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改革動態 > 本會新聞

彭森:全面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以市場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時間:2023-12-28 16:34
  【編者按】:12月21日,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指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廈門市委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改革(2023)年會暨地方全面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高層研討會”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本文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彭森的致辭。

 

  時值歲終年末,很高興從冰封雪飄的北方來到滿目青翠、鮮花盛開的海濱城市,美麗的鷺城廈門,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改革同仁共同參加中國改革(2023)年會暨地方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高層研討會。首先,我代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對這次會議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向遠道而來的專家同志們表示歡迎和感謝。廈門市一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試驗田。近年來,廈門市委、市政府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大膽創新,為全國提供了新鮮經驗,開創了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新局面。廈門市為這次會議的籌辦也付出了努力,做出了貢獻,這里我也要再次表示祝賀和感謝。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正好是45年前的1978年12月18—22日,中共中央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提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任務,掀開了中國改革開放偉大征程的新篇章。特別是在三中全會之前,中央從11月10日至12月15日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共開了36天。鄧小平同志在閉幕會上發表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確立了改革開放新階段我黨的思想路線。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40年來,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的試,勇敢的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 通過45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從1978年到202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從3600多億元增長到121萬億元,占世界經濟比重從1.8%躍升到18%。中國經濟在世界的排位由第11位上升到第2位,貨物貿易總額居全球第一位。人均GDP從200多美元上升到1.27萬美元。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今年也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10周年。十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改革開放旗幟,果斷作出五位一體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決策。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向推進的嶄新局面。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前所未有,改革的廣度、深度、力度前所未有。全面深化改革成為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征。這一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認識有了新飛躍。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寫入決定,提出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十八屆四中全會以全面依法治國為主題,理論上解決了改革與法治的關系。十九屆四中全會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表述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基本制度。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任務。這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創新與突破。改革的實踐進入了新境界,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特別是全國統一大市場體系的基礎性制度建設,如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行政審批制度,以及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經濟體制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

  今年還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階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本月中旬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刻分析了當前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系統部署了2024年的經濟工作。因此,今天的會議也是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一次會議。

  從全球看,當前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十分復雜嚴峻。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政治、經濟、安全格局繼續發生深刻的變化,各種風險和不確定性持續上升。一方面,近幾年來,美國奉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聯合其盟友把中國定位為長期的、戰略性的最大挑戰。對我國“脫鉤斷鏈”、去中國化,進行遏制打擊。新冷戰卷土重來,全球化進程嚴重受挫。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復蘇步履維艱,美國等發達國家貨幣政策緊縮的外溢效應不斷顯現,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速下行。聯合國貿發會上月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從2022年的3.1%降到2.7%。世貿組織預測,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僅增長1.7%,明顯低于過去12年平均2.6%的增速水平。這無疑進一步加大了我國外貿出口的下行壓力。

  從國內看,三年疫情后的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一方面,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拼經濟、穩增長、穩就業、防風險、提信心的宏觀經濟措施密集出臺,從減稅降費、降息降準到增發國債,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一些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的政策開始顯效。前三季度GDP增長5.2%,10月、11月份也延續了這個回升向好的態勢。聯合國貿發會的估計是比全球增速高一倍,看來完成年初計劃是沒有問題的。另一方面,經濟恢復發展的基礎還很不鞏固,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巨大的風險和挑戰。前三季度“三駕馬車”中,除消費逐步回暖外,外貿整體下降0.2%,10月出口-6.6%,11月出口增長1.7%,結束了持續六個月下降的趨勢;1至11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9%;其中,10月僅1.2%,11月2.9%;11月CPI、PPI分別下降了0.5%和0.3%,仍處于負增長區間。其原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幾點: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綜合起來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經濟回升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但是明年經濟下行的壓力仍然很大,市場預期沒有根本好轉,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有效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

  如何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所謂硬道理,就是相對其它軟道理,必須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而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何在呢?會議強調:“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說到底,改革開放還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早日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一招”。必須用市場化改革的思路來破解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實際上,會議公報在回顧2023年工作時,也是把改革工作放在最前面,“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需、優化結構、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風險,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這是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大亮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另一個亮點就是對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黨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方法論。黨的十八大以來,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今年的提法,針對新時代新形勢作出新的完善,體現對“穩”與“進”、“立”與“破”辯證關系的深刻把握。首先,穩中求進,強調的是要在“穩”的基礎上推動“進”。不穩難以前進,“穩”是大局,是“進”的重要基礎。那么穩什么呢?會議也明確提出,要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多出有利于“三穩”的政策。其次,以進促穩,是對近十年來穩中求進提法的更積極的完善和創新。穩不是我們的目的,“進”才是我們的目標和方向。要以進促穩,通過“進”來實現“穩”。穩中求進,穩中有進,才能實現以進促穩。這里的“進”,當然主要是指高質量發展要有進展,同時很重要的是市場化改革也要有新進展、新突破。從短期看,出臺宏觀政策的組合拳當然有利于“三穩”,但從中長期看,我們必須把深化改革作為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的重要抓手。只有重大改革有了新進展、新突破,才能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改善市場預期,提振社會信心,才能實現長期的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最后,先立后破,字面意思是破舊之前先要立新,強調的是統籌兼顧“穩”與“進”的關系。各項工作的“進”,必須做好規劃,統籌協調,謀定而后動,蹄疾而步穩。各項改革的推進必須堅持立字當頭,先立后破,處理好改革開放與依法治國的關系。還要及時對改革成果進行評估,做到改革的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的統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有一個重要的亮點值得關注。會議提出:“要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持續注入強大動力。”這意味著繼劃時代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劃時代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創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新局面,黨的二十大后可能就新一輪改革作出重要決定,將再次開啟以改革開放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從12月16日起,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集中推出和發表了一批關于深化改革的重要訪談和評論員文章。這一方面是對改革開放45周年的紀念,也是對新一輪深化改革開放的動員。近一年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一直在按照黨的二十大精神,從中國目前發展改革的實際出發,研究新時代新征程改革的重點任務。我認為,研究新一輪改革應在思想上、制度上、工作上做好準備。

  第一,一定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大膽探索,守正創新。解放思想是改革開放的前提條件,也是45年來中國改革的基本經驗。45年來,每一次改革的深化,每一項重大改革方案的出臺,都是以解放思想為先導、為條件的。沒有思想解放,就不可能探索創新,任何改革突破都是難以想象的。在45年前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思想準備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同志語重心長地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 這段話如今聽起來仍然振聾發聵。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也強調:“沒有新一輪的思想解放,就沒有新時代改革的大突破。”因此,為了迎接新一輪改革開發的到來,我們一定要始終高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旗幟。

  第二,一定要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突出重點,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目標模式,是中國改革經過長期探索取得的歷史性成果,它的實踐也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紀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必須積極穩妥地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大幅度減少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實事求是地說,經過45年改革,中國改革取得的成就是歷史性、革命性、開創性的,但是我們距離建成一個成熟、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有差距,“重點領域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例如,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仍未理順,市場體系特別是要素市場發展尚不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還難以發揮決定性作用;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干預仍然過多,一些行政壟斷、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嚴重影響了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運行。國家之間的競爭最根本的是制度的競爭,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面對百年變局,為了解決我們制度上的短板問題,近年來,中央先后在積極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健全公平競爭審查制度、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市場化改革的文件。這些文件有的已經落實,有的正在積極推動落實。我前不久在一次內部研討會上曾經說過,下一輪深化改革要突出抓住三個重點:一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各項任務中,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二是在經濟體制改革中堅持以市場化改革為重點;三是在推進市場化改革中,要重點聚焦在培育有活力、創造力、競爭力的市場主體方面,聚焦在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方面,聚焦在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基礎性制度,如產權制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等方面。這個觀點12月16日在接受央視焦點訪談節目采訪時也談到過,社會反響很好。

  第三,一定要堅持重大改革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相結合,通過基層改革試驗為面上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試點先行,“摸著石頭過河”是中國改革的一條基本經驗,也是改革創新中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體現與實踐。本世紀以來,由于強調依法治國,強調改革的頂層設計和整體協調推進,基層的探索試點明顯不足。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當前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推進改革的復雜性、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亞于40年前,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相結合,不失時機,蹄疾步穩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近幾年來,中央先后批準在深圳、浦東、浙江等地開展綜合授權改革試點,通過清單式、批量式申請和批復,按照法定程序一攬子綜合授權進行試點。清單中涉及法律的,要經全國人大審批授權,涉及國務院權責或國務院規章的,由國務院授權。通過這種清單式、批量式的申請和授權,把解決一些重大體制機制問題需要的權力真正交給試點地區,試點地區將具有全面的改革自主權。這種通過立法機關綜合授權改革試點的方式,為突破“無人區”、“深水區”重大體制機制問題的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據??梢哉f,“綜合授權、先行先試,清單式批量式改革試點”正在成為推動改革的新模式。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強調,抓好試點對改革全局意義重大,要調動基層的改革積極性創造性,鼓勵差異化的改革試驗。近幾年來,各地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敢試、敢闖、敢為,也創造了大量的經驗。今年9月,中央批準廈門進行綜合授權改革試點,開啟了廈門市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新階段。廈門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指示,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直接領導支持下,深入動員,統一認識,細化方案,分工落實,試點工作全面啟動,目前進展順利。

  最后有一句話想送給廈門市和創造提供了改革成功案例的各地同志: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祝愿廈門市勝利完成綜合授權改革試點的使命任務,祝各地在改革實踐中大膽探索、與時俱進,創造更多更好的經驗和案例。大家共同努力為加快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做出貢獻。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