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事、各位代表、各位嘉賓,
大家上午好!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可以概括為構建高水平體制;推進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下面我結合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就改革開放發展達到這“三高”談談認識和體會。
一、構建高水平體制
首先,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新的戰略部署。
第二,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2013年 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把“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調整為“決定性作用”,這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和規律在認識上的深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不能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必須確定企業在市場中的主體地位。要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即: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第三,要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高標準市場體系是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也是要素市場化改革深化、全國統一大市場暢通的市場體系。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2020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2022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這些都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提供了指引和遵循。要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
二、推進高水平開放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黨的二十大報告就對外開放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包括: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第一,要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一是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二是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發展數字貿易。三是優化區域開放布局,鞏固東部沿海地區開放先導地位,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水平,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
第二,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在繼續推進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推進制度型開放,加強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一是健全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二是健全高水平開放法治保障,完善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反壟斷審查、國家技術安全清單管理、不可靠實體清單等制度。三是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深化雙邊、多邊、區域合作,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第三,要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宏偉倡議從2013年提出到現在,已經進入第10個年頭,取得顯著成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深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和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原則,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秉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鞏固現有合作基礎,拓展新的合作空間,繼續推進“六廊六路”建設,積極推進健康絲綢之路、數字絲綢之路、綠色絲綢之路建設,抓好“小而美”的民生和發展合作項目。
三、推動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黨的中心任務,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這三個任務(要務)緊密相連、環環相扣,體現了黨的初心和使命,體現了黨的基本路線,體現了黨的創新理論。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
第一,要實現質和量的有機結合。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戰略抉擇,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有效途徑,是持續增強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一是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努力穩定外需,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同時,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暢通經濟循環,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二是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這是我國內需最大的潛能所在,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優化城鎮化空間布局。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三是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堅持質量第一、效率優先,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努力實現潛在經濟增長率,促進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第二,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一是推進強國建設。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貿易強國、科技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二是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體系,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三是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使我國發展立于不敗之地。
第三,要營造高品質生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的二十大把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作為社會建設的戰略部署,這是高質量發展的目的所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要完善分配制度,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構筑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打造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標志。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造就大批高素質人才,謀劃好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
40多年來,我國經濟長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離不開改革開放。今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還要靠改革開放。相信在構建高水平體制、推進高水平開放的有力推動下,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一定能夠取得預期成效!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