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領域改革

聚焦核心競爭力與核心功能推進國企改革

時間:2023-11-15 14:4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劉現偉

  新中國成立后,國有企業為我國構建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建立了歷史功勛。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始終發揮著牽引性作用。進入新時代,國有企業在堅持改革創新、開拓進取、攻堅克難,在做強做優做大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取得了明顯成效。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和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我國高質量發展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任務艱巨復雜,對國有經濟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國有經濟要不斷增強國家戰略安全保障能力

  當今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伴隨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和國際關系深刻調整,地緣政治等傳統安全風險明顯上升,非傳統安全風險持續蔓延,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因素相互交織,國際安全風險點增多。隨著世界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對國有經濟穩定宏觀經濟大局、保障國家政治安全、關鍵領域戰略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面對復雜的國際局勢和嚴峻的外部環境考驗,國有經濟要以保障國家戰略安全和發展利益為第一要務,充分發揮“穩定器”、“壓艙石”的作用,及時有效化解各類重大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確保國家重要戰略資源供應、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以及突發事件的應急保障,當好國家政治經濟安全的堅定基石。要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著眼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加快國有企業的綜合能力建設,不斷增強國際話語權,切實提高國有企業在國防軍工、戰略科技、糧食、能礦資源方面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增強國有經濟在國家戰略安全重要領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應對化解重大風險挑戰的能力。

  國企要把科技創新擺在核心位置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呈現智能化主導、融合式“聚變”、多點突破的態勢。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努力搶抓新產業革命的歷史機遇,加大對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機器人、量子計算、生物技術、新能源等關鍵技術領域的人財物投入,加速布局戰略新興產業,力圖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全球科技競爭日趨激烈,我國部分行業領域“卡脖子”問題依然突出,在關鍵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軟件等方面還存在短板瓶頸。面對新一輪科技競爭的新形勢,國有企業要把科技創新擺在“頭號工程”核心位置,全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大幅增強國有經濟的產業控制力、安全支撐力、科技創新力,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主力軍、科技創新的國家隊和眾多原創技術的策源地。

  國有經濟要擔負起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任

  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我國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并且形成了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經濟政策體系,正在引導中國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但仍然存在結構性供需失衡突出、質量效益不高、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問題,既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又面臨多重風險挑戰。

  國有經濟要擔負起持續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歷史重任,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在關系經濟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短板、強弱項。突出關鍵領域、關鍵環節、關鍵技術、關鍵基礎設施,實施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為建設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堅實支撐。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設備、綠色環保等布局力度,強化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裝備、芯片等高端制造業布局,加大5G、數據中心、衛星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平臺、物聯網平臺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在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形成一批先進產業集群。

  國有經濟要發揮構建新發展格局主力軍作用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新發展階段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要打造能夠自我循環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加速解決各類瓶頸問題,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建成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國內國際大循環,全面提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效率水平。當前,我國國際合作能力和競爭能力不夠強,部分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缺失,經濟體系的國際大循環處于不平衡、不平等、不安全的狀態,不僅制約了參與國際大循環的層次水平,還影響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順利形成。

  國有經濟要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主力軍作用,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全力推動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新跨越、新突破,打通創新鏈產業鏈和資本鏈,加速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產業鏈、供應鏈瓶頸問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國有經濟應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保障人民利益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正是基于對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深刻洞察,黨中央及時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人民性是國有經濟的根本屬性,國有資產屬于全體人民,國有經濟是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主動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刻變化,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改革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更多造福全體人民,提高全體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一方面,要強化國有經濟基礎保障作用,確保糧油、能源、基礎設施等公共產品優質優價充足穩定供給。另一方面,要積極參與醫療、養老、教育、住房等人民群眾關心領域的公共服務供給,不斷鞏固提升國有經濟對公共服務體系的支撐保障能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國有經濟應深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

  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國內外新形勢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面臨更高歷史使命的期待和改革要求,國有經濟需要更大的決心和更切實的行動來破除改革中的阻力與障礙,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上持續突破,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推進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發揮關鍵引領作用。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著全國大量的重要資源要素,深化國有經濟市場化改革、優化國有經濟資源要素配置方式,對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都具有重要意義。

  國有經濟要適應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要求,加快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地見效,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和結構,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大幅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要積極發揮輻射引領和帶動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從而更好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推動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