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顯示,國民經濟運行呈現出回升向好的特征,積極的因素在不斷積累,但回升的趨勢仍不明顯。
二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上仍將保持一季度的運行態勢,因受較高基數等因素的影響,大概率地將會有所調整。
下階段,要實現國民經濟的回升向好,需要切實落實好已出臺的政策措施的同時,也有必要進一步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同時還可考慮按照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對制約束縛經濟回升的體制機制先行進行改革。
一季度國民經濟呈現回升向好的態勢,
上行的拉力和下行的拉力較為膠著
一季度,國民經濟整體運行保持回升向好的態勢,GDP增速有所回升,調查失業率未出現大的變化,價格出現了恢復性的小幅上漲,國際收支貨物和服務貿易繼續保持順差。
(一)GDP增速保持了回升的態勢。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3%,比上年全年增長5.2%加快了0.1個百分點,比上年四季度增長5.2%也加快了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增長4.5%回升了0.8個百分點。無論從動態的比較看,還是與同期比較看,增速都有所回升。
回升的增長對實現全年增長的預期目標奠定了好的基礎。一季度GDP增長5.3%比全年增長5.0%左右預期目標略快一些,為實現全年預期目標奠定了好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回升的力度不強意味著促進經濟增長加快的力量和減弱的力量仍處于膠著狀態,增速也存在著減弱的可能,需要落實好已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措施,能夠早落實的要抓緊早落實,努力爭取加快力量發揮的更充分一些,促進整體經濟的回升向好。
5.3%的經濟增長在世界上也是比較快的增速。根據Consensus Forecasts 最新預測數據,今年一季度美國GDP同比增長3.0%,歐元區增長0.1%,日本增長0.3%,印度增長6.0%,我國仍然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經濟增長比較快的國家。按照主要經濟體GDP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進行初步估算,美國將貢獻大約0.75個百分點,我國將貢獻近0.9個百分點以上,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是最大的國家。
(二)價格呈現恢復性上漲。一季度CPI同比上漲0.0%,其中,1月份CPI同比下降0.8%,2月份上漲0.7%,3月份上漲0.1%,呈現出恢復性上漲的趨勢。自從上年4月份CPI漲幅回落到0.1%以來,到今年1月份CPI漲幅一直低于0.2%,其中還有5個月份在下降。CPI的這一走勢充分說明經濟缺乏足夠的活力,消費需求仍較偏弱,但今年2月份和3月份,CPI出現了上漲,也反映出經濟活力在不斷增強。
相比較而言,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以后的核心CPI要平穩了許多,漲幅自上年年初以來保持在0.4%-1.2%區間。更能反映經濟活力的核心CPI漲幅較為平穩且偏低,既說明了經濟活力仍不夠強,也反映出經濟運行的基本穩定。
價格漲幅過高容易扭曲價格信號,造成盲目生產,不利于經濟的健康發展;價格漲幅過低或下降容易打擊企業信心,縮減生產規模,也不利于經濟的穩定發展。過去長期以來,政策對價格的過快上漲往往反應較快,但對價格漲幅的走低卻反應不夠及時。實際上,價格過快上漲或上漲偏低對經濟的健康發展都是不利的,都需要政策及時做出回應,以保持價格的適度合理的上漲。
(三)調查失業率保持基本穩定。一季度平均調查失業率為5.2%,比上年一季度的5.5%回落了0.3個百分點,其中1月份為5.2%,2月份為5.3%,3月份為5.2%,總體上保持了基本穩定的態勢。
但與上年四季度或更早時間比較,調查失業率還是有所上升,比上年四季度的5.0%上升了0.2個百分點,與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相比均保持了持平,但青年失業率仍保持在較高水平,今年1月份全國城鎮不包括在校生的16-24歲的勞動力失業率為14.6%,2月份為15.3%,這充分說明今年的就業壓力仍還比較大。
就業壓力大,有經濟增長偏慢提供的就業崗位偏少的因素,也有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帶來的摩擦性失業增加的原因。要緩解就業壓力,還要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經濟增長步入潛在經濟增速軌道,只有經濟的較快增長,才能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同時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的影響,經濟結構在加速進行調整和轉型,造成了一些勞動力退出就業、尋找就業的摩擦性失業狀態,也加大了就業的壓力。
(四)國際收支貨物和服務貿易繼續順差。今年1月份國際收支貨物和服務貿易順差2459億元,2月份順差724億元,繼續保持多年以來順差的態勢。國際收支貨物和服務順差是貨物順差與服務逆差綜合的結果。1月份國際收支貨物順差4130億元,服務逆差1671億元;2月份國際收支貨物順差1977億元,服務逆差1254億元。國際收支貨物和服務順差,有利于匯率的基本穩定,也有利于拉動經濟的增長。
經濟運行積極的因素在不斷累積,
內生動能仍在不斷修復
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回升向好穩的態勢,其背后是一些積極因素的不斷積累。這些積極因素,既是當前回升的基礎,也是未來進一步向好的支撐。
(一)供給方面,工業生產繼續回升。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比上年同期增長3.0%加快了3.1個百分點,更為可喜的是延續了上年后兩個月保持在6.0%以上的增速。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2%,不僅保持了持續回升的勢頭,而且還扭轉了2022年7月以來持續下降的局面。
(二)內需方面,固定資產投資出現回升。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4.5%,扭轉了上年下半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低速增長的態勢,上年下半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基本上保持在3.0-4.0%之間,投資增速的回升顯示出投資動力有所增強。投資動力的增強主要表現在第二產業和服務業中的鐵路運輸、水利和教育投資增長較快,一季度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4%,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9.9%。服務業中鐵路運輸業投資17.6%,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13.9%,教育投資增長15.4%。
(三)外需方面,出口在高基數上保持增長。一季度貨物出口總值4.9%,比上年12月份增長3.8%加快1.1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增長0.6%加快4.3個百分點,更需要說明的是,這一增速是在上年同期較高基數上實現的,貨物出口上年同期增長8.4%。其中,對主要經濟體出口增速均出現明顯好轉,對歐盟降幅收窄2.7個百分點,對美國由下降8.1%轉為增長2.1%,對東盟加快7.7個百分點。出口增長的加快,對促進經濟增長的回升發揮著重要作用,但3月份貨物出口的下降,雖然有上年同期高基數的因素,但也充分說明國際形勢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未來出口的走向還有待觀察。
(四)財政政策,財政支出出現回升。1-2月份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6.7%,比上年全年增長5.4%加快1.3個百分點,延續了上年下半年以來增速持續回升的趨勢。更為引人注目的是,這是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2.3%情況下實現的增速回升,凸顯出積極財政政策的特征。
(五)貨幣政策,準備金率和利率繼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大幅下調,今年2月5日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大約為7.0%,在上年兩次合計下調0.5個百分點基礎上,一次性又下調了0.5個百分點,向市場釋放了更多的流動性。同時,市場利率也不斷下調,目前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3.45%,比上年年初的3.65%下調了0.2個百分點,維持了上年下半年的水平,有效地降低了融資成本。
經濟運行回升向好的趨勢仍需進
一步鞏固,困難和挑戰仍還不少
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回升向好,也出現了不少的積極因素,為全年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同時也顯示出經濟運行的活力和動力改善不夠明顯,回升向好的趨勢仍需要進一步鞏固。
(一)服務業恢復得不夠理想。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比上年四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服務業增長的放慢不僅影響GDP的增長,而且還對就業產生較大的影響。目前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過50%,而且隨著人均GDP的提高,這一影響還會不斷加大。特別更需要關注的是,服務業投資也出現了放慢的趨勢,直接會影響到服務業增長的基礎和后勁。
(二)消費需求增長不及預期。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7%,比上年全年增長7.2%回落2.5個百分點,比上年12月增長7.4%回落2.7個百分點,當前的消費需求仍顯不足,消費仍在修復。消費需求不足盡管為多種因素所影響,但主要還是受居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制約,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僅比上年全年增長6.1%加快0.1個百分點。
(三)民間投資和服務業投資增長偏慢。一季度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5%,雖然扭轉了上年全年下降0.4%的走勢,但延續了低速增長的態勢,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一增速是在上年同期增長0.6%的較低基數上的低速增長,反映出民營經濟動力活力仍較偏弱。同時,一季度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0.8%,雖然由上年全年下降0.4%轉為增長,但仍保持較低的增速,這直接會影響到未來服務業乃至整體經濟的增速,2023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4.6%,服務業增長的放慢對經濟增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而且對就業也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2022年每億元服務業增加值解決就業人員538人,每億元工業增加值解決就業人員445人。
(四)宏觀政策總量上仍顯偏緊。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長雖然比上年全年有所加快,與上年同期大體相當,但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與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的合計(政府支出)增長卻較偏慢,1-2月份同比增長2.7%,這一速度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是有限的,政府支出在總量上與經濟增長的需要還是顯得偏緊。貨幣供應量增速延續了上年放慢的趨勢,3月底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8.3%,比上年年底增長9.7%低1.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增長12.6%低4.3個百分點,貨幣政策在總量上存在偏緊的傾向。宏觀政策總量的偏緊影響著微觀主體的活力和動力。
(五)體制機制存在不少堵點卡點。在擴大消費方面,存在對一些商品和服務消費的限制,一些城市特別是大城市仍在對汽車、住房購買采取限制性措施;存在居民消費所需時間難以保障的問題,特別是法定休假制度難以落實;在促進投資方面,公共設施等領域的投資存在向社會開放度不高,投資的市場調節作用發揮得不充分;在壯大民營經濟方面,民營經濟參與基礎設施、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還存在顯性和隱性壁壘,民營經濟在融資、土地等要素方面,還存在不能享受公平待遇的問題;在推進城鎮化方面,存在戶籍管理制度的制約;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分配格局固化的問題。
對二季度主要經濟指標的預測,
經濟總體將保持基本平穩的運行態勢
根據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落實情況以及可能將要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同時還考慮到國際環境的變化以及上年基數的因素,對二季度主要經濟指標進行了初步預測。需要說明的是,考慮到經濟運行走勢主要取決于經濟增速和價格漲幅,把握住了經濟增速和價格漲幅也就把握住了經濟運行的總體走勢,因此,預測重點對經濟增速和價格漲幅的預測。初步預測顯示,二季度GDP增速將會穩中略降,價格漲幅將會略有擴大,經濟總體將保持基本平穩的運行態勢。
(一)GDP增速將會穩中略降。從Consensus Forecasting預測數據看,二季度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將會有快有慢,美國二季度GDP同比增長2.8%,比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歐元區同比增長0.2%,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日本同比下降0.1%,一季度為增長0.3%,總起來看,保持了基本平穩增長的勢頭,外部需求總體變化并不明顯。政府支出,雖受政府收入增長偏慢的制約,但專項國債和超長期特別國債將會在二季度逐步發力,形成對需求的有力支撐;貨幣政策有空間也有可能存在著進一步降準降息的可能,這對增加投資和消費將發揮積極作用,也會為增強經營主體活力動力提供寬松的環境。應該說,二季度GDP增速存在著不少的積極因素,但由于上年二季度GDP增長6.3%偏高的基數影響,估計二季度GDP增速將會穩中略降,大體保持在增長5.0%左右。
(二)價格漲幅將會略有擴大。二季度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在政策的作用下將會出現邊際改善,需求將會有所回升,特別是上年同期基數較低,加上國際市場價格雖然出現減緩的趨勢,但仍存在上漲的一些不確定性,并考慮到當前農產品特別是生豬價格又出現了反彈,二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存在上漲的動力和基礎,但由于部分行業產能的過剩,需求也只是邊際改善,總體需求不足仍還比較突出,又形成對價格上漲的制約,估計二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3%左右。
主要經濟指標預測結果顯示,二季度國民經濟總體運行仍保持基本平穩的態勢,主要經濟指標雖然有些變動,但變動并不大。經濟的平穩運行說明經濟上行的拉力和下行的拉力仍處在膠著狀態,需要實施更大力度的宏觀調控政策,積極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加大經濟上拉的力量,促進經濟的進一步回升向好。
宏觀調控政策有進一步加大的必要,
要在總量政策和貨幣政策上發力
今年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的實際結果和對二季度主要經濟指標的預測結果表明,上半年國民經濟總體上保持了平穩運行態勢,但各項主要指標同時也顯示,經濟是在低于潛在經濟增速下的平穩運行,經濟仍存在上行的潛能,有必要進一步加大宏觀調控力度。
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要多在總量上發力。結構政策和總量政策對促進經濟上行均承擔著重要作用,但兩者側重點會有所不同,影響的效果也會不一樣。結構政策更多的是側重于制約經濟增長的短板、需要重點支持的領域等,其對整體經濟的效果是由點到面逐步顯現的??偭空吒嗟氖莻戎赜趯Ω魑⒂^主體、各經濟環節、各經濟領域的全面發力,其對整體經濟的效果是通過市場向各微觀主體、各經濟環節、各經濟領域傳導而體現。從目前經濟運行情況看,要促進經濟的進一步回升,關鍵的是要激活各微觀主體,疏通各經濟環節,提振各經濟領域,宏觀調控需要在總量上多下些功夫、多花些力氣。
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要多在貨幣政策上想辦法。在總量政策上,財政政策已比較明確,財政預算報告顯示,今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8.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預算赤字率擬按3%安排,與上年持平;新增地方專項債3.9萬億元,新增超長期特別國債1萬億元??偭可霞哟蠛暧^調控力度的空間可能要落在貨幣政策上,實際上貨幣政策也是有空間的,在量上和價上都存在調控的余地。針對今年以來貨幣供應量增速的放慢以及價格仍繼續走低的情況,要采取必要措施如降低準備金率、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以加大貨幣供應量的供應,保持略微寬松的流動性;同時也可考慮下調利率水平,降低微觀主體經濟活動成本,激發投資和消費的活力和動力。
全面深化改革正在積極謀劃,
眼下亟待對制約束縛經濟回升的
體制機制先行進行改革
中央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強調,中國的改革不會停頓,開放不會止步。面對制約高質量發展的不利因素,面對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面對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的困難挑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僅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而且也為促進經濟的回升向好提供新的力量和能量。當前應考慮對制約束縛經濟回升的體制機制先行進行改革。
要按照市場化改革的要求逐步取消一些限制性管制。要逐步取消一些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對居民購房、購車的限制性規定,釋放居民消費的潛能;要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加快戶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推動人口乃至勞動力的合理流動,推進新型城市化進程。
要按照法治化改革的要求推進市場經營主體的公平公正經營。要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重點是要圍繞著調動民營經濟積極性主動性,推動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等方面的改革;要圍繞著盤活農村資產,推動農村宅基地、土地轉讓、農業規模生產等方面的改革。
要按照擴大消費的要求推動釋放消費潛能的改革。要結合新一輪財稅改革,著力提高居民收入占國民總收入比重,增加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特別是在經濟增長偏慢的形勢下,提高居民收入比重顯得特別重要而關鍵;要嚴格落實法定年休假制度,提高法律的嚴肅性,確保居民有足夠的時間消費,必要時也可考慮做出上半年增加長假的制度性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