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午,國家數據局正式掛牌。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國家數據局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

十月二十五日,市民從剛揭牌的國家數據局前經過。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業內專家表示,國家數據局的成立將推動全面貫徹落實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提升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系統性和協同性,充分發揮我國海量數據規模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
當前,我國正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去年年底,《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發布,以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為重點,系統布局了數據基礎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今年2月,《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發布,強調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
與此同時,多方正加快數據要素領域布局,從體制機制、市場流通、產品研發、標準規范等多層次、多角度開展落地方案的深度探索。例如,近期北京、上海、貴州、湖北等地陸續出臺政策文件,明確未來幾年建成千億級規模數據要素市場的目標,并推進社會數據有序流通、加快數據資源開發利用。
賽智產業研究院院長趙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國家數據局的成立有利于協調數據基礎制度建設,將進一步協調各領域各地區加快數據產權制度、數據流通交易制度、數據收益分配制度和數據安全治理制度等細化落地,打通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制度壁壘,降低數據要素投入生產的制度性成本,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促進數字經濟發展。
隨著多方加快探索數據流通新模式、創新場景應用,數據要素價值持續釋放。今年4月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2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1.57萬億元,同比增長18%。此外,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數據交易規模超700億元,預計2025年整體市場規模將超2200億元。
不過,業內人士也表示,整體來看,當前我國數據要素市場發展處于初級階段,仍有需要繼續探索和細化的空間。
趙剛認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核心是數據要素供給和需求的高效匹配,國家數據局的成立有利于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例如,在供給側,統籌公共數據高質量供給,加強部門和區域的公共大數據平臺建設,推動公共數據的整合共享,統籌推進公共數據開放和授權運營,推動數據市場化流通交易和開發利用等,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在需求側,將進一步鼓勵政府和企業開放數據應用場景,挖掘數據資產價值,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增長。
中國信通院專家也表示,我國具有海量數據資源的優勢,為數據成為生產要素奠定了重要基礎,未來要進一步通過制度設計、技術應用和產業培育三條路徑并舉,將優勢轉化為能力,推動數據要素價值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