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31個省(區、市)陸續對外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經濟運行情況。今年一季度,我國三大動力源地區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對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各地重要功能區持續實現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在加速形成。
一季度,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平持續提升,北京高技術產業投資在集成電路等行業投資帶動下增長33.7%,天津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18.3%,雄安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4%,河北高技術制造業投資、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1.6%和13%。
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取得良好開局,一季度長三角三省一市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取得新進展。
粵港澳大灣區三地聯動更加緊密,高技術領域投資快速增長。今年一季度,廣東省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22.4%、33.3%。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室主任 閆敏:一季度,三大動力源地區經濟發展取得明顯成效,這主要得益于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三大動力源地區積極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積極發展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數字經濟,賦能產業鏈、供應鏈的效率的提升,不斷帶動全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升級優化,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引領作用。
優勢互補
糧食生態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增強
01:15
從各地重要功能區域看,一季度,重要功能性區域在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等方面的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正在加速形成。
能源富集地區保供水平進一步提升。內蒙古發電量增長12.3%,山西外送電量增長8.8%,云南新能源發電量占比達24.2%,再創新高。
生態功能區保護修復穩步推進。長江、黃河流域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系統治理持續推進,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和水域生態修復能力不斷提升。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 周毅仁:一些重要的功能性區域,比如糧食主產區、重要的能源基地、重要的生態保護地區,各個不同的功能區,來承擔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來完善需要承擔的一些主體功能。因地制宜,來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總臺央視記者 吳勇軍 李唐 楊曜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