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熱點專題 > 中國改革論壇 > 2016年中國改革論壇

彭森:在第十四屆中國改革論壇上的致辭

時間:2021-07-24 01:03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同事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初冬的北京,我們又如約相聚在一起,隆重召開第十四屆中國改革論壇。在此,我代表會議的舉辦方——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向與會的領導和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
       剛才,連維良同志代表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發表了重要講話,系統總結了今年經濟體制改革取得的重要進展,闡述了明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和基本考慮。我們改革戰線的老前輩、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改革研究會原名譽會長高尚全同志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對委黨組和各位領導給予中國改革論壇的關心支持,我們致以誠摯的敬意和感謝!
       剛剛落幕的黨的十八屆六中會會,充分肯定了十八屆五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和國家在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取得的新的重大進展。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審議通過了《關于召開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十八屆三中全會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會研究全面依法治國,五中全會研究“十三五”規劃建議,也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布局,六中全會研究全面從嚴治黨,恰好構成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為明年下半年召開的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過去的一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攻堅的一年。2015年,中央審時度勢提出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緊扣了中國當前經濟發展結構性問題最突出、矛盾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的階段特征,以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以結構優化要素供給的質量和效率。近期的工作重點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長期的工作重點是通過深化改革,增加有效制度供給。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是通過深化改革培育中國經濟增長新動能。改革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在改革開放帶來30多年高速增長之后,中國經濟增速進入換擋調整期,增速從2010年的10.4%一路下行到今年的6.7%。盡管近年來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需求刺激政策,增發貨幣、降息降準、增加公共投資,但傳統增長動力正在衰退,需求側調控政策的效果不斷遞減,高投資、高消耗、高出口拉動經濟的舊模式不可持續。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既有國際因素、周期性因素,也有供求結構性失衡的因素,而供給側的最大問題,正是制度供給不足,束縛了實體經濟的創新動力,導致全要素生產率和潛在增長率不斷降低。為了保持平衡、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以改革為根本手段,清除不利于生產要素供給和合理配置的體制障礙,實現新的動能轉換,培育新的可持續的增長動能。  
       一年來,在供給發力、需求加力特別是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作用下,我國經濟緩中趨穩,穩中有進,保持在合理區間,需求在趨穩,結構在優化,動能在轉換,預期在改善,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有望實現。但我國經濟增長的內生支撐動力依然不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任重道遠。
       全面深化改革已經3年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出臺的改革舉措數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抓落實的任務之重、壓力之大也是前所未有。今年以來,中央已召開11次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通過了82項改革議題和方案。對改革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工作機制提出了全面系統的要求。不忘初心,堅持改革,就要重溫和把握好以下一些重要思想。
       關于改革的本質和動力。改革是一場革命,改的是體制機制,動的是既得利益,必須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為基本取向,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進改革,自覺運用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推進各項工作?,F在有各種改革者,誰是真改革,誰是改革的促進派?關鍵要看是不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求真務實,與時俱進。要一如既往地鼓勵創新和探索,允許試錯,寬容失敗,形成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全社會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風氣。
       關于改革的主要任務。全面深化改革的頭三年是夯實壘臺、立柱架梁的三年,2016年要力爭把改革的主體框架搭建起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是改革,它與全面深化改革、落實新發展理念是相通的,核心是體制機制創新,最終目標是形成經濟增長新機制。要堅持問題導向,圍繞經濟結構的制度性問題推進改革,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為提高供給質量激發內生動力、營造外部環境。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對全面深化改革決心的重要檢驗。要認識到改革有陣痛,但不改革就是長痛的道理?,F階段推出的短期調控手段,要注意與改革目標一致起來;問題導向的結構性改革要與目標導向的市場化改革一致起來。在落實“三降一去一補”五大任務的同時,要不忘初心,直面各種矛盾,增強改革定力,堅持目標導向,抓住改革時間窗口,抓緊推出國有企業、財政金融、價格體制、土地制度、社會保障、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等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積極推進關鍵性、基礎性的市場化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
        關于改革的推進方式。改革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要堅持頂層設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有關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16-2020),明確了改革的任務、路徑、成果和時間進度。要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組織好規劃實施工作,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見效。面對改革的復雜形勢和繁重任務,要突出重點,牽住改革的“牛鼻子”。既抓重點領域、重要目標、重要試點,又抓關鍵主體、關鍵環節、關鍵節點,堅持抓重點和帶整體相結合,重點突破和漸進推動相銜接。關系全局的改革,特別是涉及重大制度創新的改革,要重點搞好制度設計,統一行動。要準確把握改革試點方向,把制度創新作為核心任務,發揮試點對全局改革的示范、突破、帶動作用。對探路性質的改革試點,要大膽探索,及時總結經驗,注意總結發現問題,該完善的要完善,可復制推廣的要及時推廣。要加強對各項改革的全面評估,把改革舉措放在實踐中去檢驗,讓社會來評判,讓人民來打分,看改革是否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是否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獲得感。  
       今年以來,中央重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也積極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出臺了一系列關鍵性重大改革。例如:在政府管理體制方面,推出了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國范圍實施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外商投資管理模式,出臺了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方案,正加快總結和實施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等等。在財政稅收、農村改革等方面,中央先后出臺了關于推進中央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關于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的意見、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分別是調動和保護地方、農民、民營經濟發展改革積極性的重要文件。在完善市場體系、保障公平競爭方面,今年夏天中央還推出了關于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意見,強調堅決維護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建立健全公平競爭審查保障機制,按照市場準入和退出標準、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標準、影響生產經營成本標準、影響生產經營行為標準等,對有關政策措施進行審查,從源頭上防止排除和限制市場競爭。上述重大改革決策,都是建立成熟定型的市場經濟所必需的,可惜宣傳的不夠,具體措施的落地各地各部門步伐也不統一。體改研究戰線的同志要多為這些重大改革鼓與呼,為這些重大改革落地生根建言獻策。
       中國的改革是一場涉及13億人民前途命運的深刻革命和社會實踐。中國改革已經走過了38年的征程,一路風雨兼程,改革者一直是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體框架正在逐步確立,改革的深化和推進既面臨不同思想觀念的碰撞和干擾,也備受經濟下行困難的壓力和挑戰。這就要求中國的改革者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信心,大膽探索,開拓創新。這是中國體改研究會不懈堅持的宗旨,也是每個改革人承擔的歷史責任。讓我們不忘初心,團結奮進,為中國的改革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