其與金融機構客戶企業的經濟利益關系密切,金融系統的安全、密碼體系的健康與堅固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李東榮提到,數字金融已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推進了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程。但不可否認,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仍然面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數字要素市場發展仍處于初期的局面。

  與此同時,他提出了四點建議:第一,不斷完善數字信用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第二,不斷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建設,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第三,切實加強對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不斷提升數據治理能力,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第四,金融機構應持續推進自身的數字化轉型,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更高質量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