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改革動態 > 本會新聞

趙艾: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鮮明特征

時間:2024-07-16 09:25 來源: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和命運,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成功與否的關鍵一招??偨Y把握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特征,對于深入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開創性提出的一系列改革開放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對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新時代新征程開創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的重要精神;對于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有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時代發展大勢,回答實踐新要求,順應人民新期待,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打響改革攻堅戰,加強改革頂層設計,敢于突進深水區,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敢于面對新矛盾新挑戰,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了強勁動力,開創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事業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新局面。

  概括起來看,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具有以下一些鮮明的特征。

  一、改革是有方向的

  這個方向就是確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分階段目標,并將改革總目標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載入新修改的黨章。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兩句話是一個統一整體,前一句規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規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指向,兩句話都講,才是完整的、全面的。我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大方向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不能動搖。把握改革正確方向,首先要把握好這個根本政治方向。不實行改革開放是死路一條,搞否定社會主義方向的“改革開放”也是死路一條。這些重要論述,清晰、準確地闡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目標和歷史使命。

  二、改革是有原則的

  這個原則就是堅持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改革工作全局,舉旗定向,領航把舵,謀篇布局,加強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黨的十九大之后改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形成了集中統一的改革領導體制、務實高效的統籌決策機制、上下聯動的協調推進機制、追責問效的督察落實機制,強化對改革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推動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攻克了一系列體制機制深層次難關,確保改革沿著正確方向前進。2013年12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之后,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40次中央深改領導小組會。從2014年1月22日第1次到2017年8月29日第38次,十八屆共38次。2017年11月20日,2018年1月23日,十九屆又分別開了2次。2018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成立。到目前為止,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31次中央深改委會議。從2018年3月28日第1次到2022年9月6日第27次,十九屆共27次。2023年4月21日,7月11日,11月7日,2024年2月20日,二十屆已開了四次。實踐表明,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牢牢把握黨的領導這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政令暢通,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中央改革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關鍵地位和核心作用。實踐證明,堅持和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全面深化改革不偏軌、不折騰、不停頓,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政治保證。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牢牢把握黨的領導這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政令暢通,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中央改革決策部署。

  三、改革是有立場的

  這個立場就是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謀劃改革,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堅持人民群眾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進什么,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努力使改革符合廣大人民群眾意愿、得到廣大人民群眾擁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準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務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因此,推進改革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通過各種方式、在各個層級、各個方面同人民群眾進行協商,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善于從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中完善改革政策。同時鼓勵地方、基層和群眾大膽探索,及時總結經驗??梢哉f,堅持人民是改革的主體,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終是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四、改革是有指導思想的

  就是以新發展理念指導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既以新發展理念指導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又通過深化改革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提供體制機制保障。實踐表明,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踐行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活力、厚植發展優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前期重點是夯基壘臺、立柱架梁,中期重點在全面推進、積厚成勢,之后把著力點放到圍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強系統集成、精準施策上。在深化改革中,立足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圍繞增強創新能力、推動平衡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提高開放水平、促進共享發展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把改革不斷推向深入,更加精準地出臺改革方案,更加全面地完善制度體系。

  五、改革是有導向的

  就是以問題為導向解決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突出問題。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品質,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品格,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突出特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能否有效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標準。全面深化改革,其實質就是從根本上解決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科技體制、教育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等方方面面存在的束縛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矛盾和問題。黨中央在部署推進各項改革過程中,始終堅持強烈的問題意識,著眼于切實解決體制機制中的突出問題。在制定方案上,強調改革要奔著問題去,拿出的方案要有棱角,提出的措施要有針對性。在部署推動上,強調要聚焦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哪里矛盾和問題最突出,就重點抓哪里的改革。在督促落實上,強調要在解決重點、難點問題上下功夫,讓實踐來檢驗、讓結果來評判、讓群眾來打分,確保改革舉措落地見效。

  六、改革是有方法論的

  就是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重視并加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刀闊斧、全面發力,統籌推進各領域重大改革的重要方法和經驗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全面改革,在各項改革協同配合中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覆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的建設和國防軍隊等各領域,改革任務之全面、內容之深刻、影響之廣泛前所未有。因此,各項改革舉措有序有力有效落實,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等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科學方法論,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遵循改革特點規律,加強改革的系統集成和協同高效。也就是用系統思維謀劃全局,準確把握改革的方向、主線和重點,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注重從改革的全局和整體出發謀劃改革,把握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提高改革的整體效能,把握改革的時序和節奏,使不同階段的改革在進程上有條不紊,不同領域的改革在步調上協同一致。促進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

  七、改革是有法治的

  就是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與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要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黨的十八大以來,凡屬重大改革都堅持于法有據,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強對相關立法工作的協調,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在改革實踐中,研究改革方案和實施步驟時,同步考慮所涉及的立法問題,及時提出立法需求和建議。對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及時上升為法律。全面實施條件還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試的,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權。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規,及時修改或廢止。通過法律法規的“立改廢”落實改革決策,鞏固發展改革成果。推動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發展需要。比如在市場體系改革方面,立法、執法、司法全方位產權保護制度體系逐步形成。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等。

  八、改革是統籌兼顧的

  就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成功地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這三者動態地統一起來,堅持蹄疾步穩推進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推進改革膽子要大,但步子一定要穩。戰略上要勇于進取,戰術上則要穩扎穩打。對于經過充分論證和評估,符合實際、必須做的,該干的則大膽干,但反復強調膽子大不是蠻干,而是穩妥審慎,三思而后行。特別是對于一些攻堅難度大的改革,注重久久為功、持續用力,而不是指望一招制勝、立竿見影。從而使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實現有機結合,在保持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了社會穩定。

  九、改革是系統謀劃的

  就是推動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有機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式方法上,堅持基層探索“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既鼓勵基層大膽試驗、大膽突破、把握本質、探索規律,又堅持頂層設計,加強宏觀思考、高瞻遠矚、整體謀劃,從總體上增強自覺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親自領導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統籌實施、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同時,強調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無不來自人民群眾的實踐和創造。要鼓勵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對需要穩妥實施的改革,積極采取試點探索、投石問路的方法,看準了再推開。實踐表明,把“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結合起來,把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置于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來進行,把加強頂層設計置于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的基礎上來謀劃,科學組織改革試點工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發揮試點對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帶動作用,是十分有效且成功的經驗。十年來自由貿易試驗區共向全國復制推廣了302項制度創新成果。2020年,以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為契機,綜合授權改革試點以深圳為發端,正式啟動。實施綜合改革試點,以清單批量授權方式賦予深圳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一攬子推出27條改革舉措和40條首批授權事項。之后,在海南、浦東、浙江、橫琴、廈門等重點區域陸續進行部署,圍繞要素市場化配置等重點領域出臺政策文件,內容、形式雖有差異,但均強調以綜合授權改革方式系統推進。2022年10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推廣借鑒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典型經驗和創新舉措的通知(第一批)》《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典型經驗和創新舉措》共18條。2023年11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再次推廣借鑒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的通知(第二批)》,對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新一批22項經驗進行推廣。試點開展4年多來,深圳綜合授權改革試點取得積極進展,形成了多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浦東和廈門緊隨其后,也開展了綜合改革試點?;鶎犹剿骷瘸浞职l揮了地方、基層、群眾首創精神,鼓勵差別化探索,又能夠及時總結典型經驗,推動面上的改革。

  十、改革是狠抓落實的

  就是以釘釘子精神抓全面深化改革各項任務落實。改革爭在朝夕,落實難在方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扭住關鍵、精準發力,敢于啃硬骨頭,盯著抓、反復抓,直到抓出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抓落實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強調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抓鐵有痕、踏石留印。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全局意識、責任意識,把抓改革作為一項重大政治責任,堅定改革決心和信心,增強推進改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既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干家,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一級抓一級,層層傳導壓力。同時強調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攻堅期”,要發揮督察的重要作用,改革推進到哪里,督察就跟進到哪里。沖破“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確保改革舉措落地生根。

  十一、改革與開放是密不可分的

  就是全面深化改革與高水平對外開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必然要求開放,開放也必然要求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我們主動作為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戰略舉措,要圍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聚焦投資、貿易、金融、創新等對外交流合作的重點領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積極主動把我國對外開放提高到新水平。2023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貿易組織規則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進行第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1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向2023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致賀信時也強調,“我們堅持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中央深改委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意見》。強調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我們主動作為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戰略舉措,要圍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聚焦投資、貿易、金融、創新等對外交流合作的重點領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積極主動把我國對外開放提高到新水平。我國發展面臨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要完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頂層設計,深化貿易投資領域體制機制改革,擴大市場準入,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完善服務保障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綜合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要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抓緊健全國家安全保障體制機制,著力提升開放監管能力和水平。要把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緊密銜接起來,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黨的二十大開啟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這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要求,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必然要求,是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行穩致遠的必然要求,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的必然要求,是解決大黨獨有難題、建設更加堅強有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必然要求。

  因此,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從現實需要出發,從最緊迫的事情抓起,突出改革重點,把牢價值取向,講求方式方法,在解決實踐問題中深化理論創新、推進制度創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要堅持和發展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和推動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支持全面創新、城鄉融合發展等體制機制。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特別是以人工智能的創新性、爆炸式發展,催生引領新質生產力加快成長,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更好相適應。其他領域改革也要聚焦全局性、戰略性問題謀劃改革舉措,實現綱舉目張。就是要通過更深層次、更有力度、也更全面更系統的改革,不斷增強社會活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