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數字經濟

做好“加減乘除”法 數說民營經濟助力中國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4-07-15 13:57 來源:央視網

  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民營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如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大潮中,民營經濟又將以怎樣的步伐繼續前行?讓我們從一組數字開始講起。

  民營經濟對中國經濟的貢獻有多大?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個答案:56789。這組數字是中國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生長密碼”,也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經濟發展的生動描述。

  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這是中國經濟強勁的“脈搏”里民營企業“跳動”的頻率。

  截至2023年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已超過5300萬戶,占企業總量的92%以上。其中,小微企業是數量最多的經營主體,因為數量多、分布廣、規模小,它們也被稱作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為中國經濟的良性循環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也正是因為體量小,在應對壓力和挑戰時就有可能陷入到力不從心的困境。

  解決難題,正是改革不斷深化的方向。在采訪中,我看到了很多種不同的解題思路。

  減法——是解碼改革的關鍵。為減輕企業負擔,2023年以來,國家層面就先后出臺了100多項政策,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以稅費優惠為例,去年全年就為中小微企業減免了超過1.3萬億元的稅費。

  加法——是消弭溫差的重點。從“最多跑一次”的辦事窗口到網上就能辦妥的電子化流程,從“企業找政策”到“政策找企業”,更有溫度的政務服務也為優質企業的培育提供了更加適宜的土壤。

  除法——是打破壁壘的利器。新的企業不斷涌現,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協同聯動的“一張網”正在成為探索的有效嘗試。

  乘法——是改善預期的信心。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從紓困惠企到降本增效,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組合拳”連環發力,乘數效應正在加速顯現。

  “56789”,民營企業用40多年的改革歷程寫下了一個醒目的答案。但改革開放永遠沒有完成時,這串數字也不會是最終的答案。民營經濟正以更多元的方程式,解開未來進行時的密碼。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