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正經歷新的調整期,經濟復蘇分化、通貨膨脹、糧食危機、能源安全等相互交織,加深全球發展失衡。值得慶幸的是,雖然面臨多種挑戰,全球貿易仍在向前發展。若想克服當前面臨的最緊迫挑戰,全球需要更多的貿易和合作,各國也需要建立開放的市場。
今年以來,受高通脹、高庫存和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影響,全球貿易持續處于疲弱態勢。
世界貿易組織(WTO)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球出口額同比下降4.6%,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1.3%,二季度同比下降7.8%。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伊維拉近日發出警告,全球貿易已出現“斷裂的痕跡”,這很可能會拖累世界經濟增長。
出口強國紛紛受挫
從全球范圍來看,以德國、日本、韓國為代表的傳統出口強國,今年以來均面臨著出口乏力甚至大幅下滑的挑戰。
德國聯邦統計局最新公布的外貿數據顯示,9月,德國經季節調整后的出口額達1265億歐元,環比下跌2.4%,同比下跌7.5%。與今年2月1371億歐元的單月出口額最高紀錄相比,德國9月的月度出口額已下跌超過8%。
德國聯邦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部長哈貝克表示,外貿疲軟對德國經濟的打擊比其他國家更為嚴重。一些經濟研究機構預計,今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下降0.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德國將是今年七國集團中唯一一個出現經濟萎縮的國家。
素有全球貿易“金絲雀”之稱的韓國,日子也不好過。受半導體出口遇阻以及對中國出口低迷的影響,自去年10月起,韓國月度出口額已連續12個月同比下降,其同比跌幅在今年1月一度高達16.4%,并導致韓國從2022年初起連續15個月出現貿易逆差。
雖然今年10月韓國出口重新迎來增長,但短暫的復蘇仍不足以扭轉頹勢。特別是韓國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半導體,該品類商品出口額在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分別下跌40%、34.8%與22.6%,距離重回增長軌道仍較為遙遠。
作為全球貿易的重要支柱,集裝箱運輸行業的變化反映了未來貿易走勢。近日,全球航運巨頭、貿易“風向標”馬士基宣布將裁員至少1萬人,以降低成本。受此消息影響,馬士基公司股價大跌超16%,創下3年來最低水平。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全球貨運市場或將遭遇寒冬。
馬士基的動作,無疑向市場傳遞了重大信號。有分析指出,目前全球航運市場供需嚴重失衡,世界經濟面臨高通脹、高利率、地緣政治沖突等多重挑戰,加之去庫存進程緩慢,國際物流企業的生存越發艱難。今年以來,集裝箱運價下跌和需求減弱打擊了全球航運業,預計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到2026年。
動能減弱分裂加劇
世貿組織在10月初發布的報告中,將今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增速從此前預測的1.7%大幅下調到0.8%。如果考慮商品價格普遍同比下跌的現狀,全球貨物貿易額將為負增長。
將全球貿易分為商品貿易與服務貿易,前者的衰退更加明顯。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數據顯示,相較全球服務貿易在本輪加息周期開啟之后仍保持增長,全球商品貿易規模較去年峰值已下跌近15%。
全球貿易動能減弱的背后,是世界開放趨勢“遇冷”。最新發布的《世界開放報告2023》顯示,2022年世界開放指數為0.7542,延續了近15年來總體下降的走勢,這一數據比2021年下降0.4%,為2008年以來第二低的水平。“寒意”之下,經濟全球化陰霾重重。
當前,世界正經歷新的調整期,經濟復蘇分化、通貨膨脹、糧食危機、能源安全等相互交織,加深全球發展失衡。同時,一些國家“脫鉤斷鏈”、筑起“小院高墻”等做法,大大增加了世界經濟不確定性。
值得慶幸的是,雖然面臨多種挑戰,全球貿易仍在向前發展,這意味著“去全球化”的說法沒有得到數據支持。伊維拉表示,世貿組織并未發現更大范圍的“去全球化”跡象,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量仍然相當可觀,就連中美、中歐之間的貿易也相對強勁。
不過,伊維拉指出,全球貿易正在出現一些新的分裂跡象,尤其是中間產品作為衡量全球供應鏈健康的標準,其在世界貿易的份額已從新冠疫情前的51%下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48.5%。
世貿組織預估,如果世界經濟分裂為兩個貿易集團,從長遠來看全球GDP將下降5%,相當于蒸發了一個日本的經濟規模。IMF則認為,若貿易分裂長期持續,全球經濟規模將最多縮水7%。
加強合作應對挑戰
“如果想克服當前面臨的最緊迫挑戰,需要擁抱貿易而不是拒絕貿易。”世貿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奧薩強調,全球需要更多的貿易和合作,以有效解決共同面臨的安全、包容性增長和氣候變化等重大問題。
當前,經濟全球化舊力量衰退、新力量萌芽,更需要各國“拉手”而非“松手”。以綠色低碳轉型為例,數據顯示,2022年世界綠色進出口總額僅占世界貨物進出口的18.2%,這意味著該領域仍有很大增長空間。有分析指出,根據聯合國有關機構測算,實現《巴黎協定》設立的全球溫升控制目標,需要投入近100萬億美元,這一海量資金絕非一國所能承擔,綠色低碳供應鏈的構建、碳市場的互聯互通、碳稅政策的協調等,都需要全球開放合作,共同把全球市場的“蛋糕”做大。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來,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貨物貿易累計規模達到19.1萬億美元,實現年均6.4%的增速,高于同期全球貿易增速。
“‘一帶一路’是一個真正的機會。”聯合國貿發會議全球化與發展戰略司司長柯睿智表示,發展中國家之間有許多資金和技術流動的機會,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可以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
面對諸多全球性挑戰,各國需要建立開放的市場。伊維拉表示,一個開放且可預測的全球市場會讓所有人受益。西班牙前外長、巴黎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岡薩雷斯表示,在開放市場的建立上,中國與歐洲能夠攜手共進,并改革全球的多邊貿易體系和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