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記者從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央一攬子特殊支持政策出臺以后,在雄安新區迅速落地生效,各項任務均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疏解人員保障進一步加強。建立京籍疏解人員子女在雄安新區就學及回京就學保障機制,服務京籍疏解人員子女在雄安新區入學。完善養老、醫療、住房制度體系,實現疏解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醫保待遇、住房公積金待遇不低于北京同期水平。疏解單位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提取、貸款實現“京雄同城化”,繳存基數上限執行北京標準;疏解人員在新區租購住房,住房公積金提取政策不低于北京標準,也可按照北京政策向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申請貸款。
科技創新資源加快集聚。雄安新區構建制定出臺《河北雄安新區支持企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等12個科技創新支持政策。持續完善自貿試驗區外資跨境流動政策體系,鼓勵外資企業建立研發中心,組織國內企業參與對外技術合作研發。設立100億雄安產業投資引導基金、10億雄安央企疏解基金等,推動成立5億種子基金、10億天使基金、10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為各類企業成果轉化提供資金支持。
創新載體平臺加快建設。雄安新區建立科創中心、中試基地、中關村科技園、軟創街區等10余個創新平臺載體。2023年實現高新技術企業入庫323家、較上年增長47%,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404家、較上年增長206%。
京雄政務服務加速同城化。目前已發布兩批次107項京雄政務服務同城化事項清單,涉及教師、醫護人員、注冊建筑師等資質資格互認、社保及公積金轉移接續等相關業務,實現了“北京的事雄安能辦、雄安的事北京能辦”。
創投企業所得稅試點有序推進。2023年9月25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雄安新區公司型創業投資企業有關企業所得稅試點政策的通知》(財稅〔2023〕40號)。雄安新區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后全國第三個試點城市。
人才政策體系更加完備。出臺“雄才十六條”,對高端人才實行“特崗特薪”,為創新人才提供了資金支持、工作便利、生活服務等各方面保障,為創新平臺、創新應用場景落地新區持續賦能。2023年以來,雄安新區新增創新創業人才3萬余人,發放雄才卡10481張,100多位兩院院士、2000名高層次人才、2萬余名大學生到新區交流訪問。
雄安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丁曉龍介紹,下一步將推動中央一攬子特殊支持政策成效進一步擴大,不斷完善疏解配套政策體系,加快首批疏解項目建設,全力做好第二批疏解項目承接保障,持續引進符合雄安新區發展定位的市場化疏解項目,加快聚集“功能”要素;匯聚優質創新資源,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雄安新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推動更多國家級創新平臺落地,探索開展新型研發機構事業單位設立工作,加快集聚“創新”要素;用足用好“雄才十六條”,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供應鏈、價值鏈“六鏈”融合發展,集聚“人才”要素,加快將雄安新區建設成為新時代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