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宏觀調控政策持續加力的作用下,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有望圓滿實現,為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又為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和考驗。面對這一形勢以及未來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科學合理把握和安排好2025年經濟增速,對實現2025年經濟社會更好地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對比看,2025年經濟增速主要取決于需求,需求的走勢將決定著經濟增速的走勢。通過對三種不同經濟增速假定下的需求進行測算和分析,認為2025年經濟增速按5.0%安排較為積極又比較現實。
一、2025年經濟增速需要從需求側作出安排
經濟增速是供給側和需求側共同作用的結果,供給側和需求側的短板決定著現實的經濟增速。2024年是需求側為短板、需求決定經濟增速的一年,2025年仍將是需求側為短板、需求決定經濟增速的一年。
2025年仍是需求決定經濟增速的一年。今年以來需求一直是制約經濟增速的決定因素,需求對經濟增速回升制約的特征十分明顯。首先表現為價格的持續低位運行,1-9月份CPI同比上漲0.3%,PPI同比下降2.0%,初步測算,1-9月份GDP平減指數同比下降0.7%左右,價格持續的低位運行說明需求明顯不足;其次表現為就業壓力還比較大,9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特別是城鎮年輕人失業率還比較高,9月份全國城鎮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歲勞動力失業率為17.6%;最后表現為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特別是光伏、汽車、鋼鐵等行業產能出現過剩。這些都說明生產要素能夠支撐經濟更快的增長,需求不足是制約經濟增速的決定因素。從當前各方面情況看,明年供給側對經濟增速的支撐仍較為充足,需求不足仍是制約經濟增速的決定因素,也就是說,2025年經濟增速從根本上講仍將取決于需求,需求多一點,經濟增速就會快一些;需求少一點,經濟增速就會慢一些。
2025年國外需求將是難以把握的一年。近一個時期,多個國際組織先后發布了2025年世界經濟和貿易預測報告,普遍認為2025年世界經濟和貿易,雖然與2024年大體相當,但對未來走勢的預期在減弱。IMF預測2025年世界經濟增長3.2%,與2024年持平,但比7月份的預測下調了0.1個百分點;WTO預測2025年全球貨物貿易增長3.0%,比2024年加快0.3個百分點,但比四月份的預測下調了0.3個百分點。除了這些預測外,更為嚴重的是世界經濟和貿易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特別是一些負面因素的增多,包括地緣政治緊張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供應鏈受阻甚至斷裂等,加上一些主要經濟體針對我國采取的更加嚴厲的貿易保護、甚至打壓措施等,給明年國外需求帶來了較大的變數,存在向不利方向變化的較大概率,把握國外需求的難度大了不少。
2025年經濟增速關鍵要從內需作出安排。內需包括消費和投資,今年以來消費和投資總體都較為疲弱,1-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增長3.4%,內需疲弱主要是經濟主體收入下降或增長放慢,1-9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2.2%,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3.5%,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2%,收入的下降或放慢直接影響到經濟主體的消費和投資;同時預期較弱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微觀主體包括企業和居民預期都較為偏弱,企業投資擔心多,居民消費顧慮多,也對內需增長形成了較大制約。內需不足是制約當前經濟增速的決定因素,也就是說安排好切實可行的內需,也就能科學合理地安排好經濟增速??紤]以內需安排經濟增速,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內需對有效的政策措施還是有較強的靈敏性,政策措施指向的內需領域都會隨著政策措施的出臺落地出現較快的增長,比如隨著消費品以舊換新力度的加大,9月份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商品銷售同比增長20.5%,比8月份加快了17.1個百分點,還比如汽車、房地產等隨著相關政策措施力度的加大落地,也都出現明顯的好轉。
二、從需求側對2025年經濟增速安排的測算和選擇
根據現階段我國潛在經濟增速大約在5.0%左右的情況,選擇在2025年經濟增長4.0%、5.0%和6.0%假定下,分別對相應的所需需求進行測算,隨后在對結果進行可行性評估基礎上,選擇出對2025年經濟增速的安排。
測算主要有兩個步驟,首先,需要對2024年經濟增長及其需求增長做出估算,根據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長及其需求增長情況,并考慮政策措施出臺實施的因素,估計今年經濟增長大約保持5.0%左右,消費增長4.5%左右,投資增長3.5%左右,外需增長50%左右;其次,在假定2025年增速基礎上,推算出GDP總量,隨后根據2020-2023年消費、投資和外需所占平均比重,推算出消費、投資和外需的增速。測算結果為,一是在2025年經濟增長4.0%假定下,消費將增長2.3%,投資增長7.2%,外需下降10.9%;二是在2025年經濟增長5.0%假定下,消費將增長3.2%,投資增長8.2%,外需下降10.0%;三是在2025年經濟增長6.0%假定下,消費將增長4.2%,投資增長9.3%,外需下降9.2%。
從以上測算結果,不難得出如下幾點結論:
(一)外需在三種經濟增速假定下都保持下降。外需保持下降,有過去幾年外需在GDP中的比重的因素,也有2024年基數較高的原因。從明年的外需環境看,2025年外需存在著下降的概率,這除了世界經濟和貿易預期減弱外,更突出的挑戰還是一些經濟體仍在采取花樣不斷翻新的貿易保護主義,甚至對我國打壓的措施。安排2025年經濟增速,盡管仍需要高度重視外需,但不能把重點放在不確定的外需方面,而是要把力量集中在能夠把控的內需上。
(二)消費增速在三種經濟增速假定下都低于今年。消費增速低于今年,有近幾年消費疲弱的慣性作用,也有消費能力不足、消費領域收窄的因素,還有消費由大眾化向多樣化轉型不斷加深的原因。這說明明年消費仍將較為疲弱,同時考慮到消費占GDP比重較高,對經濟增速會形成較大的制約,是影響2025年經濟增速的關鍵因素。2025年經濟增速的安排,重點需要采取有力政策措施促進消費的回升。
(三)投資在三種經濟增速假定下都增長較快。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是過去長期以來投資在內需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延續,也有今年增速較低的反彈因素。實際上,明年投資要保持較快增長,還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占投資比重大約20%的房地產投資,目前雖然出現積極苗頭,但要實現增長仍有不少障礙;同時占投資比重大約50%的民間投資,目前仍未出現改善的跡象。2025年經濟增速的安排,還需要尋求消費擔當起更大的作用,也就是說需要對消費和投資增速作出調整,促進消費增長更快一些。
以上的分析表明,從需求側安排2025年經濟增速,需要注重發揮內需的更大作用,需要注重發揮消費的更大作用。如明年經濟增速按4.0%安排,包括消費和投資的內需將增長4.3%,比今年的4.1%略有加快,內需潛力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如按6.0%安排,內需將增長6.4%,比今年加快2.3個百分點,內需支撐將面臨著較大困難和挑戰;如按5.0%,內需將增長5.4%,比今年加快1.3個百分點,內需能夠在政策的作用下可望實現,同時又避免用勁過猛,帶來新的問題。因此,從需求側看,明年經濟增速按5.0%安排是較為積極又現實的選擇。
三、實現明年5.0%經濟增速安排的政策把握
實現明年5.0%經濟增速的安排,根本上講是要確保內需比2024年有更快增長,從增速上看要快1.3個百分點,從量上看有多69000億元,確實面臨著不小的困難和挑戰,但經過努力是能夠實現的預期目標。需要努力采取積極的宏觀調控政策,包括積極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努力完善宏觀調控政策目標,包括促進價格回升和提高居民收入比重;需要努力優化宏觀調控政策手段,包括預期管理工具。
(一)要采取積極的支持性貨幣政策。要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狹義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增長和價格漲幅相適應的增長速度,考慮到今年以來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的持續回落,狹義貨幣供應量增速的持續下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力促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狹義貨幣供應量的回升,為促進需求回升提供寬松的貨幣環境。要把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和下調利率作為明年貨幣政策的主基調,直至經濟步入穩步增長軌道,價格出現回升。
(二)要采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面對企業和居民支出都十分謹慎的形勢,明年要增加近7萬億元的內需,需要財政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以彰顯出政府的信心和決心。繼續減稅降費,增加企業和居民收入,提高企業的投資能力和居民的消費能力;提高財政赤字率,擴大財政支出,用于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養老生育等短板領域??煽紤]將財政赤字率提高到5.0%左右。
(三)要把促進價格回升作為宏觀調控更加重要的目標。到目前為止,CPI漲幅自2023年3月份以來已19個月份低于1.0%,PPI自2022年10月份以來已24個月份下降, 價格的持續低迷,影響著企業的收入,影響著居民的收入,對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十分明顯。明年要把促進價格的回升作為宏觀調控更加重要的目標,可以考慮按CPI上漲2.0%左右安排。
(四)要把提高居民收入比重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擴大內需的重點是擴大消費,消費的擴大又取決于居民收入的增加,在經濟增長緩慢的形勢下,要促進居民收入更快的增長,促進消費的更快回升,就需要提高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比重。通過降低個人所得稅稅率或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擴大轉移支付等,提高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比重??梢钥紤]按提高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比重2個百分點進行把握。
(五)要更加注重加強預期的管理。要通過有力的政策措施效果改善社會預期,只要政策措施有效果有體感,社會預期就會隨著政策措施的出臺落地而改善,比如今年出臺的消費品以舊換新措施,消費者能夠直接受益,出臺落實很快就收到效果,明年政策措施的出臺要高度關注政策措施的效果和體感。要通過全面、客觀、規范、及時發布信息改善社會預期。明年要進一步提高信息發布的完整性,堅持全面完整的發布信息;提高信息發布的客觀性,堅持信息發布以事實為準繩;提高信息發布的規范性,規范信息發布的時間和內容;提高信息發布的及時性,按照規定的時間及時發布信息。(作者系我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