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改革動態 > 本會新聞

劉萬玲: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制度保障

時間:2022-11-24 12:19 來源: 鳳凰網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并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報告同時指出,要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報告精神,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緊緊圍繞企業發展、內需驅動、科技創新、對外開放、綠色轉型等深化改革,在改革中破除體制積弊、激發創新活力,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圍繞培育高質量市場主體深化改革

市場主體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微觀基礎。市場主體有活力,高質量發展才有動力。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要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落實保護產權的相關政策,穩定投資者預期。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嚴格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切實做到“一單盡列,單外無單”。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堅持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健全公平競爭制度監督實施機制,增強剛性約束,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各類障礙,切實消除在準入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弘揚企業家精神,尊重企業家、激勵企業家改革創新。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加快結構性改革步伐。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

二、圍繞擴大有效投資深化改革

有效投資對推動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擴大有效投資既能擴大現實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又能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催生優質供給,促進高質量發展。要通過改革創新推動重大項目的儲備和投資落地,擴大制造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和補短板建設投資等。要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優化投資環境,破除企業投資興業的隱性門檻。簡化行政審批流程,優化辦事程序,提高審批效率。為重大項目提供定制化“管家式”服務,推動重點項目環評審批快捷辦理。持續推動“證照分離”改革。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破解項目要素制約。要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快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破除勞動力和人才在城鄉、區域、不同所有制單位間的流動障礙。健全資本市場功能,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如推動上市、債券、股權融資、私募等,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快發展技術要素市場,完善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方式。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推動數據開放共享,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三、圍繞激活居民消費深化改革

消費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要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要千方百計安排就業。繼續穩崗保就業措施;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暢通農民工外出就業渠道,改進對靈活就業人員的勞動者權益保障。要加大收入分配調節改革力度。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要加大促進消費的政策落實力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除醫療、教育、住房“三座大山”的壓力,改善消費預期。要按照二十大報告“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的要求,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提升供給質量,提升消費層次,滿足居民消費新需求。

四、圍繞推進科技創新深化改革

高質量發展關鍵靠創新。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一是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要允許創新、寬容創新、激勵創新,緊跟市場創新推動政府管理改革,建立有利于科技創新管理體制和決策制度。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多自主權。健全鼓勵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二是激發科技創新的微觀活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創新攻關。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大中小企業和各類主體融通創新。三是建立人才激勵機制。構建充分體現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有效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的收益分配機制。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四是完善成果轉化制度。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五是加快推進金融支持創新體系建設。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型和創新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重點領域,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五、圍繞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改革

高水平對外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一是穩步推進“制度性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推進外商投資準入規則、競爭規則等制度型開放,促進內外貿規則制度等一體化。二是落實好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放寬外資市場準入,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為外商投資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三是繼續服務業市場開放。有序擴大金融服務業、社會服務業市場開放,全面放寬了一、二、三產業的外資準入限制。

六、圍繞推進全面綠色轉型深化改革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要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完善能源結構調整機制,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大力推廣綠色電力交易。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完善能耗“雙控”制度。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完善科學考核和統計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有效避免“一刀切”和運動式減碳。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環保信用評價、信息強制性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健全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完善可再生能源優先使用和消納機制。圍繞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