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改革動態 > 本會新聞

遲福林: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2-09-01 14:48 來源:光明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我國作為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經濟大國,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必須以高水平開放統籌發展與安全,以高水平開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高水平開放統籌發展與安全

  統籌發展與安全是高水平開放的主要目標。當前,“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面臨嚴峻挑戰,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寧”,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矛盾風險因素將會明顯增多??梢哉f,在深刻復雜的國際環境變化中,對于我國這樣一個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新型開放大國來說,高水平開放是應對嚴峻挑戰的重大舉措,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任務。在高水平開放中統籌發展與安全,有利于充分釋放市場潛力與活力,有利于贏得國內發展與國際合作競爭的主動,有利于在開放發展中強化安全保障。

  以統籌發展與安全為主要目標推進高水平開放,重在優化內外開放布局,突出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在更大范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更高水平的安全發展。例如,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為契機,優化以東盟為重點的對外開放布局,深化與東盟在農業、數字經濟、加工制造、人文等領域的合作交流等。再比如,我國約70%的能源、80%的芯片、80%的重要原材料需要進口,為此,既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在各類商品要素資源的自由流動中促進供需良性互動,增強國內大循環的韌性,實現更加安全的發展;更要把握機遇,以高水平開放務實推進區域性、全球性合作,在進一步暢通國際大循環中補齊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的短板。

  以高水平開放推進結構轉型

  結構轉型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門檻”。我國穩定經濟增長,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取決于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城鄉結構、能源結構等方面的調整優化,另一方面取決于結構轉型與國際市場的融合程度。以產業結構為例,2022年上半年我國進口的集成電路總金額達到1.35萬億元人民幣,超過了原油進口額(1.16萬億元人民幣),成為我國第一大進口商品,說明我國產業結構轉型是與國際市場發展相適應的。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與我國結構轉型趨勢相適應的中長期發展戰略,需要高水平開放與高質量發展的相互促進、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的相互融合。

  更高水平開放將會形成推動國內產業結構轉型的重要力量,為此,一方面必須把高水平開放與穩增長結合起來,在穩外資外貿上取得重大進展,盡力促進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必須把高水平開放與結構轉型結合起來,協同推動高水平開放與強大國內市場建設,這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以開放創新破解“卡脖子”難題,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突破;以適度擴大優質商品與服務進口滿足國內消費需求,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把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作為城市群、都市圈發展的重大任務,釋放城鄉結構轉型紅利。

  以高水平開放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發揮地緣優勢,優化開放布局。當前,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正在對RCEP構成挑戰,它試圖以“公平競爭標準”取代“投資貿易自由化”。為應對沖擊,一方面應積極促進RCEP自由貿易進程,適時啟動RCEP擴容與升級;另一方面,把東盟作為我國對外開放戰略布局中的關鍵,加快建設形成各種合作機制,盡快打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發揮海南自由貿易港在促進中國東盟經貿合作中的戰略樞紐作用。

  以標準、規則對接為重點加快服務貿易發展進程。這方面已有的舉措應繼續向前推進并不斷完善,包括: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一體化進程;在廣東實行對港澳更加精簡透明的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推動粵港澳服務領域規則、管理、標準等的全面對接;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項下人才、貨物等自由便利流動與高效配置;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實現服務業規則互認,探索不同法系、跨境法律規則銜接;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構建規則銜接澳門、接軌國際的制度體系等。

  以服務貿易為重點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轉型升級。各自由貿易試驗區要突出地區產業發展優勢,促進區域開放與區域發展的融合,從實際需求出發,穩步推進某些服務貿易項下的自由貿易。例如,上海自貿試驗區加快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全面開放;浙江自貿試驗區應建設成為東部地區重要海上開放門戶示范區;黑龍江自貿試驗區打造對俄羅斯及東北亞區域合作的中心樞紐;河南自貿試驗區突出將中原文化和市場優勢相結合,打造國際文化旅游消費中心。

  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

  開放是最大的改革,制度型開放不僅涉及經貿領域的深層次改革,也涉及社會領域的深層次改革。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需要在服務業市場領域的制度型開放和制度性變革上實現進一步突破。一方面,推進服務貿易領域規則、管理、標準等更大程度地與國際接軌。例如,在醫療健康等社會需求較大的服務業領域引入國際先進管理標準。另一方面,實質性推動服務業市場對內對外開放進程,盡快打破服務業領域存在的壟斷,構建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服務業大市場。由此,既可以為釋放民營企業的強大活力創造市場條件,又能夠為外資企業拓展更大投資空間。

  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有賴于高標準的市場體系,為此,應以要素市場化改革為重點繼續深化深層次改革。建設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核心在于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例如,深化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推進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要素市場;著眼于釋放人力資本活力,尤其是科研人員的活力,加快改革人才管理體制,建立以人為中心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釋放巨大的創新潛能;保護企業家產權,激發企業家潛能,充分發揮企業家在資源優化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在知識產權、環保標準等方面加大制度安排。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