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改革動態 > 本會新聞

趙艾: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推動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4-03-15 20:08

  2024年3月14日,我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趙艾應邀出席在人民日報社舉辦的“數智賦能:銀發經濟的創新發展之路”活動,并作為演講嘉賓發言。

  趙艾講到,發展銀發經濟意義重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關于老齡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關于人口老齡化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深遠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口老齡化是世界性問題,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是深刻持久的”;關于老齡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努力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活力和機遇”等等。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老齡工作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為發展銀發經濟指明了前進方向。發展銀發經濟,無論從理論、政策還是實踐看,都事關全國發展大局。發展銀發經濟是推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銀發經濟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文化問題乃至政治問題。

  趙艾講到,發展銀色經濟要深刻領會中央精神并抓好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2023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要發展銀發經濟。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銀發經濟。今年國務院公報發布的[2024]一號文就是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落款日期為1月11日的《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共五部分26條。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要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發展銀發經濟是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遇到的困難和需要協調的事情很多。要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滿足老齡人口多方面需求,提高老齡人口生活品質,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諸多問題入手,系統思考,統籌考慮。

  趙艾講到,發展銀發經濟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發展的最新成果,與數字經濟的發展密切結合。中國的老齡人口和老齡問題十分獨特。不僅老齡人口規模大,而且結構和需求十分復雜。據我國人口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已達2.97億人,占全國人口的21.1%,預測2035年左右,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我國將由中度老齡化社會邁入重度老齡化社會。目前,我國46-60歲人口約3.37億人,超過3億人處于“備老”階段,從現在開始至未來10年間,我國將迎來史上最大老齡人口增加潮。老齡人口的分布,城鄉、地域、職業、收入、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健康(包括生理,也包括心理)狀況、有無子女、是否單身(包括失偶)等方面差異性都很大,養老的需求和支付能力也有很大差異。統籌解決不同層次,不同需求老齡人口的養老問題,要充分借助高技術手段。用人工智能和數字化賦能銀發經濟發展。近些年,人工智能以超乎人類想象的速度和規模迅速發展。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演進。受其影響,人類社會的工作、生活、學習都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對我國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將革命性地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這種巨大的變化無疑會影響引銀發經濟的發展。比如新冠疫情期間使用過的健康碼和行程碼就可以用來為老齡人口服務。

  趙艾講到,發展銀發經濟,要以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和命運的關鍵一招。毫無疑問,也是發展銀發經濟,解決我國老齡人口問題的關鍵一招。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毫無疑問,也應成為我國銀發經濟發展中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擴大對外合作交流的鮮明標識。前面提到的國辦今年一號文件的總體要求里強調,發展銀發經濟,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促進事業、產業協同。通過深化改革破除影響和阻礙銀發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作用,推動銀發經濟發展中各生產要素配置的市場化。要充分發揮各類企業和優秀企業家的作用。讓優秀企業家精神成為推動銀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要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打破資源配置的地區封鎖和行政壟斷。同時要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為銀發經濟的市場化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體制機制環境。老齡人口的醫食住行娛,養老模式的選擇,無論是居家、社區、福利機構還是市場化服務,都有許多體制機制問題需要加以解決。從對外開放角度看,既要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模式,也要加強養老經驗做法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還要放開相關的服務領域,允許外國機構和外國投資者進入。特別是在銀發經濟開放過程中要加強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與國際規范的對接。要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形成銀發經濟發展的“中國經驗”“中國方案”“中國模式”。通過深化改革開放,充分激發促進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外在活力。使老齡人口不再是家庭、社會和政府的負擔,而成為充滿生機和活力,具有新業態、新模式、新賽道的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內容。使養老成為康老、怡老、益老的未來產業,而不是傳統的夕陽產業。

  趙艾講到,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也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的重點研究領域之一。為了加強這方面的研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成立了一個康養專業委員會,專門負責研究這個領域的理論、政策和實踐重大問題。目前已經形成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我們愿與社會各個方面加強合作,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推動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總而言之,要通過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使銀發經濟的發展“青山依舊在,代代夕陽紅”。

  此次活動由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人民日報社中國城市報等單位主辦或支持。民政部原副部長、國家民委原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陳虹,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于建偉,人民城市報副社長常萬紅,中國外商投資協會開發區工委高級顧問毛才高等參加活動并發言。出席活動的政府官員、專家、企業家、媒體人士共100多人。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