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并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不僅釋放了巨大的發展潛能,促進了經濟快速發展,而且重塑了自身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開放與發展、改革、創新融合的特點日益突出,這就需要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打開國門搞建設,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目前,我國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對外開放推動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2021年,我國GDP總量達到114萬億元,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達到18.5%,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踐證明,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也就是說,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依賴于高水平對外開放。
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當前,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復雜變化,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既要協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強大國內市場建設,還要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進而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提升制造業競爭力。制造業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發展水平和競爭力。一方面,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目前,我國已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形成了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2021年,我國出口總量達到3.3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9.9%;其中,60%左右為機電產品。這不僅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而且加大了世界對我國制造業的需求程度。另一方面,需要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提升“中國制造”競爭力。近年來,我國制造業發展“缺芯”的問題越來越突出,2021年,我國從發達國家和地區進口高科技產品占進口總額的比重為22.8%。這就需要我國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主動適應全球產業分工體系調整重組,打造更加穩定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進一步提升“中國制造”的競爭力。
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全面深化改革
開放與改革直接融合。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進入新發展階段,適應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大趨勢,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直接依賴于服務業領域的制度型開放和制度性變革。一方面,要穩步擴大服務貿易領域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例如,在教育、醫療健康等社會需求較大的服務業領域引入國際先進管理標準。另一方面,要推動服務業市場對內對外開放進程。目前,我國服務業領域仍面臨某些行政壟斷和市場壟斷,要盡快打破服務業領域存在的壟斷,構建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服務業大市場,為各類企業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增強企業發展預期。
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全面深化改革,核心是以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為重點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例如,第一,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要素市場,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稅權益。第二,深化企業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第三,弘揚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激發企業家潛能。
以高水平對外開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動力。我國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離不開高水平對外開放。例如,第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明顯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充分釋放經濟發展潛力。第二,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優化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是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特征,也是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標志。第三,在海南自由貿易港、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對外開放新高地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大競爭中性、市場透明度、環保標準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加快實現與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的對接。
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科技創新
開放創新是個大趨勢。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要特征是開放式創新,這種創新已經不再是一個國家內部的“閉門造車”,而是跨越國界,在擴大開放中推動自身與全球經濟創新發展。
以開放創新利用全球創新資源。科技開放是發達國家利用全球創新資源的重要途徑。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這就需要加大科技開放力度,最大限度地吸引擁有全球先進技術的外資研發機構、研發人員參與我國科技項目的實施,縮短我國相關技術領域的研發周期。
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釋放創新活力。我國有著巨大的創新潛力和應用市場,關鍵是要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加快相關制度改革,有效釋放科技創新的潛力和活力。一是要以市場開放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下放科技成果的使用、處置和收益權,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加大對科研人員的激勵。二是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機制,支持企業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進一步發揮企業在創新政策制度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完善開放創新的人才政策,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體制安排。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未來幾年,我國加快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一系列重大舉措,將成為贏得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條件。
[作者系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