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數字經濟

智慧城市與數字政府、城市大腦、一網統管之間什么關系

時間:2022-10-21 10:26 來源:數字經濟發展

  導讀:黨中央、國務院面向未來準確把握時代大勢,已于十三五期間部署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更是將“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單列成篇,要求“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優化,不斷提高決策科學性和服務效率。圍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及各地政府提出的政府數字化轉型工作要求,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元宇宙為支撐,通過數字賦能,全面提升政府經濟調節、 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履職能力,推動“一網統管”等領域協同應用,已成為監管部門提升監管效能、推動智慧監管的重要抓手。

  智慧城市與數字政府、城市大腦、一網統管之間什么關系

  數字政府、智慧城市正在引領一個時代,然而問了身邊很多好友,很少有人能搞清楚什么是智慧城市、數字政府、城市大腦、一網統管。那么他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呢?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

  1.數字政府

  全球信息化始于1993年美國提出的國家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在2005年美國政治學家達雷爾第一次在他出版的書籍中,把數字政府概念帶入了公眾的視線。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變化,像電子政務、流程再造、服務傳遞、移動辦事這些所處的環境正逐步豐富著數字政府的理論體系。

  數字政府建設是國家戰略的集中體現,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著力點,并在降低行政負擔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不同于單純以政府事務數字化為主的電子政務,數字政府意味著政府的全方位數字化轉型,是通過數字技術而打造的政府新形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十四五”規劃專門提出要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自2019年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上線試運行以來,全國數字政府建設的一體化趨勢不斷加快。2022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近些年來數字政府建設發展迅猛,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數字政府3.0白皮書》里,把數字政府建設定義為以整體政府為核心目標,以業務數據化、業務化為著力點,充分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數據驅動重塑政務信息化管理架構,業務架構和組織架構,形成用數據決策、用數據服務、用數據創新的現代化的治理模式。

  第一個特征是協同化。協同化主要強調組織互聯互通,業務協同方面能實現一個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跨系統、跨業務的高效協同管理和服務。

  第二個特征是云端化。云平臺是政府數字化的最基本技術要求,政務上云是促成各地各部門由分散建設向集群還有集約式規劃與建設的演化過程,是政府整體轉型的必要條件。

  第三個特征是智能化。智能化治理是政府應對社會治理多元參與、治理環境越發復雜、治理內容多樣化趨勢的關鍵手段。

  第四個特征是數據化,數據化也是現階段數字政府建設的重點,是建立在政務數據整合共享基礎上的數字化的轉型。

  第五個特征是動態化,動態化指的就是說數字政府它是在數據驅動下動態發展不斷演進的過程。

  2.智慧城市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問題越來越突出。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在2016年提出一個觀點:21世紀人類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如何管理好城市,這是國際上的認識。

  智慧城市就是物聯網、感知網、云計算等集感知、獲取、傳輸、處理于一體的信息技術在城市基礎設施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廣泛深入應用,信息資源得到的高度整合和深度開發利用,并服務于城市規劃、建設和運行管理,服務于政府、企業、公眾,服務于城市人民生活的“城市信息化的較高階段”。

  智慧城市有三大內涵和四大特征,其三大內涵具體如下。

  (1)智慧城市是信息技術高度集成、信息應用深度整合的網絡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城市。

  (2)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向更高階段發展的表現,具有更強的自我學習、自我修正、自我完善和創新發展的能力。

  (3)智慧城市是以智慧技術、智慧產業、智慧人文、智慧服務、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為重要內容的城市發展的新模式。

  智慧城市的四大特征歸納如下。

  (1)全面感測: 遍布各處的傳感器和智能設備組成“物聯網”,對城市運行的核心系統進行測量、監控和分析。

  (2)充分整合: “物聯網”與互聯網系統完全連接和融合,將數據整合為城市核心系統的運行全圖,提供智慧的基礎設施。

  (3)激勵創新:鼓勵政府、企業和個人在智慧基礎設施之上進行科技和業務的創新應用,為城市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4)協同運作:基于智慧的基礎設施,城市里的各個關鍵系統和參與者進行和諧高效的協作,達成城市運行的最佳狀態。

  3.城市大腦

  2018年12月,杭州市地方標準《DB3301/T 0273-2018 城市數據大腦建設管理規范》給出的城市大腦定義: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的城市數字化運行的基礎設施,是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和數字經濟的載體,匯集政府、企業和社會等數據,進行融合計算,感知城市生命體征,實現對城市全域的精準分析、整體研判、協同指揮、科學治理。

  “城市大腦”在繼承了“數字城市”“智慧城市”豐碩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飛速發展的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為城市管理者提供更為強大的決策、控制和服務支撐。

  因此,“城市大腦”是新一代城市科技的代表,也將是未來城市治理水平和城市競爭力提升的重要信息基礎設施。城市大腦的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成熟,不同的人給出了不同的解釋。

  2016年的杭州云棲大會上,城市大腦首次對外公布,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在介紹城市大腦時表示:“城市大腦的內核采用阿里云人工智能ET技術(EVOLUTIONARY TECHNOLOGY),可以對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自動調配公共資源,修正城市運行中的缺陷,成為治理城市的超級人工智能。”

  2019年9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衛強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里面提到:“什么是城市大腦?當今中國已有不少電子商務的平臺,但鮮見城市生活、公共服務的平臺。杭州建設城市大腦,就是要為城市生活打造一個數字化的界面,讓人們通過這種界面去觸摸城市的脈搏,去感受城市的溫度,去享受城市的服務。同時,也讓城市管理者擁有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最佳工具。”

  4.一網統管

  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以城市運行管理“一網統管”為目標,以城市運行、管理、服務為主要內容,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術為支撐,具有統籌協調、指揮調度、監測預警、監督考核和綜合評價等功能的信息化平臺,是運用數字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的重要載體。

  它具備以下特點:

  統籌范圍較廣:以支撐城市運行安全、城市綜合管理服務為主,隨著“一網統管體制機制健全,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治理路徑清晰:城市治理路徑分為兩方面,一是提升城市風險防控能力,二是增強市民群眾的滿意度。

  智慧科技賦能: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運行管理模式由傳統經驗型向現代科技型轉變。

  高位協調指揮:統籌協調、指揮調度各部門、各系統,具有“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優勢。

  5.總結

  智慧城市經常與數字城市、感知城市、無線城市、智能城市、生態城市、低碳城市等區域發展概念相交叉,甚至與電子政務、智能交通、智能電網等行業信息化概念發生混雜。對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讀也經常各有側重,有的觀點認為關鍵在于技術應用,有的觀點認為關鍵在于網絡建設,有的觀點認為關鍵在人的參與,有的觀點認為關鍵在于智慧效果,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設的先行城市則強調以人為本和可持續創新??傊?,智慧不僅僅是智能。智慧城市絕不僅僅是智能城市的另外一個說法,或者說是信息技術的智能化應用,還包括人的智慧參與、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等內涵。

  智慧城市是“數字政府+城市大腦+一網統管”的組合,核心是以人民為中心,本質是改革創新;

  數字政府是對傳統政務信息化的改革,如果把邊界放大,可以理解為智慧城市,不過大多數實踐表明,數字政府的內涵屬前者居多;

  數字政府強調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

  “一網統管”起源于上海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其核心本質在于城市管理(為政府服務),其中特色場景如迎戰臺風“煙花”強降雨天氣應急處置和疫情防控,重點都在于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網統管“重點在于建設城市感知體系,核心依賴于視頻數據(或物聯數據);

  城市大腦是城市智能中樞系統,核心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強調的是在線、網絡協同和數據智能;

  “城市大腦”起源于“城市治堵”,其核心本質在于城市服務(為百姓服務),其中特色場景如“便捷泊車”、“先看病后付費”,重點都在于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城市大腦”重點在于應用服務,如近年來的的親清在線為特征,以公共數據、政務數據(結構化數據)為主。

  數字政府、城市大腦、一網統管是對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理念的一種新詮釋;

  數字政府和城市大腦、一網統管互相交叉、互相包含;

  智慧城市以城市信息化建設為核心,新型智慧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升級版,強調創新、人工智能和大數據。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