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改革動態 > 本會新聞

專訪樊綱:中國式現代化路上,要警惕哪些“發展陷阱”?

時間:2023-04-26 09: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記者 李金磊

  中國正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在此過程中,要避免哪些“發展陷阱”?

  2023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也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成立40周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發展陷阱”包括貧困陷阱、趕超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而要避免這些“發展陷阱”,關鍵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改革開放的事情做好,特別是改革。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接受中新網專訪。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警惕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

  樊綱認為,發展中國家要成長、追趕,要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實現和發達國家所謂的趨同,這個過程非常艱難,因為市場已經被發達國家占領了,發達國家有各種各樣的辦法來跟你進行競爭。

  “所以,發展的過程就有一系列的陷阱,不僅僅是一個陷阱。”樊綱列舉了諸多需要注意的陷阱,包括發展早期面臨的貧困陷阱、趕超陷阱,以及后面面臨的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

  當中國人均GDP突破1.2萬美元,正在從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中國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度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樊綱指出,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勞動成本就要比那些低收入國家要高,喪失了勞動成本低廉的比較優勢,但新的比較優勢還沒有形成,科技創新、人力資本等還不如發達國家。此時既沒有低端要素的比較優勢,也沒有高端要素的比較優勢,確實容易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在中等收入階段,需要關注貧富差距拉大的問題。”樊綱提醒,現在一般說到中等收入陷阱,往往會提到拉美國家,當時拉美國家收入差距大,容易引起社會動蕩,導致經濟停滯,還容易出現福利陷阱,因為政府要采取一些措施去抑制收入差距的擴大,而財政金融支撐不住,就導致了很多問題。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等收入陷阱其實是貧富差距拉大導致的發展陷阱,是因為在中等收入這個階段,收入差距往往會很大,是所謂中等收入階段的一個重要特征。

  樊綱還提到,中國從中等收入階段繼續向高收入階段邁進,一些高新科技產業也在發展,一些領域在國際上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力,加上中國又是個大國,就容易面臨“修昔底德陷阱”,即新興大國遇到守成大國的遏制。這幾年發生的中美貿易戰,美國對中國采取的“脫鉤”政策、各種技術遏制等都屬于這一類,這是中國面臨的一個非常重大的發展風險。就是說,當我們發展起來之后,有的大國會運用非經濟手段試圖打斷我們的發展進程,要把我們推入陷阱!

  2023年4月19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在北京召開成立四十周年座談會,圖為與會嘉賓合影。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把自己改革開放的事情做好

  面對各種風險和陷阱,中國該如何應對?

  在樊綱看來,一定意義上中國也不必大驚小怪,要想發展、成長,就得面對風險和各種各樣的陷阱,沒有一帆風順的過程。要用一種理性的心態去應對,去避免掉入真正的陷阱。

  “他們現在想給我們設陷阱,讓我們跳進去,就是想把我們打回貧窮。” 樊綱說,中國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持續發展,如何繼續走改革開放的道路,實現共同富裕。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再次向全世界發出“吃改革飯、走開放路”的鮮明信號。

  “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這45周年要沒有改革,沒有開放,我們走不到今天的。”樊綱表示,面對陷阱,我們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改革開放的事情做好,特別是改革。

  樊綱認為,當比較優勢逐步消失的時候,中國最重要的發展引擎是后發優勢。但美國做的幾乎所有事情,不是說打擊你哪個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是阻斷你發揮后發優勢的各種渠道,掐斷你學習知識和技術途徑,包括學者不能去交流了,學生不能學某些專業了,不讓你買專利了,不讓你去那邊去搞研發中心利用他們的人才,所以在這個意義上逼著你非得去做自主創新。

  樊綱表示,自主創新成本很高,現在可能是更貴的一種路徑,但該自主創新的也得自主創新,要突破外國的“卡脖子”,也就是修復供應鏈,這么多項目都在“卡脖子”,要一項一項修復。這是一條非常壯烈的道路。

  在樊綱看來,自主創新的能力是逐步培養的,技術的進步是逐步發生的,不是一天就跳到了前面的,這一定是一個過程,我們要不斷學習、積累、探索,雖然充滿了風險,但我們要大力鼓勵自主創新。

  “更關鍵的是,我們要一方面要認真改革體制,另一方面要進一步開放,學習人類的一切先進知識和技術,使自己進一步發展,越過一個又一個陷阱,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樊綱說。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