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在京發布《2024年第三季度改革熱度第三方評估報告》。報告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改革熱度指數為70.62,比上一季度上升0.17,增長0.25%;同比增長2.81%。

圖 最近一年多來改革熱度指數走勢
2024年第三季度改革熱度指數的主要特點:
1.經濟、黨建領域熱度值上升
從六大領域來看,經濟領域77.76,政治領域63.70,文化領域66.13,社會領域64.37,生態領域70.06,黨建領域72.59。經濟、黨建領域的改革熱度值同比、環比均呈現上升趨勢。

圖 2023年以來各領域改革熱度值變化情況
2.宣傳度、反響度熱度值提升
從四大維度來看,宣傳度59.70,參與度79.53,反響度59.94,獲得感80.57。與上一季度相比,宣傳度、反響度提升。同比來看,反映政府主動作為的宣傳度、反映改革效果的反響度和反映改革滿意度的獲得感均保持增長勢頭。
3.中部、西部地區熱度值超越東部地區
從四大區域來看,東部、中部、東北、西部地區分別為70.33、71.26、69.82、70.59,排名分別為中部第一,西部第二,東部第三,東北第四。與上一季度相比,中部、東北、西部地區改革熱度指數提升。同比來看,四大區域均呈現上升趨勢,東北地區增幅最大。

圖 四大區域改革熱度指數
4.陜西省名列省市區改革熱度指數首位
從31個省市區來看,陜西69.38,天津69.21,重慶69.12,上海68.19,福建68.01,山西68.00,安徽67.98,湖南67.47,貴州67.36,甘肅67.29,云南67.20,寧夏67.08,青海67.06,北京67.05,江西66.97,進入改革熱度指數 TOP 15。
自2022年第三季度以來,陜西省改革熱度指數再次名列省市區首位;天津市、重慶市、上海市三大直轄市改革熱度指數進入TOP 5。中部地區山西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和西部地區陜西省、重慶市、貴州省、甘肅省、云南省、寧夏自治區、青海省改革熱度指數均進入TOP 15。自2018年第三季度改革熱度指數發布以來,重慶市一直位居省市區TOP 10。陜西省、天津市、重慶市、上海市、福建省、山西省連續兩個季度均進入TOP 10。
5.武漢市首次名列省會城市改革熱度指數第二位
從省會城市來看,沈陽72.34,武漢71.88,貴陽71.87,西寧70.71,西安70.52,南昌70.25,合肥69.84,蘭州69.83,濟南69.79,昆明69.4,福州 69.29,長沙69.27,天津69.21,重慶69.12,南寧69.09進入改革熱度指數 TOP 15。
自2018年第三季度改革熱度指數發布以來,武漢市首次位列省會城市第2名。沈陽市、貴陽市、合肥市、濟南市連續兩個季度均進入TOP 10。
6.沈陽市名列副省級及以上城市改革熱度指數第一位
從4個直轄市和15個副省級城市(10個省會城市、5個計劃單列市)來看,改革熱度指數排名分別為:沈陽72.34,廈門71.88, 武漢71.88,西安70.52,濟南69.79,深圳 69.76,天津69.21,重慶69.12,上海68.19,廣州67.91,杭州67.68,寧波67.62,南京67.61,青島67.39,成都67.39,大連67.25,長春67.2,北京67.05,哈爾濱66.82。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來,沈陽市改革熱度指數再次位居副省級及以上城市首位。
7.貴陽市首次進入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改革熱度指數TOP 10
從地級及以上城市來看,郴州73.09,大同72.51,沈陽72.34,廈門71.88,武漢71.88,貴陽71.87,眉山 71.31,安康71.22,淮南71.09,宜賓71.09,南平71.03,鎮江70.95,商洛70.92,吳忠70.83,蚌埠70.8,進入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改革熱度指數TOP 15。
自2018年第三季度改革熱度指數發布以來,大同市首次名列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改革熱度指數第二位,貴陽市首次進入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改革熱度指數TOP 10,蚌埠市首次進入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改革熱度指數TOP 15。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改革熱度指數”課題組認為,面對更加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和當前經濟運行出現一些新情況和問題,改革熱度指數連續兩個季度保持穩中有升,進一步說明新時代新征程上,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這個關鍵一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科學謀劃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明確了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并將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出了一批戰略性、突破性、引領性改革。隨著存量政策的落地落細和一攬子增量政策的推出,必將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勁動力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