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地方改革

廣東全面激活數據要素價值 為數字政府2.0建設提供新動能

時間:2022-12-06 09:17 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將數據作為與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并列的生產要素。在今年6月中央深改委第二十六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建立合規高效的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完善數據全流程合規和監管規則體系,建設規范的數據交易市場的重要部署。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廣東將建設高標準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列為新階段創造型引領型改革任務,去年7月印發《廣東省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充分發揮海量數據資源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打通數據從資源到資產全環節,“全省一盤棋”推進高質量新型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建設。一年多來,逐步構建起具有廣東特色的數據要素兩級市場結構和制度體系,推動建設數據要素市場新型基礎設施、運營機構和交易所三大樞紐。9月30日,廣州數據交易所正式掛牌成立,邁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關鍵一步,為廣東數字政府2.0建設提供新動能。
 
  一、育先機、開新局,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率先破題。2021年7月,廣東在全國發布首個省級數據要素市場配置改革行動方案,明確了改革思路和任務要求。為落實行動方案,激發數據要素市場活力,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工作實現“四個首創”。一是首創數據資產憑證,為公共數據資產化流通和應用提供權威載體。2021年10月,發布全國首張公共數據資產憑證,作為資產流通載體發揮出聲明權益、治理數據保障合規的重要作用,為公共數據資產化應用奠定基礎。目前已簽發資產憑證2.24萬張。在此基礎上,創建起數據資產憑證體系,覆蓋登記、授權、流通等數據要素全周期,有效支撐場景應用創新。二是首創政府首席數據官制度,通過完善組織管理體系盤活公共數據資源。在省委政法委、公安廳等13個省直部門和廣州、深圳、珠海、佛山等11個地市開展首席數據官試點,為數據資源“一網共享”管理體系落地提供堅實組織保障。通過首席數據官制度,各地各部門數據治理、運營能力和公共數據開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出臺企業首席數據官建設指南,有效帶動經濟領域數據共享和開發利用。三是首創數字空間,通過創新用數模式構建數據流通安全環境。在粵省事平臺上線個人數字空間,匯聚94種個人常用證照和34項常用數據,累計授權用證達655萬次。在粵商通平臺上線法人數字空間,匯聚30種企業常用證照和37項常用數據。數字空間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數據攜帶、授權、存證、溯源的便捷安全服務,探索出公共數據流通應用新范式。四是首創數據經紀人,依托專業中介服務探索數據流通交易新模式。廣州海珠、佛山順德率先推出數據經紀人,涉及電力、電商、金融、工業互聯網領域。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生態協同、數據運營、技術創新等居間服務優勢,形成65個場景的數據產品,進一步激活數據活力。
 
  二、抓創新、增活力,打造新型數據要素流通交易平臺、交易規則和基礎運營體系。打通數據從資源到資產全環節,建設高質量可持續的新型數據要素市場體系。一是構建兩級數據要素市場結構,為市場提供安全可控的流通交易平臺。一級市場以政府行政機制為主,通過管運適度分離,建設省數據運營管理機構,推動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和深度開發利用;二級市場以市場競爭機制為主,建設廣州數據交易所,激發供給主體活力、促進有序競爭為目的,規范數據進場交易。廣州數據交易所已于9月30日正式掛牌成立,采用“一所、多基地、多平臺”架構運營。“一所”即按照“省市共建、廣佛協同”的思路,引入央企控股及省市區龍頭國企優勢資源建設省級數據交易場所,同時為區域數據交易服務設立多個基地,圍繞數據交易服務、數據資產管理及增值、數據應用服務、金融衍生工具、數據企業孵化等業務打造多個平臺,加快數據紅利釋放。二是建設面向場景的數據要素流通交易規則和基礎運營體系。圍繞數據開放、共享、交換、交易、應用、安全、監管等數據要素全周期,從省級層面統籌建設面向場景的數據要素流通交易規則體系,逐步實現全省數據交易“書同文、車同軌”,通過激活數據資源價值為經濟社會發展輸出更大動能。同時,依托數字政府“粵基座”基礎設施體系支撐能力,建立與數據流通交易相適應的數據要素基礎運營體系。重點按照“無場景不登記、無登記不交易、無合規不上架”的原則,在數據交易模式、交易主體、交易標的、交易生態、交易安全和應用場景等方面開展一系列創新,主要包括:合規登記保障數據資產權益,明確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品經營權,同時在全國率先探索成立數據合規委員會,建立合規會審機制,探索出一條確保數據資產合規登記權威性的創新舉措;場景導向打造專業化數據交易平臺,積極引導供需雙方和服務機構對接融合,鼓勵中小企業、高新精初創企業、服務創新企業的數據產品、服務、資產,以及算力資源等數據能力進場交易,培育多元豐富的市場生態;技術規范保障數據安全,嚴格按照數據“可用不可見、可控可計量”以及“數據不出域”的要求,牢筑數據安全屏障。建設登記平臺、數據交易平臺和監管平臺等基礎設施,引入多方安全計算、聯邦學習等隱私計算先進技術,構造完善的數據交易安全防護體系,確保數據合規登記、流通交易和監督管理等全流程順利開展。
 
  三、打基礎、利長遠,謀篇布局數據安全責任體系。依托廣東數字政府“云管端”一體化網絡安全防護體系,有力保障數據有序流通。一是建立健全數據安全管理系列制度。出臺《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對“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保護”作出明確規定。以省政府令印發《廣東省公共數據管理辦法》,出臺《廣東省公共數據安全管理規定》《廣東省公共數據脫敏規范》,明確公共數據采集、使用和管理過程中相關各方職責,提出公共數據采集、核準、提供與管理的相關要求以及加強公共數據統籌管理的措施,為公共數據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據。支持深圳出臺《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明確數據開發利用和保護的關系,建立安全自由的數據流通環境,促進特區數字經濟發展。啟動《廣東省數據條例》立法,進一步加強對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與數據有關權益保護,規范數據處理活動,促進數據依法有序自由流動,保障數據安全,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培育和數字經濟發展。二是建立網絡和數據安全規范化、實戰化、常態化監督體系。連續三年舉辦“粵盾”網絡安全攻防演練,以全省電子政務系統生產環境作為演練目標,及時發現安全隱患,檢查全網安全防護能力,對各地各部門提高數據和網絡安全監測、防護和應急能力發揮出重要作用。2020年起每年發布省級數字政府網絡安全指數,全面評價各地市數字政府網絡安全水平,客觀反映各地各部門數字政府網絡和數據安全防護現狀、存在問題,實現了網絡和數據安全工作由“看不見、摸不著”向“可量化、可評估”的轉變。
 
  四、匯數據、強底座,充分發揮大數據對政府治理和服務的支撐作用。堅持以“數據通”帶動“業務通”,著力破解“信息孤島、數據煙囪”林立、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率低等問題。一是優化完善政務服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按照國家關于政務數據共享協調工作最新要求,成立以分管副省長為組長的省級政務數據共享協調小組,明確各級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作為數據共享第一責任人,形成職責清晰、分工有序、協調有力的政務數據共享工作格局。二是深化政務數據“一網共享”。建設省市一體化政務大數據“一網共享”平臺,以打通業務涉及面廣、數據使用率高的核心數據庫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各地各部門政務信息資源集約管理、互聯互通。完成全省公共數據資源普查,形成數據資源“一本賬”,向社會開放企業監管、財稅金融、社保就業等領域2.84萬個公共數據集和225個數據服務接口。建成省市一體化的“一網共享”平臺。累計發布數據資源目錄5.18萬個,數據總量達659億條,支撐1645個部門1247個系統用數需求,數據調用量達666.2億次,各部門數據需求滿足率達100%。三是運用大數據高效支撐民生服務和社會治理。充分發揮“一網共享”平臺數據匯聚整合、共享交換和服務能力,加快國垂系統打通和數據回流,以“數據跑”替代“群眾跑”。在民生服務方面,重點建設推廣“粵系列”平臺,普及政務服務指尖辦。“粵省事”移動平臺集成全省2497項便民服務,實名用戶超過1.76億,高頻事項基本實現“零跑動”掌上辦理。“粵商通”一站式平臺匯聚全省3800多項利企服務、6萬多條涉企政策,注冊企業超1280萬戶,覆蓋廣東活躍市場主體。在社會治理方面,通過“大數據”支撐“精準管”,統一建設全省視頻和感知數據平臺,共享視頻資源131萬路,支撐消防智能指揮、應急處置、安保等應用。在疫情防控方面,充分發揮數字政府集約建設優勢,用最短時間整合匯聚各部門176類約80億條數據,支撐全省疫情防控核心數據庫和分析平臺開展研判,有力保障精準化防控。
 
  作為全國經濟強省和數據大省,廣東將堅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工作部署,深入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暢通數據要素大循環,更好促進數據資源開發利用。通過加速數據從資源向資產轉變,激發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對推動全面數字化發展的新動能,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