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熱點專題 > 改革熱度指數 > 媒體報道

界定熱度指數概念 注重改革評估公平

時間:2021-07-24 01:05

——基于改革熱度指數的探索(三)

 

本報3月11日和3月18日連續兩期推出有關改革評估運用“中國改革熱度指數”專題研究的報道,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廣西桂林讀者王智輝來函詢問“熱度指數”概念如何界定等問題,為此,3月20日記者再次專訪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眾調查部主任、“改革熱度指數”課題組研究員馮楚軍教授,馮楚軍教授就該問題給予詳盡答復。

可行性

“中國改革熱度指數”是通過采集和結構化處理網絡情緒數據、網絡輿情數據,對改革推進方式和改革效果進行評估,從而反映出不同地域和不同領域改革輿論的活躍程度和公眾對改革的態度評價?!爸袊母餆岫戎笖怠痹礁撸f明一個地方或者某個區域的改革氛圍越好。

改革評估本質上是公共政策評估,而公共政策評估是隨著政策實踐與政策理論研究的發展而產生的,是政策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自1951年美國學者拉斯韋爾提出“政策科學”的概念以來,世界各國學術界、政界對政策研究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政策研究的范疇也從決策前的政策分析逐漸擴展到政策制定、執行、評估等各個環節。特別是隨著政府對社會、經濟事務的干預和政府管理理念的轉變,逐步認識到政策評估的重要性。

按照公共政策理論關于“政策制定——政策執行——政策效果”的過程分析模式,基于政策制定的評估是政策評估的重要一環。通常而言,基于政策制定的評估涉及政策的合理性、協調性、可行性,對政策目標的設置是否合理,政策內容、政策工具之間的協調情況,政策內容的可行性和政策實施的可行性進行評估?!爸袊母餆岫戎笖怠敝饕轻槍Ω母锫鋵嵡闆r的評估,所以就省去了政策制定環節的評估,直接針對政策執行和政策效果進行評估。特別是基于大數據意義上的評估,政策制定階段的數據在網絡上搜集于政策固然有參考意義,但是相比較全國各地市的排名而言,從整體上省去政策制定評估,也是確保各個地市評估公平的內容。

因此,要評估改革落實情況,需要在考慮政策執行和落實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網絡數據中改革評估信息的可獲得性。課題組將政策執行和落實過程中的政府宣傳、公眾參與、社會反響、社會評價,作為改革評估的內容,并在此基礎上確定宣傳度、參與度、反響度和獲得感的指標體系,即“三度一感”評價指標。改革熱度值是基于“三度一感”指標獲取的網絡信息,經過模型建構后的評估數據,包括全國、地級市的綜合熱度值,分地區的領域熱度值,分地區的維度(“三度一感”)熱度值。

宣傳度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運行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公共政策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基礎。只有堅持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才能保證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并促進政策決策民主化、科學化,促進政策得到順利、有效的貫徹執行。大眾傳媒作為第四種權力,對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公共性、有效性影響重大,公眾依賴大眾傳媒“平臺”討論、參與公共事務。相比較傳統的大眾傳媒宣傳模式,互聯網大數據階段的大眾傳媒突破了單項宣傳模式,而是在互動中營造氛圍、影響輿論,特別是對于公共政策問題的認定、議程設置、方案規劃等作用增強,并貫穿于政策全過程。大眾傳媒從政策問題關注到政策執行、政策績效評估、政策監督等環節,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作為公共政策的一種,全面深化改革政策的執行、落實,離不開公眾的參與討論、訴求表達和監督等。首先,改革宣傳是改革政策執行過程的起始環節和一項重要的功能活動。要使改革政策得到有效執行,必須解決對改革政策的認識問題。對改革政策的意圖、內容和實施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夠促進改革的有效落實,這就需要有效的改革宣傳。其次,改革宣傳既是對改革意圖、內涵的闡釋和細化,也是建構改革工作共識的過程,更是改革落實的重要環節。各項改革政策的宣傳力度如何,不同地區、不同領域或許有所差別。但是總體上對全面深化改革年度任務進行宣傳,應該是各地區共同的選擇。關于改革政策的細化、改革政策的實施、改革政策的督查落實等,都會在改革宣傳力度方面有所體現。

參與度

公眾參與政策評估。一方面,公眾是公共政策的受眾,是公共政策的消費者。另一方面,公共政策的“公共性”要求政府提供公共政策必須要最大限度滿足公眾的需求,公眾的體驗能夠為公共政策效果提供直接經驗。因此,公眾參與是公共政策評估重要內容。

就改革政策評估而言,公眾是各項改革直接作用的對象,改革工作能否產生良好的效果,除了取決于改革政策的質量、改革執行的力度以外,還取決于作為改革客體的公眾的參與程度。公眾參與包括政府自上而下主動邀請公眾的參與,也包括政府對公眾自下而上發起的參與進行積極的接納。對于政府而言,無論是從政策合法性來源,還是政策的實施乃至政策評價,都要為公眾參與提供機會和途徑。

如何在黨和政府大力推動改革落實的同時,積極發動公眾有效參與,始終是改革的一個重大策略問題。一方面,在政府落實改革的過程中,公眾的參與有助于增強主人翁意識,擴大改革政策的權力基礎和政策資源的提取范圍,增強改革政策的整合能力;另一方面,公民參與改革有利于政府及時和充分有效地了解公眾的利益訴求,增加公民對改革執行內容的認知和支持,提高對政府的信任感,進而積極推動改革落到實處,提高改革的成效。

反響度

公共政策執行中的公眾評價是公眾利益訴求的表達,在體驗到公共政策執行效果后的評價也更具針對性,這種公眾評價對政策制定者而言是搜集公眾訴求的最佳方式。而且,公共政策的出臺,也需要政府與公眾之間良性互動,比如:政策的解釋、政策執行意見的征集,對于緩解公眾輿論壓力、保障公眾知情權、提升政府公信力都有積極的作用,從而保障公共政策的有效性。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不再被認為是虛擬的,也不僅僅是現實社會的延伸,而是已經與現實社會高度融合。公眾對改革的關注、參與和討論,也必然在網絡上留下諸多的痕跡和記錄。雖然由于信息鴻溝的存在,并非所有關心改革的群體都能夠使用網絡關注改革、參與改革,但是網絡業已成為公眾表達改革意見和建議的重要途徑,也是反映社會情緒的重要方式。

一方面,網絡是公眾表達改革意見、建議的重要方式。對于一項改革政策而言,無論是作為直接利益相關者還是間接利益相關者,公眾的參與和意見表達都十分重要。公眾參與不僅是改革政策合法性的需要,也是表達意見和建議的重要方式。改革政策的執行,需要公眾的知曉和意見表達,公眾了解改革、討論改革是改革能夠得到有效落實的前提。只有公眾的積極參與,才能對改革政策的執行進行廣泛的社會監督,這也是促進政策執行到位、監督改革落實到位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公眾參與也是公眾對于改革情緒的折射。一項改革政策,公眾參與的程度、意見表達的情況、建議的主要內容等,都能夠折射公眾對于改革政策的態度。適度、有序、有效的公眾參與,也是改革政策執行信息反饋完整性和科學性的需要,有助于改革政策執行的調節,特別是一些在執行環節中暴露的問題,通過公眾的反饋,能夠及時調整從而阻止問題的惡化,維護公共政策的權威性。而且,從整體上對于公眾參與的研究,也能夠對于改革政策進行完善。

獲得感

獲得感是對公共政策的滿意度的評價,主要是針對公共政策實施效果的評價,評價政策對象和公眾對公共政策產生的影響、結果的感受,包括社會綜合體驗和個體體驗。具體來說,公共政策的滿意度評價包括公共政策的實施對政策對象相關環境的影響。公眾對公共政策的滿意度調查源于兩個方面的體驗,社會體驗和個人體驗。社會體驗是公眾對公共政策實施后帶來周邊環境變化的感受,個人體驗主要是公共政策實施給個體自身帶來的影響。就社會體驗而言,比如:公共政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對社會環境的影響。就個人體驗而言,比如:公共政策實施后對個人環境的變化,個人經濟效益的變化等。如果公共政策能夠讓政策對象滿意,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得公眾積極社會反響,那么這種公共政策成效就是顯著的。將獲得感作為衡量改革成效的標準,是一種結果導向的指標??梢哉f,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是改革的目標,也是改革成果的集中體現,更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

群眾的獲得感以群眾的期盼為基礎,是一種基于訴求滿足,只有朝著群眾期待的改革方向、滿足群眾改革訴求,才能帶來并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同時,獲得感是以人民群眾受益為核心,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群眾有收獲、得實惠分不開的。如果缺少物質保障,空談改革獲得感,不僅違背改革初衷,也必然難以持久。此外,獲得感的提升和安全感、幸福感也是分不開的,獲得感能夠夯實安全感,與幸福感相輔相成。只有安全感的增強,幸福感的提升,獲得感才能真正提升。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