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改革動態 > 本會新聞

李曉超:宏觀調控要密切關注經濟增長動力的轉型

時間:2024-09-06 18:16

  改革開放40 多年的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增長動力正步入深刻轉型的階段,轉型特征逐步明晰,突出表現為生產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型,消費由大宗化向多樣化的轉型,科技由引進為主向自主為主的轉型。要扭轉當前經濟增長上行拉力和下行壓力的膠著狀態,需要對宏觀調控政策作出必要的調整,著力加大對轉型形成的經濟增長動力發力,要加大市場力量的作用,加強政策總量的作用,強化預期管理的作用,以確保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效性,促進經濟穩定較快的增長。

  生產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型

  2012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就超過了工業增加值比重,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45.5%,工業增加值比重為45.4%,超出的雖然不多,但具有標志性意義。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了50%,達50.8%,隨后持續上升,到2020年上升到54.5%。即使受2020年暴發的新冠疫情對服務業形成了較大沖擊,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出現了一些起伏,但一直都保持在50%以上,這也說明了在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后服務業對生產的主導作用表現出了較強的韌性,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盡管會受到外界的沖擊,但服務業對經濟仍發揮著主導的作用。

  國外一些國家的情況也能說明這一點,比如韓國人均GDP于1994年超過1萬美元,服務業占GDP比重為49.2%,隨后持續上升,盡管受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1998年GDP下降5.1%,但服務業占GDP比重仍為52.2%,比上年仍上升1.4個百分點。

  與其他產業相比,服務業單位具有數量多、規模小、分布廣、差異大的突出特點。2022年我國服務業法人單位數量為2737萬個,比工業法人單位數量多2.6倍。粗略估計,每個服務業法人單位就業人員為12.6人,比工業要少15.1人。服務業單位分布在生產領域和生活領域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而且服務業生產經營模式也多種多樣。

  生產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型,特別是服務業單位數量多、規模小、分布廣、差異大的特點,客觀上對宏觀政策的要求與其他產業對宏觀政策的要求會有所不同,比如其存在大量的小規模的單位,就需要宏觀政策更多的是要注重總量的管理,而不是點對點的管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對宏觀政策不僅提出了新要求,而且是更高的新要求。

  消費由大宗化向多樣化的轉型

  講大宗化消費是指消費相對集中在少數大宗商品和服務上,而且對消費增長產生較大影響的一種消費型式,比如在我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前后,汽車成為大宗化消費的典型代表。在我國乘用車銷售量達到峰值的2017年前十年,即2008-2017年乘用車銷售量年平均增長15.1%,對消費增長發揮著重要作用。但2018年乘用車銷售量增速明顯放慢,2018-2022年乘用車銷售量年平均下降2.9%,對消費增長的貢獻明顯減弱。實際上房地產也呈現出類似的情況。

  消費出現由大宗化向多樣化的轉型,是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居民消費滿足衣食住行基本需求的必然結果。從居民汽車擁有量大幅提高就可以看出這一現象,2023年年末我國平均每百戶汽車擁有量為49.7輛,也即每兩戶就有一輛汽車。居民消費在必需品得到滿足后必然向具有個性化、小眾化的享受型、發展型、健康型變化,比如休閑旅游成為一部分人熱衷的活動,再如騎自行車、唱歌、美術是另一些人的消費模式,這些消費不像衣食住行是每個人都向往的,難以形成所有居民集中某一品種的大規模消費,更突出地表現為消費品種的多樣性,而每一品種的消費往往又分散在不同的群體。日本人均GDP于1981年超過1萬美元,消費也于1980年前后出現了由大宗化向多樣化的轉型,由此看來消費的這一轉型具有一定的規律性。

  消費由大宗化向多樣化的轉型,對宏觀調控提出了新的課題,要求宏觀調控政策需要更多的是營造生產經營環境,包括充足的流動性、合理的融資成本、便利的市場準入等,而不是拘泥于對品種繁多的具體商品和服務的直接管理。

  科技由引進為主向自主為主的轉型

  我國人均GDP于2019年超過1萬美元,技術進步功不可沒,正是由于技術進步才有勞動力、生產對象、生產工具的高效配置,生產出滿足經濟發展需要的能源、糧食,生產出滿足人民需要的汽車、家電等,建造出滿足居民居住的住宅、出行的交通等。在實現1萬美元的進程中,技術進步更多的還是依靠技術進步的引進,但隨著技術進步水平的提高,我國技術進步與國際水平差距的逐步縮小,有些甚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經濟增長依靠自主技術進步為主的特征越來越明顯,也越來越緊迫。

  日本和韓國在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階段也同樣面臨著這一轉型。在此之前日本和韓國也是通過引進先進技術為主推動經濟增長,最突出的就是通過汽車生產技術的引進,武裝國內產業,形成了批量生產能力,推動了經濟快速增長,但隨著國內技術水平的提高,逐步逼近國際先進水平,實現由引進技術為主向自主技術進步為主的轉型就成為經濟能所持續增長的關鍵,日本和韓國較好地實現了這一轉型,著力推動自主先進技術,自主品牌汽車遍布全世界,同時也著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成就了日本和韓國的經濟奇跡,2022年日本人均GDP為34017美元,韓國為32423美元。

  科技能否成功實現由引進為主向自主為主的轉型,直接關系到經濟能否持續保持快速增長的關鍵。順利實現這一轉型,需要宏觀調控政策的作出相應的調整,要求宏觀調控政策需要更加聚焦支持自主科技進步。

  面對經濟增長動力的轉型,宏觀調控政策要提高有效性,需要作出必要的調整。在生產步入服務業主導、消費步入多樣化、科技步入自主為主的發展階段,這些變化對微觀經濟主體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微觀經濟主體更趨多元化、小型化、創新型,宏觀調控政策面臨的環境更加多元、多變、多體,對宏觀調控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務,宏觀調控政策需要更多地注重市場的力量、總量的作用和預期的管理。

  一要進一步發揮市場力量的作用。經濟形態的多元化、小型化、創新型,表現出生產商品和服務繁多,企業規模小變動大,創新意識強新事物多,宏觀政策對某些方面的直接調控,不僅需要及時掌握大量的信息,而且還需要及時進行政策的安排,存在著政策出臺之時,或許就是情況變化之日,不利于調動微觀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面對這一變化的形勢,要更加注重發揮市場的力量,讓微觀主體更多地根據市場情況安排經營活動和創新活動。我國四大發明的造紙術發明于東漢,火藥發明于唐朝,指南針和印刷術發明于北宋,有研究表明這些朝代都是我國歷史上市場力量發揮較大作用朝代。要充分相信市場力量在組織安排生產、引導未來發展、科技產業創新、資源配置等方面的重要甚至決定性的作用。

  二要進一步加強政策總量的作用。要發揮市場力量的作用,除了市場作用難以發揮的領域之外,就要盡可能少地對一些領域實施定向的支持政策,這實質上就是要更多地發揮總量政策的作用。過去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采取定向政策,集中力量包括財力,辦成了一些大事要事,但從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后,各方面的變化都提出了要發揮市場力量的作用。市場發揮作用的實質就是要盡可能減少行政干預,要盡可能少采取定向政策,更多地采用更能調動各個微觀經濟主體積極性的總量政策。

  三要進一步強化預期管理的作用。提高政策措施的穩定性和統一性,確保政策措施指向前后的穩定、橫向的統一;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堅持發布為常態、不發布為例外的信息發布原則;確保信息發布的規范性,要規范信息發布的時間和內容,特別是要做到常態信息發布時間的預告,內容前后的穩定;確保信息發布的全面客觀,全面客觀地向市場展示經濟社會發展的全貌。政策措施的穩定性和統一性,信息的透明度和發布的規范、全面和客觀,對引導良好的市場預期十分重要。

  (作者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