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郭蘭峰,海關總署副署長孫玉寧,廣東省副省長孫志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覃偉中,科技部黨組成員、秘書長林新出席,郭蘭峰介紹《規劃》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以下為發布會部分圖文實錄。
情況介紹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 郭蘭峰:非常感謝大家對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關心和支持,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一個重要支點。借這個機會,我向社會各界關心關注和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的朋友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2017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見證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粵港澳三地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其中明確要共同開發建設河套合作區。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指出要規劃建設好河套合作區。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深港協同開發河套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我們會同廣東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深圳市和有關部門,研究編制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前幾天這個《河套規劃》由國務院正式公開發布。
《河套規劃》是推進河套合作區開發建設的基礎性文件,我花一點時間給大家簡要作一個解讀。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三大定位、兩階段目標、四方面布局、四項重大任務、若干保障措施。
三大定位,也就是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
兩階段目標,是以2025和2035年為時間節點,在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要素流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目標。
四方面布局,即區域聯動格局、區內空間布局、分區監管布局、重大基礎設施布局。
四項重大任務,主要包括:一是協同香港推進國際科技創新,明確要推動深港雙方園區協同發展,支持港澳高校優勢學科發展能級躍升,聯手打造國際一流科技創新平臺;二是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明確要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突破發展,支持先進生物醫藥技術創新應用,加快布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沿領域;三是構建國際化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明確要便利科研人員進出,實施貨物分線管理,創新科研相關資金跨境流動監管,探索國際互聯網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加快建立更高水平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營造與香港趨同的稅負環境,實行國際化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全面接軌國際科研管理體制機制,建立高度便利的市場準入制度;四是打造匯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臺,明確要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構筑國際創新人才港,完善全方位科研服務,塑造國際化高品質的科研生活社區。
若干保障措施,也就是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強化法治保障、完善合作機制、加強組織實施。
《河套規劃》的出臺,有利于深圳市創新科技管理機制、對接國際通行創新規則、開展國際協同創新,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有利于香港將自身科技創新、金融開放等優勢與珠三角地區完備產業鏈深度銜接,推動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助推香港北部都會區規劃發展;有利于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打造世界級創新平臺和增長極。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與有關部門一道,做好溝通協調和跟蹤服務,全力支持廣東省和深圳市協同香港特區實施好《河套規劃》,推動河套合作區開發建設行穩致遠。
答記者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我們看到,近年來,中央針對橫琴、前海、南沙等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都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舉措,剛剛也介紹到,這次又對河套合作區發展作出了專門部署。請問這四個平臺的功能定位有什么不同?在謀劃研究《河套規劃》重點任務時有什么樣的考慮?
郭蘭峰:我們在研究區域政策的時候,始終堅持發揮自身優勢和當地特色,有針對性地支持在某一些領域發揮作用。剛才記者問的這個問題很好,我簡要介紹一下橫琴、前海、南沙、河套這幾個重大平臺的特點,包括一些支持政策。
近年來,黨中央先后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大家知道,這個地方在珠海橫琴,面積106平方公里?!度嫔罨昂I罡郜F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在深圳,原來只有15平方公里,現在擴大到120平方公里。國務院還出臺了《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這些都對重大合作平臺建設作出了明確部署。這次國務院又印發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以橫琴、前海和南沙、河套為主的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體系框架更加清晰完善。
從這四個平臺的名稱上,大家也能夠猜出來它的主要內容。在戰略定位上,這四個平臺各有側重,特色各異。
比如,橫琴緊緊圍繞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初心,立足服務澳門、推動琴澳一體化發展進行謀劃設計,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體制機制創新是一個大的突破。也就是說,橫琴的106平方公里主要服務于澳門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當然,在這其中,體制上有個重大突破,叫做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我們在工作中叫做“四共”。
前海主要圍繞現代服務業這一香港的優勢產業,支持深港在前海深化合作,攜手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也就是說,前海主要是與香港合作發展現代服務業。
南沙空間相對比較廣闊,突出的是“粵港澳全面合作”和“面向世界”兩個關鍵,布局一批協同港澳的產業項目,服務港澳的公共服務設施,攜手港澳共同擴大對外開放。
河套在這四個平臺里面的面積最小,深港兩個園區一共才3.89平方公里,但其科技創新特色明顯,具有深港跨境接壤、“一區兩園”的優勢,這邊是深圳,那邊是香港,香港的面積更小一些,集中承載了一批深港科技創新資源,在推動打造協同創新高地、有效支撐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基于這四大平臺各自的不同使命,我們在研究謀劃任務安排、政策舉措方面也作了差別化設計,可以說是“量身定做”。比如剛才說的,在編制《河套規劃》過程中,我們始終做到“三個堅持”。
一是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一方面,明確對實施特定封閉管理的海關監管區域人員進出、貨物流動實行“一線”、“二線”分線管理,促進創新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創造高度銜接香港及國際的科研制度環境。另一方面,支持深港開展跨學科基礎研究及技術攻關,不斷催生一批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成果。
二是堅持深圳園區和香港園區協同發展。支持深圳園區加強與香港園區建設時序、重點領域、重大項目的銜接,推動設施互聯、服務共享、創新協作,積極配合香港科技創新發展戰略,有力支撐香港北部都會區規劃建設。
三是堅持著眼全球配置一流科創資源。構建更加開放的創新體系,推動科技資源共享,吸引全球頂尖人才開展科研合作。充分發揮香港的“超級聯系人”作用,建設國際領先的科研實驗設施集群,率先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與有關部門和地方一道,支持河套合作區等重大平臺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先行探索、積累經驗,引領帶動粵港澳全面深化合作。
新華社記者:《河套規劃》提出要在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領導下,統籌推進深圳園區重大事項等。能不能介紹一下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的相關情況?另外,它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是什么關系?
郭蘭峰:大家知道,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了一系列區域重大戰略,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等一系列重大舉措。二十大之后,黨中央決定把這些重大戰略領導小組合并為“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來統管。我個人理解,就是要把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在區域經濟發展方面進行制度化、具體化,也就是要從更高層面、從戰略、從全局上來謀劃這些區域重大戰略,系統統籌各個戰略之間的重大政策。
這個小組的主要職能,當然粵港澳大灣區的職能也歸并到領導小組,是研究重大戰略的有關重大部署、重大規劃、重要政策、重點項目以及年度工作安排,協調解決重要問題,督促落實重大事項。對涉及到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議題,我們將專門邀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參加。同時,在領導小組之下,我們也可以根據重大事項、重大工作,成立專責小組或者部際聯席會議機制,具體推進某一項工作,也就是在一定時間內專職協調推動這件事。這是我回答的第一個問題。
粵港澳大灣區大家都很重視,這是我們國家的三大動力源之一,還有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是其中一個。習近平總書記很關心、很重視,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今年,總書記在廣東考察調研期間,又強調指出了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一個“支點”、兩個“地”,一個示范地、一個引領地。這是總書記對粵港澳大灣區從全局和戰略高度進一步的領航掌舵,也是對粵港澳大灣區賦予的新的重大內涵,同時也對各項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這個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我們領導小組辦公室將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按照領導小組工作安排,會同有關方面,繼續全力做好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重大戰略推進實施工作,及時協調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或者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切實把大灣區建設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