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熱點專題 > 中國改革論壇 > 2016年中國改革論壇

銀溫泉:要通過改革一次性解決國企機制問題

時間:2021-07-24 01:03

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的“2016中國改革論壇”于12月4日在北京舉行。國家發改委宏觀研究院經濟管理與體制改革所所長、原遼寧省發改委副主任銀溫泉出席并演講。
       他表示,中央政府對東北的支持很多了,這里面要有一個底線,明確財務的硬約束,可以給予支持,前提是要進行改革,進行股權多元化,推動制度的變革,使問題的解決是一次性,不能是這次解決了,還期望下一次,這次改革核心是激發市場的活力,激發企業的活力,充足主體的活力,通過改革把國企的機制問題解決了,我們才能給下一步的結構的轉型、結構的調整一個好的基礎。
       以下為演講實錄:
       我原來一開始想講一下關于民企,因為我們所今年參與了產權保障法治化的課題研究,現在文件出來了,我想回過頭還是講國企,再講的話,就講會議精神。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做一個匯報。
       因為從現在看結構調整任務比較艱巨,大家談到去產能,現在看去產能和結構調整任務還是比較艱巨的。從今年來看,去產能任務完成的比較快,比較好,現在至少是煤炭、鋼鐵,從今年來看,已經是提前完成任務,但現在來看,我感覺這里面的一個好的方面,比較快。
       但是難度在哪里呢?今年的“去產能”相對比較容易,因為很多的廠已經停了,是把它算進來了。現在一個問題是產量下來了,有的產能還沒有去。還有一個,感覺流通這塊上去了,價格上去了,但是從生產的形勢來講還是比較嚴峻,跟說的山西一樣,煤價上漲了,流通環節上成效比較明顯,生產環節沒有那么明顯。另外,從整個行業上來看,“去產能”取得進展比較快,但從改革的角度來看,企業的活力、動力這方面的進展沒有那么大,所以“三去一降一補”核心是一個改革的精神。
       從今年這幾次去的行動來看主要是靠行政手段,不管是煤炭、鋼鐵,一說是大干276天,是有限制數的,現在煤炭價格漲了,又放寬到了300來天,主要是靠行政手段,在傳統產業里面是這樣,在這次產能過剩、去產能里面新興產業領域也是這樣的,因為行政手段的激勵、行政手段的鼓勵使得很多的新興產業也出現的產能的過剩,像風電、新能源。不管是去還是上,主要靠行政手段。
       還有一個問題是國企的重組,很多的企業尤其是地方企業,把地方經營不好的企業,讓中央企業去并購,劃到中央企業的名下,實際上跟下一步的改革制造了一些難度。另外在國企重組里面,把一些民營企業的產能也拿去了,實際無形中縮減了民營企業的名額,對于下一步活力的問題是一個挑戰。核心的結構調整去產能,核心是要發揮市場的決定作用,擺正政府的位置,政府更多的是依靠競爭性的政策,不是簡單的靠行政手段、產業政策,更多的還是要發揮市場的作用。我想對于政府的改革就不多講了,還是重點談國企改革。
       國企改革,從全國來看,國企的地位非常重要,這是從全國來看,從地方來看,我是以東北為例,上半年到東北去了兩次,像東北國企的地位非常重要,不管國有資產在國有企業里面的占比,還是央企在東北的比重,國企的份額非常重,所以從地位來講必須是要把國企改革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因為是從這次大的改革里面,國企改革一直是在往前推進,十四屆三中全會里面明確提出來企業的改革要建立一個現代企業制度,而且當時列了16個字,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分享非常明確,包括后面的幾次會議,像十五大,不僅提出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而且提出了戰略性布局調整,大的方向、大的布局都非常明確了。
       但是從現在來看國企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一是分布的還是比較寬,幾乎在每個行業里,二是一股獨大,像遼寧現在是集團公司這一層次80%的從上半年我們去的時候看到的,80%都是國有獨資的,政府干預起來就比較方便,當時在省里的一家煤炭企業,想搞一個多元化,現在感覺到煤炭形勢不太好,更多的想轉到其他行業發展,當時省里的主要領導過去開辦公會的時候就講了,你如果這樣搞的話,你就不是煤炭企業了,你以為是你說了算嗎?真正的老板是我,你不能這么干,一股獨大的情況下國企對于這種情況的干預力度比較大。
       內部人控制,監督不到位,不是講監督不到位出現腐敗,主要問題是國企的經理人在經營層次,他們在說了算的情況下,有想把企業做大的動機,因為只有把企業做大了,級別才能上去,不容易被別的國企兼并。所以有一種做大的動機。
       還有一個預算軟約束,是國企的典型的弊端,在東北特鋼的表現上非常明顯,300億的投資,到現在這個企業開了一個地方國企的債券違約的先河,到現在進入了破產重整的階段。十年的振興當中沒有注意解決好自己的發展規劃的問題,沒有解決好自己的這種歷史遺留問題,還是不斷地來擴張,因為在他們看來,不管是東北特鋼,還是別的央企,債務都是中央銀行的,最后中央要負責、國家要負責,可以不管自己借多少債,這是軟預算約束的問題。結果是出現了效益比較差,從幾個企業的情況來看,企業里面跟行業的每一塊錢創造的收入來講遠遠低于行業,有的是行業的5.6/1,一半,效益比較差。
       從這幾個方面來看,從國企來看必須要加快改革,因為結構調整也好、“去產能”也好,目的是改革,最后是要釋放它的活力,現在國企的活力不夠。
       從國企改革來看,現在感覺還是要重點解放思想,因為我們繼承的是斯大林經濟學觀點,原來我們學政治經濟學的時候,社會主義等于全民所有制加計劃經濟、加按勞分配,從這一輪的改革,就是一個堅持實事求是,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小平同志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作的報告里就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應該說實事求是是我們黨任何時期都是一個戰勝困難的法寶,從我們對的社會主義理解來說,按勞分配最先突破的,不是簡單的按勞動時間分配,變成按要素也好,還是多元的要素也進來了。計劃經濟這個地方,是在南巡講話之后,把計劃和市場不看成一個標志了,現在對全民所有制或者是國有制還是把它看成一個基礎,還是作為一個基本特征也好,在這一點上沒有發生一些大的變化。
       下一步國企的改革首先是要在思想上解決問題,應該實事求是,我覺得這一次習總書記在東北考察的時候提出“三個有利于”,這樣為下一步國有企業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確提出國有企業的改革應該有利于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包括放大國有資本的功能。我理解,國企在這種效益差的情況下,不能自己我們的一個基礎,下一步改革必須圍繞怎么能夠提高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在這方面下功夫。所以我想在這一方面來講,現在三中全會里面明確提出來要發展混合所有制,包括調整國有經濟戰略性布局,要發展混合所有制。
       從這次到東北看的情況,到沈陽和大連去看,到沈陽看的時候,聽到一些企業更多的講的是問題,到大連地方去看了時候,一個是大連機床,還有冰山這樣一些企業,應該說談了很多很好的經驗,從大連的企業來看,主要是混合所有制推進的步伐比較快,更有利于企業轉變經營機制,更有利于激發企業的活力,包括員工持股、經營層的持股,混合所有制還是要堅持這個方向,步伐要快一些。
       在混合所有制里面,一是打破壟斷,特別是現在的能源電信。還有一個,從地方來講,剛才大家提到現在地方在“去產能”當中面臨很多的問題,包括現在的社會保障資金不足的問題,包括地方債務負擔比較重的問題。包括加快地方的國企改革,出售一些股權,出售一部分國有企業,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還有一個是對像東北這樣的,好多的中央企業在那里,對于中央大企業分拆分類,把一部分的股權劃給地方,讓地方有更多的支配的權利。再一個,在改革里要把公司治理結構作為一個重中之重,因為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核心,一是公司治理機制要規范。這個規范是講什么呢?就是要把政府和企業的關系徹底的劃清楚,不讓政府能把手直接伸到企業里面去,通過公司治理機制的建立、通過在處理好新三會,把職能理順,讓地方政府不能直接干預企業的運轉,同時加快企業+隊伍的建設,培養職業經理人。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限制像一股獨大,國有股權占多數,這種情況下限制大股東的權利,通過設立一些優先股、設立金股來限制這些大股東的權利,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還有保護職工的利益,在企業的“去產能”和改革當中,怎么保護好職工的利益,剛才是劉院長也講到,這次職工的利益很多方面受到了損害。
       從國家來講,協助好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因為一些國有企業,特別是老的國有企業,負擔比較重,冗員比較重,社保負擔比較重,這些問題的解決如果是靠企業本身來講是很難解決的,像東北的這些企業都是老國有企業,現在特別是人員的過剩也比較嚴重,光靠企業自己去解決,包括靠地方政府或者是市里面的政府來出手的話還不夠,像省里面,特別是中央政府要給予更多的支持,包括這里面的人員安置的政策,包括像金融行業的債務轉期,債務的重組,包括融資租賃,中央的政府對東北的支持很多了,也有很多次了,這里面要有一個底線,明確財務的硬約束,可以給予支持,前提是要進行改革,進行股權多元化,推動制度的變革,使問題的解決是一次性,不能是這次解決了,還期望下一次,永遠是一次性的。
       這次改革核心是激發市場的活力,激發企業的活力,充足主體的活力,通過改革把國企的機制問題解決了,我們才能給下一步的結構的轉型、結構的調整一個好的基礎。
我就說這么多,謝謝。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