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地方改革

湘贛邊區域合作向縱深拓展

時間:2024-10-16 14:1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記者 劉 興

  日前,2024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推進大會在江西省宜春市召開。湖南和江西兩省就深化戰略合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達成共識,繪就湘贛“一家親”的新畫卷。

  湘贛兩地同根同源、情誼深厚、山水相連、人文相親。2021年10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由此上升為國家戰略。

  近年來,湘贛兩省積極探索跨省合作新模式、新機制,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兩省發揮各自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優化合作機制,強化協作互補,推動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向縱深拓展,共同譜寫新時代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江西省委書記尹弘說。

  產業協同發展

  最近,花炮產業進入市場旺季,江西省萍鄉市上栗銀杏出口花炮廠內一派熱火朝天的場景。盡管工廠地處上栗縣金山鎮高山村,但該廠負責人徐麗明卻來自湖南省瀏陽市大瑤鎮李畋村。來贛創業6年多,徐麗明已經扎穩了根,工廠員工從十幾人發展至120多人。“我現在已經是半個江西人了。遇到困難時,當地干部會第一時間幫忙解決,讓我感受到了湘贛‘一家親’的溫暖。”徐麗明說。

  金山鎮與大瑤鎮同屬湘贛邊區域,地緣相近、人緣相親。隨著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的加速推進,高山村和李畋村更是成為攜手共進的“兄弟村”。兩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愈加頻繁,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新局面。

  湘贛邊區域是全國花炮產業主陣地,以瀏陽、醴陵、上栗、萬載4縣(市)為依托的全國煙花爆竹轉型升級集中區建設正在持續推進,成為兩省產業協同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湘贛邊區域基礎設施不斷升級,兩省已建成25條省際公路通道,1000余公里公路互聯互通。合作范圍持續擴大,35家園區成立發展聯盟,“湘贛紅”品牌產品超430款、年產值達30億元。

  作為湘贛兩省唯一全境納入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的設區市,江西萍鄉市按照“舉好旗、搭好臺、唱好戲、見成效”的要求,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融入長株潭都市圈。據介紹,該市持續加強湘贛邊產業技術合作,打造萍鄉(長沙)“飛地”科創中心,6個工業園區全部加入長株潭園區發展聯盟,重點打造的上栗—瀏陽、湘東—醴陵共建園區上半年規上企業完成總產值107.8億元。

  在江西宜春,當地積極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產業園建設,與湖南瀏陽簽訂了《瀏陽市—袁州區產業合作園區建設框架協議》。目前,園區一期已經完工,建設標準廠房12.99萬平方米,引進企業15家,總投資27.85億元。據統計,今年1月至6月,湘企在宜春市共投資項目23個,占全市招商引資項目的14.65%。投資金額24.44億元,占招商引資項目投資金額的17.74%。

  “湘贛兩省依托湘贛邊區域的歷史淵源、區位條件以及現有的合作基礎,積極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機制,帶動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形成了更加緊密的產業鏈,推動產業協同發展向更高水平、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邁進。”江西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文旅合作互融

  萍鄉市湘東區江口村風景秀麗,清澈的萍水河仿若一條靈動的綢帶,蜿蜒向西,流入湖南,以淥水之名,匯入湘江。

  為共同保護一河清水,2019年,湘贛兩省建立淥水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如果江西注入湖南的水質類別達到或優于國家考核目標Ⅲ類,湖南補償江西;反之,江西補償湖南。3年后,萍水河治理有方、水質達標,萍鄉成功獲得補償資金,兩省又繼續簽訂第二輪補償協議。

  清水相親,湘贛有情,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帶來的是雙贏,也是兩省生態環境保護合作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湘贛兩省共同推進省際流域水污染、大氣污染、危險廢物等聯防聯控聯治,長沙、宜春、九江、株洲、萍鄉等定期聯合開展跨省巡河護河、聯合執法行動,湘贛省界金魚石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保持100%。協同開展省界候鳥保護,遂川縣、桂東縣、炎陵縣成立護鳥聯盟,共護三縣接壤處的全國第二大候鳥遷徙通道——千年鳥道。

  持續向好的生態環境不僅留住了青山綠水,也為湘贛兩省的旅游業帶來了更加豐富的資源,創造了更好的發展環境。

  每年冬季,宜春市銅鼓縣七星嶺滑雪場都有許多來自湖南的游客。“從長沙開車到銅鼓只要1個多小時,很適合全家一起來度假。”今年春節,來自長沙的吳女士一家來到七星嶺游玩,一睹“南方雪鄉”的冬日風光。

  “為全力推進‘湘客入銅’工作,我們開發了不同的旅游產品,開通銅鼓至長沙的旅游直通車專線,每年還安排100萬元獎勵資金,用于鼓勵銅鼓開展研學游的機構和旅行社等,充分調動其積極性,拓寬湘贛邊客源市場。”銅鼓縣文化廣電旅游局局長陳龍表示。

  一邊是“湖南如此多嬌”,一邊是“江西風景獨好”,湘贛兩省旅游資源豐富,歷來是彼此的重要客源地。

  據了解,湘贛兩省25家國家5A級旅游景區已建立宣傳推廣聯盟。江西萍鄉與湖南長沙、株洲、湘潭開展美景互推、客源互送、干部互培、文旅互融合作,湘籍游客占該市景區游客三成以上。

  目前,湘贛兩省正在合力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共同打造文旅品牌和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井岡山至韶山紅色專列串聯起沿線62家景點景區,覆蓋示范區24個縣(市、區)的“初心源”文旅一卡通整合了300多家景區,累計帶動文旅消費1.6億元。

  共享民生服務

  不久前,江西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曾坊村村民歐陽啟生腎結石復發,來到湘贛邊應急醫療救治中心就醫。“我接受的是體外沖擊波碎石術,真沒想到在家門口就有這種醫療技術和服務。”歐陽啟生說。另一邊,在湘贛邊應急醫療救治中心中醫館做完理療的瀏陽市文家市鎮村民楊述喜說:“這里醫療條件比較好,平時有個頭疼腦熱,從家里過來也就十幾分鐘。最重要的是,我們還能刷醫保卡直接結算,非常方便。”

  慈化鎮地處湘贛邊陲,為兩省三市四縣八鄉(鎮)交會處,人口密集。為方便該區域群眾就醫,袁州區整合慈化鎮周邊醫療衛生資源,籌資1億余元建成湘贛邊應急醫療救治中心,進一步提升了湘贛邊區域公共衛生應急救治能力。

  從教育到醫療,從交通到住房……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是近年來湘贛邊百姓感受到的深刻變化。據介紹,湘贛兩省已簽署“跨省通辦”APP聯盟、數據共享應用等合作協議,政務APP實現一地登錄、跨省互通,“湘易辦”和“贛服通”相互輸出2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電子身份證、電子結婚證等電子證照跨省互認。

  兩省還共同建設“贛湘云”大數據平臺,推動湘贛邊區域24個縣(市、區)的數據互聯互通。此外,積極推進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江西醫院建設,累計引進59項新技術、新項目,其中11項技術填補江西省內醫療技術領域空白。

  “宜春、九江、長沙、株洲等湘贛邊10地市持續擴大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覆蓋范圍,一級及以上定點醫療機構已經全部納入。”江西省醫療保險基金管理中心異地就醫管理科科長張曉鋒表示,今年上半年,兩省10地市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3.16萬人次,發生醫藥總費用8653.21萬元,醫?;鹬Ц?067.32萬元。

  基礎設施更好、產業發展更強、生態環境更美、紅色品牌更亮、民生福祉更實。“我們搶抓發展機遇,把握《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機遇,聚焦湘贛合作共贏,梳理謀劃一批事關長遠的重大政策、重大事項、重大項目,為示范區建設積蓄新動能,不斷推進示范區建設再上新臺階。”江西省省長葉建春說。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