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趙艾應邀出席于2022年12月22日下午在京舉辦的2022APEC中小企業工商論壇并在產教融合促進專精特新發展高校校長論壇上發表致辭演講。
趙艾在致辭演講中表示,加強產教融合,促進專精特新企業創新發展,是新時代新征程我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最近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強調,要加大力度支持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發展。為新形勢下加快產教融合,加快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明確了方向、增加了預期、穩定了信心。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扎實貫徹中央精神,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激發專精特新企業活力、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趙艾強調,要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推動產教融合和專精特新企業加快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對于產教融合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各方面努力,也做了大量工作推動這個領域和這項事業發展,并取得不少成績,這都是應該充分肯定的。但與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相比,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和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究其深層原因,還是多年形成的體制機制制約沒有從根本上理順。因此,必須加大改革力度,進一步破除制約產教融合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一是要理順產教融合涉及的多方利益主體的責、權、利關系。加快建立政府與市場、社會協同機制,盡快形成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合力。二是加快解決制約產教融合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主要矛盾。要統籌解決作為產教融合主體力量的企業追求經濟效益與培養人才為目標的社會價值追求之間的矛盾;統籌解決產教融合的長周期、系統性、大投入的客觀特性與地方政府經濟指標考核體系之間的矛盾,使產教融合成為各級地方政府要素保障和支撐的優先選項。三是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培養一大批適應市場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正像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的,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一個非?,F實而迫切的問題,就是要改革課程體系設計、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重構評價體系、打造雙師型師資體系等等。實現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所需要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企業自身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
趙艾指出,要加強協同配合抓落實,共同推促進產教融合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相關工作。黨的二十大對推動產教融合和專精特新企業加快發展已經作出部署。重要的在于抓落實。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從法治層面對“產教融合”作出安排,此前,2019年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牽頭出臺了《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公布了一批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2021年12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19部委聯合印發十四五中小企業發展規劃中,提出培育100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都需要各方加強協同配合,特別是“政企校協研”多部門(行業)協同動作,共同推動落實。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已推出專精特新產業學院項目,為高校通過深化產教融合,對內改革、對外服務,搭建了一個全新的平臺。今年10月下旬,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展“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研究。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和相關高校參與了這項研究,并將“產教融合背景下產業學院建設與探索”作為子課題一并研究,也是希望通過聚合全國高校和產業合作先進典型經驗,發掘優秀案例,在面上推廣。要充分發揮高校教育資源實力雄厚優勢,推動產教融合,促進專精特新企業加快發展,為建設國家現代化產業體系開辟新領域新賽道,為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動能新優勢貢獻力量。
論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會共同主辦,廣東省產教融合促進會、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國創融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辦,中國中小企業信息網、萬學教育科技集團、北京潤尼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協辦。有關政府機構、事業單位、高等院校負責人,中外專家學者,企業家等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在北京市和廣東省深圳市兩個會場同步出席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