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去了諸城調研,重點是了解諸城國有企業改制前后的變化,調研中,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諸城國有企業改制前后的鮮明對照,改制前積重難返,改制后成效顯著
我為什么要去諸城調研?因為90年代諸城國有企業改革風風雨雨,姓“資”姓“社”爭論不休。時任山東省委書記趙志浩、省長李春亭要我去給省領導和廳局級干部講講國有企業改革。會上,有人提出,諸城國企改革議論紛紛,你認為諸城的改革是姓“資”還是姓“社”?我在回答時說,判斷的標準,只能按小平同志說的是否符合“三個有利于”。我看到一個對300個諸城青年職工的問卷調查,問卷的題目是:“假如有人偷公家的東西,你怎么辦?”答案有三個選擇:(1)與小偷作斗爭;(2)裝作看不見的;(3)你偷我也偷。問卷回收的結果:選擇與小偷作斗爭的只有14人;選擇裝作看不見的220人;選擇你偷我也偷的66人。這說明,這種企業財產的組織形式,職工并不關心,所以有人說:“國外有一個加拿大,中國有個大家拿?!碑敃r,對企業虧損并不在乎,“虧損好,虧損好,評比檢查不來了,工資獎金少不了”。改革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況。
90年代初諸城的國有企業虧損面大,債務負擔重,難以為繼。1992年上半年,市屬150家獨立核算的企業中,有103家企業虧損。時任市委書記陳光下決心改革,采取改制出售的辦法,以擺脫困境。但當時有人起來反對,認為這是國有資產流失,給陳光扣上“陳賣光”、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帽子。姓“資”姓“社”的爭論驚動了朱镕基總理。
20多年來的實踐證明,諸城企業改制是成功的,激發了企業的活力,積累了比較厚實的經濟技術基礎,有力地推動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人民也分享了改革發展的成果。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形勢下,山東諸城地區政府和企業游刃有余,2015年諸城的各類工業企業擁有省以上研發機構37家,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8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比達到39.5%;諸城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6.5億元,同比增長8.1%;財政收入88億元,同比增長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61億元,同比增長14.1%,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1599元和15833元??h域經濟基本競爭力位居全國百強縣第27位。這樣的成績與一些改革落后地區經濟的斷崖式下跌形成鮮明對比。改革是最大的紅利,早改革早主動,山東諸城是典型的例證。
二、堅持問題導向,分類指導,因企制宜,一廠一策,靈活采取不同的改制形式
諸城從1992年起從產權制度改革入手,以明晰產權關系為重點,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重組、外資嫁接、無償轉讓產權、破產、租賃等七種形式,對縣域企業進行全面改革。其中采取股份制形式的1家,股份合作制形式的210家,占改制企業的77.2%;外資嫁接7家,無償轉讓產權1家,破產的3家,兼并的2家,租賃的2家。
企業改制的形式,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逐步調整的。企業改制初期,主要采取股份合作制形式,對企業進行資產評估,將所有者權益中生產經營性凈資產折股出售給企業內部全體職工,把原來的國有(集體)企業改造成內部職工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業,職工通過勞動合作和資本合作,結成利益共同體。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僅靠職工入股籌資已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而且隨著企業做大與個人股本份額相應變小,產權對股東的約束力明顯減弱,職工對企業的關切度下降,特別是由于平均持股經營者所持股本份額太小,缺少足夠的責任感和壓力感。針對這些問題,諸城推行職工增資擴股、轉讓銀行貸款擴股、吸收社會資本參股,調整了股權結構。
分類指導,因企制宜,一廠一策,多種形式推進企業組織升級,對具備一定規模的企業,改組為規范的公司,完善出資人制度和母子公司體制。通過企業改制,促使了大多數企業由死變活,由虧變盈,改變了企業的面貌。諸城企業改革整體采取了多兼并重組、少破產的原則,最終只有3家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挽救無望的企業依法實施破產。多兼并少破產減少了職工一次性分流壓力,產品相同或相近企業的生產設備的效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更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當然,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十八屆四中全會已經確立了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企業改制要向多兼并少破產的方向努力,但必須堅持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政府可創造良好的條件推動市場主體主動兼并,同時必須在法治軌道上進行,一方面該走的國有資產評估、轉讓流程必不可少,另一方面根據《破產法》規定,重組等程序都走不通的,就應當依法破產。
三、國有資產流動不等于流失,而且只有在流動中才能使企業保值增值、做強做優做大,也只有在流動中才能瘦身健體、提質增效
國有資產不能流失,這是改革中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和方針。但是,一說流動就怕流失,就怕問責,所以寧可不流動、不作為。應該明確,只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減少行政干預,采取第三方評估,加強監管,是可以避免或者把流失減少到最少程度。國有資產不流動,使之固化起來,不符合市場規律,其損失是難以估算的。
諸城國有企業的改革,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調整了結構,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職工生活的提高。諸城機動車輛廠采取了無償劃轉的形式,于1994年1月以576萬元的凈資產無償送給了北京汽車摩托車聯合公司,變成了北汽摩托公司諸城車輛廠。當時有人認為,這是國有資產流失。但實踐證明,無償劃轉,撬動了北汽閑置的沖壓生產線等存量資產,使之在諸城實現了保值增值;同時撬動了諸城車輛廠的發展后勁,不到兩年就增值了143%,上交地方財政542萬元,短期內收回了原來送出去的資產。截至2016年5月,該企業已向諸城提供了30億元的稅收。按當初576萬元的凈資產無償并入北汽摩托計算,相當于諸城收回了520個機動車輛廠。
1996年8月起,面向社會整合資源,聯合江蘇常柴等100家法人企業組成了北京福田車輛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福田股份”在上海證交所掛牌上市,融資3.2億元,主要用于技術改造上,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先后在全國范圍內兼并重組了10多個老國有企業,盤活了11億元的國有存量資產,解決了2萬多名員工的就業,目前農用汽車產銷量位居世界第一位。這是在流動中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典型案例。
四、如何正確、完整地理解加強黨的領導,只有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才能加強黨的領導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有以下四個問題值得我們繼續探索。
一是,如何處理好地方黨委的地區性和企業的跨越性的關系。諸城市中紡金維紡織有限公司前身是一家集體所有制的紡織廠,在1990年底,由于經營不善,資不抵債,嚴重虧損。經過企業改制,中紡集團公司占有80%的資本,成為國內最大的腈綸產品基地,被評為“中國中央企業先進集體”。企業黨委屬于屬地管理,即濰坊市委領導和管理,企業黨委通過到東南亞投資的決定,但被大股東中紡集團否定了。我們許多股份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都是跨地區的,地方黨委如何加強跨地區企業的領導?到底是地方黨委、企業黨委說了算還是所有者、董事會說了算?
二是,如何處理好企業黨委、董事會和經營班子的關系。加強了黨的領導,又發揮了董事會和經營班子的積極性,使職工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從而促進了社會生產力。這是企業改革的最終目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最近黨建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要處理好黨組織和其他治理主體的關系,明確權責邊界,做到無縫對接,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黨的領導,企業黨委不是要替代董事會和經營班子的工作,而是要領導董事會、經營班子在職責范圍內更好地發揮各自的作用。董事會、經營班子和廣大職工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工作的,董事會和經營班子的工作做好了,廣大職工的積極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了,真正作了企業的主人,這也可說明黨的領導也加強了。
要把加強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黨領導制定的《公司法》也已頒布運行多年?,F在有關部門出臺的規定要與《公司法》銜接,不適應發展改革的部分內容可以通過法定程序進行修改完善,使改革與發展于法有據。
三是,加強黨的領導,不在于事無巨細黨管的事越多越好。黨的領導應該把方向、管大局。
加強黨的領導不能簡單理解為在國企當中不論事無巨細都要求黨來負責。習近平同志強調“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的有機統一,國有企業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歸結到一點,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保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重大部署在國有企業貫徹執行?!?/span>
小平同于1980年就說過:“我們的各級領導機關,都管了很多不該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黨要善于領導,不能干預太多,應該從中央開始。這樣提不會削弱黨的領導。干預太多,搞不好倒會削弱黨的領導,恐怕是這樣一個道理。”
四是,在黨管干部原則下如何要重視用市場方式配置人才資源。市場決定資源配置,人才資源可以說是第一資源。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配置好人才資源,就是增強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如何發現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是企業在競爭中能否取得勝利的根本因素。市場上的經理人才與黨的各級行政領導干部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黨和政府應當制訂能夠符合市場競爭需求的國企經理人才、技術創新人才的新的招聘、考核、激勵機制,而不宜用管理行政干部的辦法照搬到市場主體當中去。
在加強黨的領導避免腐敗行為發生的同時,也要考慮如何對企業管理層進行正當的激勵。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優秀的人才能夠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和財富,平庸的管理者可能只能守成,甚至可能造成企業的虧損乃至倒閉。因此,人才激勵是市場主體不可回避的話題。尤其要考慮通過對重大貢獻的科技人才的激勵來鼓勵技術創新。對發明者要有嚴格的專利保護,要有較高比重的股權激勵,或者以發明者的姓名命名,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對顛覆性創新的意愿要給予寬容、理解和支持。要建立市場為主導的機制。行政審批和評審制度下,顛覆性創新是難以實現的。
加強黨的領導必須注意要與市場化改革相融合,創設良好的制度環境,進而充分發揮人的創新創造力,促使經濟的健康發展、人民生活幸福,黨的領導就會不斷鞏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