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政府組團赴日招商,拿下了超過10億元新訂單;浙江“千團萬企拓市場搶訂單行動”登上熱搜;四川省商務廳包機“組團出海”赴歐洲拓展市場……近期,全國多地組織包機,到海外市場搶訂單、拓市場,積極打開外貿發展新空間。
德國巴斯夫廣東湛江一體化基地開工建設、空中客車中國研發中心落戶蘇州工業園區,諾和諾德在天津第八次增資擴產……“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已經成為海內外的廣泛共識,中國開放磁力不斷釋放,持續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外國投資目的地之一。
改革的動力澎湃不息,開放的春風溫暖世界。
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馳而不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厚植中國發展優勢。
深化改革開放激活發展優勢
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合作雙雙增長兩位數!2022年1月至10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898.6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4.4%;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62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3%。
中國經濟不僅是世界經濟重要的動力之源和強勁引擎,還為動蕩變化的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近年來,我國利用外資規模穩定增長,引資結構持續優化。眾多跨國公司看好我國巨大市場的潛力、完整的工業體系、完備的基礎設施和穩定的社會環境,不斷加大對華投資力度,一批制造業外資大項目加快落地建設。”商務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束玨婷表示。
今年以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蹄疾步穩,運用制度力量應對風險挑戰沖擊、激發經濟活力潛能,構建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出臺33項政策聚焦扎實穩住經濟;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實施存量和增量全額留抵退稅,做好高校畢業生城鄉基層就業崗位發布;《關于以制造業為重點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2年版)》等政策發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切實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更好支持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制造業。新版《鼓勵目錄》總條目1474條,與2020年版相比增幅近20%,增加了多條高技術制造業條目。”束玨婷強調,做好制造業引進外資工作,對于促進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更好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制度創新的豐碩成果,積蓄發展動能、激活發展優勢、釋放發展潛力。中國將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為世界經濟發展增添更多中國正能量。
外貿頂住多重壓力平穩運行
在山東榮成新能源車輛公司總裝車間里,工人們正在趕制出口韓國的訂單。“今年以來,企業訂單量提升超過60%,截至目前,已經出口各類房車超過4300輛。”康派斯新能源車輛股份有限公司房車總經理劉邵勛表示。
近年來,山東榮成已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房車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多家民營企業從為外國品牌代工升級到開發自主品牌開拓國際市場。海關推行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模式,方便企業提前備貨出口,同時為企業降低了物流貨運成本。據青島海關所屬榮成海關統計,今年前11個月,榮成房車出口貨值超過13億元,同比增長超20%,全年預計出口額可突破15億元。
在位于杭州市錢塘區的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下沙園區的企業倉庫,分揀員正在貨架間來往穿梭進行商品分揀。一個個小包裹被打包、粘貼上快遞單,通過流水線運送到發貨平臺進行裝箱,隨后通過快遞發給全國的消費者。“最開始的時候,一天的單量只有兩三百單。”錢江海關關員金涵從事跨境電商監管業務十個年頭,對于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感受很深。
今年前10個月,我國外貿總體穩中有進,進出口總額、出口總額、進口總額均為歷史同期新高。但受外需走弱、地緣政治、全球疫情等因素影響,月度進出口增速有所放緩。進入四季度,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外需不足成為突出挑戰,同時去年底高基數影響逐步顯現,外貿進出口進一步承壓。
一系列政策既給外貿企業“減負”“增氧”,從跨周期調節到多措并舉助企紓困,從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到穩定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效應持續釋放,有效推動外貿穩大盤、擴優勢、增活力。
“盡管國內外環境復雜性不確定性超出預期,但我國外貿穩中提質的發展趨勢沒有改變。”中國貿促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國際商會秘書長孫曉表示。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8.3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6%。穩外貿政策效應持續釋放,我國外貿頂住多重壓力,保持平穩運行,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成長壯大,新的動能不斷聚集。前11個月,我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分別增長128%、86.6%、74.3%,外貿結構進一步升級優化,外貿進出口結構加快從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向高技術附加值產品轉變。外貿產業基礎良好,企業履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12月12日,一列滿載著人造石墨、平衡塊電池箱底等貨物由西安國際港始發的中歐班列經霍爾果斯口岸出境,駛向波蘭馬拉舍維奇。12月13日,一列滿載著服裝百貨、家電產品等貨物由重慶團結村始發的中歐班列經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駛向歐洲大陸。
為進一步暢通向西開放的國際物流大通道,保障中歐班列高效通關,烏魯木齊海關積極服務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設,持續提升中歐班列跨境運輸便利化水平,推動口岸通關擴量增效。11月26日,霍爾果斯口岸提前36天完成了去年全年通行中歐班列數量。同時,12月9日,阿拉山口口岸提前22天完成了去年全年通行中歐班列數量,實現了新疆雙口岸通行班列再增長提速。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外貿發展更趨多元化,國際市場“朋友圈”延伸拓展,外貿進出口增長韌性十足。前11個月,東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我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5.89萬億元,增長155%,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5.4%。同期,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大幅增長:合計進出口12.54萬億元,增長20.4%。目前,我國已成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朋友圈”日益擴大豐富,為外貿企業進出口拓展了新市場。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增長的前景依然廣闊,為外貿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