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青年理論學習小組聯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舉辦專題學習活動,邀請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田志磊做“我國職業教育的痛點和政策調整思考”專題報告,該活動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社科基金社科學術社團獎勵資助的系列活動之一。
田志磊研究員根據常年的實地調研形成了對我國職業教育比較深入而獨到的見解。他認為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和沿海產業的轉移,近年來中西部職業教育取得比較可觀的發展進步,但沿海地區由于制造業的遷出和轉型升級,原本發展良好的職業教育出現了一些分化。
田志磊研究員分析,近幾年教育財政對職業教育投入很大,但職業教育卻出現普教化、升學化和貴族化的趨勢。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差別越來越小、職業教育更加注重本科升學率,以及職業院校的校舍、設備、生均成本、教師工資等標準日益提高。但另一個現象卻是,在高等教育本位和普通教育本位的環境和背景之下,職業教育的聲音卻越來越弱。職業教育的政策調整往往反應的是不同部門博弈的結果,職業教育并不代表行業的利益,成為獨立于行業之外的力量。
田志磊副研究員通過實地調研發現,在某些省市地方也產生了職業教育發展良好的經驗和做法。例如江蘇蘇州的外商協會,從一個行業的角度積極參與到職業教育的政策制定和調整中,取得了正面的效果。再如浙江瑞安的技能人才培養依托企業內部的師徒制,也是來自實踐層面的有益經驗。
田志磊老師認為,現在有人主張提高職業教育占教育經費的占比,來提高制造業人才的培養質量,但他認為職業教育不應是昂貴的教育,增加經費的投入并不能直接提高職業教育。
田志磊副研究員認為,職業教育的規范化辦學、合規性改進應該是下一步的重點,對職業教育評價不應與普通教育是同一套標準,應該建立科學化的評價標準,而這應該有地方產業或行業協會的參與。同時,他認為對于社會關注度比較高的校企合作,也應該更加注重產業和行業協會與高職院校的合作、而不是個別中小企業的零散參與。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黨支部部分黨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副總編輯劉學軍、編輯部有關同志參加了學習活動。大家圍繞普教分離、職業教育如何有助于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等問題與田志磊研究員進行交流互動。大家一致表示,本次專題講座生動鮮活、內容豐富、信息量很大,通過學習對職業教育領域的相關問題有了一個全景式的印象,也對扎實的實地調研對理論和政策的重要性有了較為充分的認識。(王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